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官字两口
“和珅已经领了钱粮前往关中,京城这边的布局,也已经展开,就等着一切按照计划进行了!”
还是醉仙楼,天字包厢里。
袁天罡跟李安汇报说:“但乾元帝不简单,在给我的感觉上,放眼整个大唐也只有太宗皇帝一人可以与之媲美。在他面前,咱们恐怕做不到毫无痕迹!”
对于这,李安并不在意。
摇着头说:“没有什么谋划,能够真正做到天衣无缝,有痕迹很正常。只要那些痕迹不指向我,就无碍!”
这次谋划,会被那个便宜父皇识破吗?
他其实也不知道。
一切的核心,其实是太子的愚蠢和不听话,是乾元帝逐渐生出的易储之心,李安的谋划反而只是个引子。
至于痕迹,只需指向别的皇子,就不会被追究。
皇储之争,是乾元帝默许的!
“父皇以天为辈,去地留玄,从老二开始都是‘玄’字辈,唯独给我取名为‘安’,让我安分守己,这是多偏心啊!”
……
另一边,和珅明着押送赈灾钱粮前往关中,暗地里却悄悄让管家返回,把自己多年来贪污的钱财,取出了十万两。
放到押送的官银之中,让赈灾银两变成了二十万。
到达关中之后,立即把整个关中县令以上官员全部召集起来,二话不说开始分钱——是的,没错,直接分钱!
户部给的十万两,外加自己的十万两。
“我是朝廷钦差,赈灾大臣,理应拿大头,所以这十万两白银是我的!”和珅把户部给的官银全部划到了自己那份里。
然后,把自己从家里拿出来的十万两,分给了各地官员。
这不是小数目。
大臻几两银子,就够一个寻常百姓生活一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现代华夏的一万块。
十万两银子,就是十个亿。
分给知府、县令,每人至少“几百万”,知府“几千万”,关中总督甚至拿了“上亿”。
一开始,他们是抗拒的,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拿。
可看到和珅一个人拿走十万两白银,却不怕了,因为这么贪起来,铁定是要出事。
还不如放开了拿,到时候一旦出事,就拿和珅顶锅儿。
给朝廷来个死无对证。
对于这,和珅也看得明明白白,但并不在意,分完钱后说道:“官字两张口,上面的这张口,本钦差已经给你们喂饱了,下面那张口,后面就要靠你们了!”
此话一出,众人立刻,都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钱都被贪了,你下面的口拿什么喂?
靠那不足十万石的粮食吗?
“和大人,关中有上百万人口,您带来的那点粮食,分下去每人不到十斤,能撑半个月就不错了,可咱们得撑到明年四月,这中间足足有半年还多呢!”关中总督开口道。
现如今,中秋才过去不久,今年都还有三个月。
到明年收麦子,足足要半年。
别说区区八万石粮食了,八十万石都不够,再翻个倍都得喝稀粥!
如果可以,总督还是希望和珅能够想办法撑下去,那样就算其中有贪污,也没谁会追究,乾元帝一向只看结果。
可他却不知道,这其中最大的窟窿,根本不是贪污。
而是户部压根就没那么多钱。
户部尚书要用这次救灾,去填补太子挪用的亏空,无论和珅还是关中众官员,都是他的替罪羊!
“这好办。”和珅笑着说。
“大人有何打算?”
“我这里有八万石粮食,如果全部换成麸糠的话,可以换差不多三十万石!”和珅说:“再派出衙役,搜罗一些草根、树皮,碾碎了放在一起煮,顶五十万石粮食的分量没问题!”
说罢,顿了一下。
又道:“这已经足够撑过年前的三个月。等过了年,我再想办法要一批粮款过来,到时候照旧银子分了,粮食换成麸糠……一来二去,饱了我们,活了百姓,过了灾年,事情也就圆满了!”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都是神色一怔。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大眼瞪小眼,一脸的不可置信。
“大人,麸糠是用来喂牲口,不是给人吃的!”关中总督擦着冷汗说。
他总觉得,自己这次,可能遇到了狠人。
“灾民还算人吗?”和珅面带微笑,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让众人心里发毛的话:“快要饿死的人,那就是地狱爬出来的恶鬼,连牲口都不如!他们不需要吃饱,不需要吃好,只要不饿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惠,你们明白吗?”
说这话时,他并没有任何愧疚。
和珅本来就不是好人。
再者,就像袁天罡说的那样,李安完全可以不在这里布局,让别人来这里顶黑锅,然后饿死大批灾民,造成叛乱。
这样更能打击太子。
可李安思索之后,还是选择了让和珅入局。
不仅仅是有机会出头,还是因为他想要救下这里的灾民——让他们吃点苦,帮自己对付太子,总比饿死要强。
所以,这虽然是李安的布局,是阴谋。
但和珅对得起关中百姓!
李安这边,也没有亏欠了关中,哪怕一早就做好了用麸糠赈灾的计划!
“这,这个……”
众人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给他们的感觉上,就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崔世执,也没有这么强的气场,崔尚书虽是朝中出了名的大贪官,却也没有和珅这么过分。
“照做,过了年继续拿钱!”
和珅笑眯眯说着,神色一冷,又道:“不照做的,想要见到明年的春天,可就难喽!”
他是钦差,刚刚分钱,众人又都拿了钱。
威逼利诱下,连同关中总督在内,很快被他拿捏住。
“我们听大人的!”
……
另一边,京城之中,一家名为“一品茶点”的铺子,悄然开业。
东家是沈万三,花费大量钱财,一副要打造京城最奢侈、最高档茶点店的样子,可推出的第一样招牌茶点,却名为“麦皮”。
拥有上中下三等。
上等只送不卖,给达官贵人品尝。
中等价值千金,限量供应。
下等十个铜板一罐,价格亲民,走薄利多销路线——其实也没多便宜,按照大臻一两银子一千文钱算,十个铜板顶现代一百块。
处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但平时又舍不得的价位。
“我给你们共计五十万两银子的经费,要求你们在三个月内,卖出不低于五十万两银子的麦皮!”沈万三跟一众下属掌柜交代道。
听得众人都是一脸懵逼。
“那岂不是,直接拿经费买了麦皮就行?”
“自然不可!”沈万三摇头,说:“钱可以花在宣传上,可以花在请人代言上,但绝对不能降价,更不可以自己找人买!记住了,我要在三个月内,把麦片打造成京城大部分人认可的上流茶点,谁要是在这件事情上拖后腿,不光今年的奖金拿不到,还得卷铺盖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