春,云雷滚滚,乌云压顶。
袁不凡缓缓睁开双眼,知劫数到,今日要受罡雷三击,若挺得过去,则有希望,若挺不过去,身死道消。
那猴子见袁不凡睁开了眼,缓缓站立起来,急忙不再撒泼,模样老实,憨态可掬,跪拜在前,不断磕头礼拜。
袁不凡见此微微一笑,道:“你这猴子,整日在我洞府内扰动,意欲何为?”
那猴子听了这话,抓耳挠腮,唧唧咋咋,不知要说什么,随后见袁不凡也不了解它,便拿起蜜桃,恭敬递上前去。
袁不凡接过桃子,笑着问:“哦?你是见我有几分神仙风采,欲拜我为师?此即是汝所献拜师礼?”
金丝猴被说中了心思,饶着袁不凡转了几圈,非常兴奋的不断做出肯定的动作。
袁不凡笑着摸了摸它脑袋,叹息一声,指了指洞府外那充满压迫的满天乌云,道:“若能度此劫,教你一些口诀也可。”
说罢,身形飘逸,纵身而出,踏空而上,立于虚空。
漆黑浓密的乌云盖顶,大风鼓荡,吹得稀疏除的树木折断一片,随后便是豆大雨滴瓢泼而下,真是那邪风怪雨。
一道沉闷而长的雷吟持续不短,似乎拉开雷劫序幕。
袁不凡立于空中,岿然不惧,眼眸低沉,道心坚固。
一道霹雳伴随着一声刺破耳膜的雷鸣,轰轰声不绝于耳,雷电银蛇如絮般在雷云中不断集结,最终化作一道手臂大小,噼里啪啦,劈向袁不凡灵体。
与雷电接触的一刹那,剧痛伴随着麻痹传遍全身,原本以灵力凝实而成的肉身,仅仅只是遭受了一道雷劫,便溃散无踪,将袁不凡彻底打回原形。
此原形也不是鬼,也不是仙,即是那本命金华。
一点金光,灼灼其华,摇曳不定,似乎随时湮灭。
全身遭受巨大痛苦的袁不凡心下骇然,但很快恢复冷静,为了这一刻,他已准备多时。
宁心静气,以禅定力,随念进入初禅,进而二禅,三禅,四禅。
入四禅已,在进一步,入第五次第空无边处定,破色界天,入无色界。
一刹那间,一切痛苦消灭,乌云,狂风,暴雨,乃至雷电,一切有色之形,如纸碎成无尽碎片。
轰隆。
第二道闪电劈落,落在空中那一道金华之上。
这一次,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一切色界所有事物,皆如梦幻。身在无色界中,观察自身,随天雷降下却是如洪水般肆虐的能量,唯此一点金华不灭,所有一切功用修行所得,皆化为泡影。
如此也好,伥鬼身本就污秽,正好借此雷劫,将此阴鬼之身,彻底灭尽,将来才好修为。
无论雷电如何在那一粒金华如何肆虐,却不能伤害分毫,反而将残余的一些鬼类污秽之气清除。
虽在渡劫,但袁不凡已胸有成竹,此次雷劫,再也不能伤他分毫。
还差一些,最后将此鬼类种子也灭却,将来重塑道体,才不会留下隐患。
如此思考,袁不凡心中一动,随后尝试控制着本命金华,不断上升,最终没入雷云。
那雷云此时雷电弥漫,一道道粗细不一雷蛇狂涌,随着金华的闯入,便不断汇集而来,雷电与雷电之间在金华之上不断碰撞,最终聚集成为一个恐怖雷球,将整个金华包裹在内。
滋滋滋,恐怖的强雷不断的发出令人汗毛倒竖的声音。
地上,洞府门口惴惴不安的小猴子见到这幅景象,吓的不断发出怪叫,想要冲出去,却又不敢,只能在洞府内不断乱跑。
不知过了多久,轰的一声巨响,雷团爆炸,无数细小如蚯蚓般的雷蛇向着四面八方激射而出,最终弥于无形。
乌云随着雷团爆炸,彻底化作瓢泼大雨落地,天空迅速光明。
正是那:
烟霞碧空金华现,瑞气万条上乘仙。
袁不凡却在心中忍不住大笑,几近癫狂:哈哈哈哈……道爷,道爷……我成了!
