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储君

第36章 红袖添香

红楼储君 观屾 2523 2025-05-13 10:22

  肃王府,世子院。

  同津门帮的冲突,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了八日光景。

  几天功夫里,侠门又顺势吞并了两个小帮派,发展到了三十多个人,并于神京各码头,名声渐起。

  至于那日得到的三千两银子,除过分给陈虎、牛大、胡二等人,其余全部交给了柳湘莲,作为侠门发展的储备银。

  朱仲安也没闲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王府。

  一是静下心来,继续阅读寻来的各种大明书籍。二是密切关注着码头、商铺情况,及时做出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三是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西洋机械上,比如手铳等新式火器上。四是打探宫里和京里消息。五是开始了他的“写书”大计……

  一如今日,于演武厅内,便花费了一上午时间,根据原来那位肃王世子的图纸,对照拆卸并组装了数个火铳。

  说起来,前世作为一名机械发烧友,他很喜欢于小破站内,看一些国内外的枪械发展科普。至于一些关键节点的技术改良,像后膛装填技术的兴起……这些相关概念,一直印在脑海里,只是缺少实践机会。

  而根据前日翻阅的《火器图说》,可见大明当下,火铳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滞。甚至几十年前,就已出现了“自生火铳”,也就是广泛意义上的燧发枪。

  三十多年前,传自前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神机营,更是制造出了“连珠火铳”,一次性能够装填二十多发弹丸。

  但最大的制约因素,并非来源于人才和理论,而是火铳的量产精度,及制造材料与工艺。而处于同时期的西洋,一些制造技术上,已开始超越大明……

  此外,这么多年来,由于各方利益交错,还存在不少官吏,暗中阻挠火铳普及。因此,便是明军精锐部队内,火器装备率也不过五成。

  但从长远看,未来想要增加明军战斗力,以覆灭瓦剌、后金等强敌。发展国内民生,甚至开拓海外,拥抱第一次工业革新。于此,不断突破各种技术限制,乃是必然之事!

  东配殿,墨香斋。

  到了下午,朱仲安洗漱过后,换了身干净的织金缠枝莲纹直身袍,来到平素休息的斋舍内。

  刚坐到紫檀翘头案处,给春杏吩咐了两句,拿起茶杯,方抿了一小口。

  就见缂丝山水十二扇屏外侧,出现几道身影。

  当先映入眼帘的,正是秦可卿那张妩媚动人的脸。

  只见她内搭雪纱主腰,外穿着藕荷色竖领大袖衫,下裳是月白百褶绣梅马面裙。近了瞧去,她美眸含情,肌肤莹润,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朱,更添风情万种。

  或是于王府住得习惯了,渐渐忘却了烦恼,整个人日渐丰腴多姿,曲线变得愈发饱满。

  见世子坐在榻上,秦可卿忙是低头,垂柳步缓缓近前,弯腰行了个万福,柔声道:“妾身见过世子爷!”

  朱仲安放下茶杯,指了指左侧官帽椅,微笑道:“今儿又要劳烦秦姑娘,帮着我记述这些故事了。”

  从五天前开始,每一日下午,他口述武侠小说,而由秦氏记录,已成为了常态。

  只待把手头上的《三侠五义》写完,就可交由书坊印刷,并由王府下的书肆专营,先行试试水,打出名声来。

  闻言,秦可卿美眸眨了眨,面容渐生红霞,带着几分期许,垂下云鬓,回道:“能为世子爷记录,这是妾身的荣幸!”

  随之,春杏就将端砚、紫毫笔,及纸张等物,皆放在了乌木螭纹凭几上。而如瑞珠、宝珠两个丫鬟,侍奉在两侧,竖着耳朵,同是有些期待。

  平日接触里,肃王世子带给她们一种冷静、神秘的感觉。

  但这些天的下午,就近接触下,更令人感到了体贴,多才多艺。尤其听了那故事,让人魂不守舍……

  朱仲安也铺开了笔墨,抬头瞧了眼,颔首道:“秦姑娘既然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上次讲到了‘展义士巧换藏春酒,庞奸侯设计软红堂’,且说展昭离了花园,暗自回往住处,此时已是五更天了。他只好悄悄进了屋子,换掉夜行衣,包裹放好之后,便倒头睡去了……”

  《三侠五义》原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流传极其广泛。经历了时代和市场的考验,并不担心没有受众。

  便是明末的历史已经发生改变,从某些方面讲,他将之口述下来,除了敛财外,也能避免经典失传。

  朱仲安一心二用,话声清朗。

  不知不觉,华灯初上。

  待见秦可卿书完最后一笔,他笑道:“今天就到这里了,有劳秦姑娘,且先下去歇息吧!”

  方才讲述的故事,正好断章在了关键处,无论是奉茶的春杏,还是秦可卿主仆三人。此时此刻,四双美目,皆有些楚楚动人,欲罢不止,只好应了声。

  “是。”

  秦氏等人退下后,朱仲安接过春杏递来的稿子,但见上面的秀美字迹,翻阅过后,就放在了一旁。

  第一册可以出书了!

  而明儿就是八月最后一天,也该去见一见凤辣子!

  他接着抬头,手指敲击桌面,思忖道:“去让双喜来,就说我有事吩咐……”

  ……

  荣国府。

  八月三十日,原是仲秋最后一天。

  由于月前的那场凶杀案,琏二奶奶等人,侥幸活了下来。

  过去两旬里,无论身子,还是精神,已然恢复如初。

  这不,几天前就向老太太提了句,想往西城的护国寺,前去上柱香,还一还心愿。

  贾母听了之后,自无反对,让多带一些人。

  这边厢,辰时初,天大亮后,王熙凤就坐着青绸轿,带着平儿、丰儿、晴雯、周瑞家的,再有两个跟车小厮,四个粗使婆子……一共二十来号人,往四里外的护国寺而去。

  寺里已提前一天打点过。

  花了半个时辰,到达护国寺,早有僧众迎接,并备好了斋饭。

  做完这一切,刚过了巳时。

  估摸着时间,出了山门后,凤姐儿看向街对面的绸缎庄,便寻了借口,且说是快要入冬了,要选身衣料子。

  像周瑞家的,皆不疑有他。

  随之,凤姐儿让其他人在外面候着,只带着三个丫鬟,一同步入了店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