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内。
却说十几息后,朱仲安告辞离开。
这边身影一消失,只见宝玉、迎春、探春、惜春等人,通过那道隔扇门,皆簇拥到了贾母身边。
一时间,又充满了话语声。
而大脸宝扭股儿糖般,扭在了老太太怀里面。
他脸上有些闷闷不乐,歪着脑袋,看了眼林妹妹,问道:“老祖宗,姑父料理了江南那些事儿,可是就回京里了?那林妹妹,还能待在家里吗?”
听到这句话,迎春等姑娘们,也都下意识转过头,朝向挨着琏二嫂子的林家姑娘。
黛玉入府,虽不到半年光景,但几个姊妹们,观感皆是不错。
一听要离府,心里难免舍不得。
贾母一双沧桑的眸子,扫过众人,拉着爱孙的手,笑着说道:“别去想这些没影子的事儿!”
“你姑父便是真的入了京,祖母我若发了话,让你林妹妹时常来府里小住,难道他还会不同意?”
话毕,老太太又安慰了几句,随即怀揣着心事,于鸳鸯搀扶下,起身道:“好了!也别站着,都散了吧!玉儿且来我房里,陪我说会儿话,也好解解闷……”
眼瞅着贾母、黛玉,也走出了耳房。
天生渣男体质的宝二爷,先是长吁短叹,而后望向窗外,径直给呆住了。
像三春,则是叽叽喳喳,复说起了话,聊着的话题,多是关于金陵老家。
有的说金陵风景美食,有的说小蓉大爷,押送珍大爷灵柩,也该回到祖坟安葬了,大概秋冬就回来……
至于王熙凤,比迎春还要大十岁,到底同几个姑娘,有着不少的年龄代沟。
加之关注点有些不同,习惯性笑了几声,打了个招呼,这才向外走去。
路过贾宝玉时,看向出神的宝二爷,她拿起手帕,于眼前晃了晃,高声道:“宝兄弟又魂儿飞哪儿去了?政老爷等会可寻来了!”
一听到父亲贾政,大脸宝当即醒来,心惊胆战之间,面容变得有些苍白。
完了,要坏事了!
诚因他想起来了,老爷一早就说过,等到傍晚还要检查课业,那些书本还没抄完。一旬前,方才“头疼发热”,蒙混过关。
今儿玩过头了,总不能再以同样的理由,去逃避检查吧?
下一息,他立即风风火火,朝着外书房方向跑去。
王熙凤步伐一止,丹凤眼微动,心道:自家这宝兄弟,还是要政老爷来治。但看这模样,文不成武不就,算是废了。往深处讲,还是被老太太给宠坏了,就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再放眼整个年轻一代,除了早逝的珠大爷,哪一个能担当重任?
贾家也就这样了。
就像肃王府那位年轻主子所言,宁荣二府或难免覆灭之命运。
而赶在这艘大船沉没之前,她凤姐儿,总归要多些准备。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大姐儿考虑……
话分两头。
黛玉被贾母唤到身边。
于荣庆堂暖阁里,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老太太言语里,尽是透露出,于那早逝的小女贾敏之思念,以及外孙女能够待在身边,其中感怀慰藉。
这般动之以情。
话里话外,显然也担心林家姑爷回京,将玉儿给带走了。
黛玉原是个敏感多愁的人,一听外祖母说起母亲,难免落泪。
便是手里的帕子,早早就湿透了。
等到离开暖阁,跟着的紫鹃、雪雁,见姑娘双眸通红,自是心疼的很。
好在回到住处后,王嬷嬷将肃王世子今日来访时,送来的小礼物搬了进来。
于丫鬟之言下,黛玉转移了注意力,不由得近身看去。
可见是一个木质髹漆外壳组成的八音盒,盒内分三格,还附赠一封说明书。
上面字迹,龙飞凤舞,苍茫大气。
按照说明之文字,待上弦启动,霎时奏响了美妙乐曲!
雪雁这边听去,就兴奋地说道:“姑娘,您快听听,是江南的丝竹乐呢!奴婢没记错的话,正是于扬州时,老爷喜欢哼唱的《三六》!”
于民间,《三六》又被称为《三落》,乃是江南丝竹乐的核心曲目,前明时期,就已盛行。到了后世,被收录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内。
这边厢,黛玉听到了“乡音”。随即想起江南的父亲,一时喜极而泣,紧紧搂着那八音盒,久久不愿松手。
同日下午。
北城,薛家别院。
此处院舍,是个标准的三进院落。
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前院之客厅,中院之正房、书房,及后院的花园、厢房等,算是一应俱全。
便是屋舍里,还多摆放着薛父当年,收集的众多洋货,比如自鸣钟、玻璃器皿……
而在收了侠门给予的定金后,近两月时间,薛家兄妹雇佣了匠工,重新修葺了一遍,甚至连门匾,也新定制了一块。
里里外外,自是焕然一新。
书房内,薛蝌坐在太师椅上,宝琴则斜倚玫瑰椅,手里拿着账簿。
兄妹二人将一众开支,全数合计了一番。又回思了南下,所携的物品,看看有没有遗漏!
相比较而言,薛蝌处理生意之能力,就要差一些。
宝琴虽为女儿身,但开朗豁达,在理财方面,自是更胜一筹……
而根据昨儿,侠门传来的消息,肃王府的小主子,似有要事,后天就要离京,且叫上他们同路下江南!
只不过,那位爷定是要乘坐官船。而他们兄妹,则需同侠门帮的人一道,提前一日启程。
故而,赶明儿一大早,就要到达码头!
一盏茶后,就当宝琴要离开时,薛蝌皱眉道:“贵人此番下江南,虽不知具体细节,但行程定不安宁……小妹,我等跟随侠门,还是谨慎处事!”
宝琴眉目一动,认同道:“就如哥哥所言!”
……
隔日,辰时初。
有道是:阳气初升,宜远行。
朱仲安身穿常服,乘坐马车,于陈虎、牛大等人护卫下,又有锦衣卫接应人马,浩浩荡荡,百余众直往神京第一码头。
即通州张家湾码头而去。
途中历经两个时辰,抵达码头处的黄帐御台。
他这边刚一下了马车。
送别的礼部侍郎等朝中要员,无不主动来迎。
待来到后方,随行南下的官吏面前时,以一名绿豆小眼的中年人为首,又依次见礼。
“臣刑部郎中田文镜,叩见世子殿下,恭请金安!”
“臣六科给事中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