四面八方灵气狂涌,那金华如同旋涡黑洞,不断的吸取纯粹天地灵气。
也不顾及什么鬼体受不受得了,此时哪里还有什么身体,但存最后一点灵光不灭,其余受生胎器,早被雷劫灭的干净。
即如此,正是成先天道体之绝妙时机。
此道体莫说是鬼胎之类,就算具足人身胎器,也远远不及。
凭借着第五次第定带来的强大意志力与专注力,整个虎头山乃至方圆几百里的灵气都被调动,快速的向着袁不凡方向聚集。
平安县,城隍老爷此时有些骇然的感受着那不同寻常的灵气波动,心中愈发不安,囔囔道:莫非虎头山中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妖魔?莫非是化形不成?
化形老妖,实力不输飞天真人,乃至更胜,若真如此,平安县则有大难矣。
三个昼夜之后,一道身披云霞,似一袭白衣道人,从天而降,落在洞府外。
却见他气质悠闲,神态无拘,五官出尘,长发披落,和光与尘,通真达灵,真是个好道胎,长成了仙人风采。
此人不是袁不凡,又更是谁。
三道雷劫,将他鬼胎洗净,成就道体,虽非真仙之体,但已摆脱轮回之身,但从此时吞霞饮雾,不食人间,寿命悠长,悠游自在。
此劫令他如获新生,远超寻常凡夫修仙。
说诸修道人境界几许,纵是那代代奇才,少说也要三百年入道境,一千年济玄境,三千年飞升境,万年乾元,至于那虚无缥缈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却非多少年所能衡量成就。
此时袁不凡,已超入道境界,是济玄真人矣,阴阳济会,寿元近数十万,算是半个神仙了。
凡人欲修此道,万中无一,其中一者,少于千年,乃至少于五千年苦修,难以成就此玄妙道果。
进洞府后,那猴儿又谄媚无比的上前恭敬礼拜磕头,想必是挂念着袁不凡之前许诺。
今成道体,不再受鬼胎之累。接过猴儿手上蜜桃,咬了一口,便觉果香四溢,味道胜妙。
袁不凡笑言:“今传汝太乙金华宗旨,至于能悟多少则看你自己悟性。”
这太乙金华宗旨却是袁不凡前世背的滚瓜烂熟,乃是吕洞宾所作,过去对此有诸多疑惑,现他初成道业,于大道见解已经非当初,知此太乙宗旨绝非托名假作。
天色渐渐暗了,一人一猴,于月光下,林泉边传道。
只听袁不凡声音空旷响起,那猴儿也知此般造化难得,此时不复从前顽劣,尊重跪在师傅坐下,竖耳聆听。
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
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吕祖,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曰,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
……
如是太乙十三章,一一详说,那猴儿本就通灵,记性更好,只要袁不凡说过一次,便牢牢记住,宁死不忘。
至于其中深意,则是全然不解。
说罢此章,忽然之间,月光如柱,以清凉色,圆照师徒二人,一人一猴,皆各有所悟。
一时间,月华浓郁,充沛心灵,山中一切生命,亦觉察此宁静道韵,纷纷漠然,细细体察,稍有智慧,得大利益。
那猴儿也知师傅所传妙法非凡,就地磕头不断。
袁不凡却起了戏谑,道:“即入我门中,赐汝一名,就叫悟不空,如何?”
猴子听了这话,高兴的上蹿下跳,抓耳挠腮,想要说话,奈何生于兽类,未全道力,难发人言。
情急之下,便似是而非的喊了几声“悟不空”“悟不空”,真是高兴极了。
袁不凡缓缓起身,看了一眼天色已现出鱼肚白,笑言:“我当出山,会在平安县中炼心修行,汝现参就宗旨,将来若有疑惑,可来县中寻我。”
不空闻言,即作揖行礼,恭送师父。
袁不凡得道之初,诸般神通,自然应用。
便见他抬手挥了挥,即有一道烟云生在脚下,将他托起,却是举霞飞升之妙法。
虽然比起之前所见那两位仙人仙姑的驾云神通,袁不凡举霞,如同爬云,一去六七里。但却大大满足了袁不凡御空飞行之好。
爬至云层之上,观一轮红日,从东边日出,卷一片云霞,好是惬意潇洒。
一时兴起,取几片云霓,炼成锦缎,作成华服,真是流光溢彩,华美璨丽,神仙风流。
袁不凡驾云飞天之术不算高明,仅凭法力催动,也无其余法门,说是爬云,一去七八里,用时半刻钟。
可这样的速度,却已非凡夫可及,若全力驾驭,一日夜也能赶两三千里路了,空中更无曲路。
得此神通,遨游长空,当真乃是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