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背锅仓官到三造炎汉

第80章 钓名士钓到爆护

  王垕听到诸葛亮主动提到要论事。

  眼神一下就亮了起来。

  正赶上林中刮起一阵微风,竹林的叶子随之抖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与淙淙流水交响,形成独特音律。

  在二人眼中,莹莹烛火腾腾跳动几下,引得席上众人止了声音,静等二人对坐畅论。

  “自董卓造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百万之众。孙权据有江东,已立三世,国险而民附,先生可有何对策?”

  与原故事线不同,这次发问的是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轻摇羽扇,准备听一下王垕的见解。

  “昔高祖以关中为基,光武起于南阳,皆因‘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今我主有三利。”

  王垕瞥了一眼四周,发现其余几人也听得出神。

  心中暗笑,看来是他们辅佐曹操的主意有些动摇了。

  “其一,即天命在握。天子驻跸襄阳,我主可依诏讨贼,可谓名正言顺。”

  这个很重要,尽管汉末四处征伐,汉朝庭名存实亡。

  但对于各路豪强来说,还是想方设法给自己套上个师出有名的名头。

  哪怕强大如曹操,他的四处征伐也是打着“奉天子诏以令不臣”的旗帜。

  而如今天子在侧,刘备的行动都被赋予了正统性,还有“衣带诏”唯一幸存者的光环。

  现在的刘备在天下人眼中,就是天子最可靠的亲人,是最名正言顺帮助天子统一天下的利刃。

  石广元、孟公威听得眼睛发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二人往空了的酒盏中添满了酒水。

  王垕将几人的反应收在眼里,他见说话取得效果,心中也是一喜。

  “其二,即地利兼得。荆州控长江之险,徐州扼中原咽喉,沃野千里,南北贯通。

  于襄阳行宫屯重兵,广屯田于江陵,开漕运于邗沟,三年可积十年之粟。

  今荆襄有九郡之富,徐州拥盐铁之利,更兼天子明诏在手,此非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乎?”

  王垕话语不停,紧接着说道:

  “其三,即民心归附:荆州士族如蒯、蔡,徐州豪族如陈、糜,皆服我主。”

  王垕话语一顿,接下来才是最后的杀手锏。

  “再设招贤台于荆徐,凡贤能之士无论出身,若经考用,均授田百亩,如此之良机,何愁天下之才尽不为我用。”

  这下,桌上的几个年轻人就淡定不了了。

  乖乖,良田百亩。

  虽然他们个个自信都有经纶济世之才,想着自己有位列三公九卿的能耐。

  可是,不论他们是吹牛与否,上来就给实打实的良田百亩当低保,那可真是不得不心动了。

  四周传来细碎的挪动声。

  一口气把话全说完的王垕抿住嘴唇,眼睛快速瞥了下两边。

  发现孟公威、石广元正眼睛放光,蠢蠢欲动。

  而已经反感官场的崔州平尽管不发一言,眼神却从最开始的淡漠,到如今的思索。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王垕话题中主要围绕的几个年轻文士,他们只是听得心潮澎湃。

  而一旁,始终以长辈身份观察全局的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三人却是哑然失笑。

  三人对视一眼,便用赞赏的眼神看向王垕。

  此时王垕刚刚从情绪中脱离,心中暗笑:

  “果然年轻人就是年轻人,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一把火就能点着的热血。”

  接着他将目光投向对面的诸葛亮。

  只见诸葛亮正轻摇羽扇,一脸有趣地回看着他。

  “先生所言甚多,亮亦心驰神往,可惜……”诸葛亮深深一叹,似有无尽的无奈。

  “天下名士皆有报效故乡之心,恐中原志士亦难趋从。”

  虽然没点明,但说的就是孟公威、石广元二人。

  王垕知道这是诸葛亮给他机会,眼见二人心思松动,想着借助最后一击。

  破了二人的心障。

  王垕心中也盘算着唱戏唱全套,他抚须一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摘选了《诗经·小雅·北山》,意思就是整个天下,没有地方不是天子的土地,所有的土地上,没有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诸葛亮注意到一旁的几位长辈深深点了几下头,算是明白了几个长辈对于王垕的认可。

  他止了羽扇的摇动,向前一指,羽扇的羽毛正指向石广元、孟公威二人。

  “中国甚多士大夫,要四方遨游,又何必归故乡呢!”

  这话诸葛亮与他们二人说了许多次,就是指责他们二人一心回家乡,宁可去那个人才云集,永无出头之日的曹操集团。

  二人见诸葛亮用羽扇指向自己,也算是明白这是王垕、诸葛亮二人联手唱的一场大戏。

  石广元双手一摊,向孟公威表示无奈。

  作为文士,二人也有点自己的傲娇。

  石广元无奈笑言:“既然孔明话都说得如此明白,我等只能试上一试了。”

  “话可说在前,我等才疏学浅,还望先生多多美言。”

  好一个免责声明。

  王垕心中暗笑,倒是没把这句自谦放在心里。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一群牛人凑到一起,怎么能真有草包。

  王垕点点头:“垕当愿为二位作保。”

  说完,诸葛亮、王垕与二人互碰一盏,算是签了个试用协议。

  接着就该是摇摆不定的崔州平了。

  王垕知道崔州平是因为他父亲的事,始终对于官场斗争鲜有好感。

  只是,故人已去,害他父亲死去的董卓、李傕早就化作枯骨,被千万人践踏而过。

  天子也重展威仪,刘备以仁德盛名,可以说当前的政治环境简直是名士的天堂。

  就在王垕准备出声的时候。

  一直在旁边欣赏王垕、诸葛亮你一言我一语,搭伙唱戏的徐庶抢先出声。

  “州平,如今我等皆投奔刘使君,以报效国家。唯有你,曾为汉臣,可还有何虑?”

  州平是崔钧的字,说的就是他曾经任虎贲中郎将和西河太守,是侍奉天子的汉臣。

  如今天子就在眼前,怎么还能犹犹豫豫,不去任天子驱使。

  这一下算是戳到了崔钧的心巴上,他吞吞吐吐,犹豫了半天。

  庞德公也不忍如此优秀的人才埋没在山野中。

  他出声道:“元直所言甚是,州平,你既曾为汉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依我之见,不如同去。”

  这下,庞德公都为刘备说话了,崔钧也不好拒绝。

  他持起一盏酒,便向王垕一探,接着仰头饮下。

  众人欢笑一堂,接着目光一转。

  一同看向起初直言不讳,如今却心不在焉,仰头看着明月的庞统。

  诸葛亮羽扇轻拍王垕肩膀,接着用羽扇一挡。

  便在王垕耳旁轻轻耳语起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