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民里甲
“逃啊!”
水匪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几个被吓破胆的汉子扔掉武器,转身跳入了水里。
这一幕,顿时成了压垮水匪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水逃走。
匪首陈阿四见状,连忙带着亲信上前制止,但不管他们如何呼喊,甚至杀人立威,都无法阻拦这些被吓破胆的水匪。
“还愣着干啥?快跑!”
刘三一把扯住发愣的三娃,一个猛子扎入了河水里面。
两人的水性不错,憋着一股气一直潜了好一会儿,才敢冒头。
此时,他们距离船队那边,已经有数十米远的距离了。
“快,去那边!”
刘三指着岸边的芦苇荡喊道。
明军兵力有限,只要躲进去,他们就安全了。
事实上正如刘三所料,明军击溃了水匪之后,并没有继续追赶,陈阿四这支水匪有大半人逃进了芦苇荡里。
“呼呼~”
“累死贫道了,总算逃出来了。”
刘三靠在一棵树干上,喘着粗气。
“刘老道,多谢了。”
三娃抓了抓脑袋,呐呐道。
这次要不是刘三,他说不定就没命了。
“客气啥,当年要不是你娘一饭之恩,贫道坟头草都有数尺高了,不过今天这伙明军有些不对劲!”
刘三眉头紧锁,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们在水上混生活已经有好些年了,不是没有和明军水师打过交代,像这种小股明军,以往根本不会主动攻击他们,就算真的交手,大家都会有所保留。
“刘老道,明军水师都这么强吗?”
三娃眼里带着恐惧。
他半年前,才代替死去的老爹加入船队“干活”,今天是第一次遇见明军水师,不像刘三,在船队已经混了两三年了,经验丰富。
“屁,要真是那样,别说是我们这种小寨子,就算是巢湖里那些巨寇,也没有活路了。”
刘三说着站起来,继续道:“快走,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赶紧回去。”
两人翻山越岭,比走水路多花了一个多时辰,才赶回到水寨附近,却发现里面已经被明军占领了。
“不好,我娘和妹妹还在里面!”
三娃说着就要往下面冲,却被刘三死死拉住。
“别冲动,你这样下去只会自投罗网,根本救不出你娘和妹妹。”
“那怎么办?”
“我看那些明军纪律严明,并没有乱造杀戮,你娘和妹妹应该没事,我们再观察观察。”
两人趴在山坡上,看着水寨里面。
此时,明军正在搬运粮食和财物,过了好一阵子,才看见一群老幼妇孺,被绳子串联在一起,押了出来。
“我娘!”
三娃很快就从人群里,发现了自己家人,脸露急色,“他们要把我娘和妹妹带去哪?”
“别慌,跟我来。”
刘三左右观察了一下,领着三娃往下摸去。
等整个水寨的人员和财物都被搬空之后,明军水师就一把火把寨子给烧了。
船队缓缓离开岸边,顺流而下,一直来到了位于裕溪河与长江交汇处上游10里的东关镇。
由于匪乱和流亡等各种原因,东关镇的人口锐减,如今镇子里的百姓只剩下不到500户,附近的东关水寨更是已经荒废了。
在镇子中心的一处破旧官衙里面,阎应元正看着地图,盘算着如何重建东关水寨。
主要把东关水寨重建,扼守要道,巢湖水匪就不敢轻易入江,他也能以此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很快,就有属下来报,派出去剿匪的船队回来了。
“走,看看去。”
阎应元说着,带着部下一起走出了官衙。
来到岸边时,士卒们正押着数百名百姓下船。
带队的把总赵康,快步来到阎应元面前,行礼道:“千总,卑职幸不辱命,把陈阿四一伙水匪剿灭了。”
“赵康,干得不错。”
阎应元露出一丝笑容,他担任勇卫营的千总后,自感人手不足,于是就把江阴的好友赵康给找了过来,担任把总一职。
赵康与他年龄相差不大,武力极强,能力敌二三十人,实属一员猛将。
“千总,这些俘虏怎么办?都关进大牢吗?”
赵康问道。
“不,我打算把他们招抚,重新编户。”
诛首恶,赦胁从,家眷编入“新民里甲”,这就是阎应元打算重建东关水寨,剿灭水匪定下的策略。
如今东关镇附近有大量荒废的田地,正好可以让这些人屯田。
“千总,这些人可是水匪,就这样放过他们?万一他们再次落水为寇怎么办?”
赵康有些担忧道。
“我既然这样做,自然有预防措施,我将他们十户编为一甲,一甲内有人复叛,全甲连坐,一里内叛乱,里长处死,每月初一、十五由官府核查户口,定期派人给他们讲《大明律》和《大诰》。”
阎应元淡淡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水匪的,如果能够活下去,谁也不愿意做这种刀口舔血的买卖。
赵康眨了眨眼,“这办法有用吗?还有上面能同意?”
“肯定有用,正德朝王阳明剿匪就是用了这个方法,让江西、福建匪患十年内大减。”
“有用就好,不然咱们也没那么多粮食养他们。”
“行了,你先带着部下去休整吧,这清剿水匪可不是三五日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做好长期准备。”
阎应元将赵康打发走,就开始安排人手,准备给那些水匪家眷编户。
此时,藏在船底一路跟到这里的刘三和三娃,也找机会趁机混进了人群里面。
“哥!”
“嘘,别说话。”
三娃连忙捂住妹妹的嘴巴。
-----------------
六月初六。
巡抚曾化龙派登州腾胤玉解胶州之围,击退山东张大雅等反贼。
锦衣卫将这个消息传回应天府后,内阁迅速做出应对,下令曾化龙整合山东明军,防守建奴入侵。
六月初九,徐州的高杰再次上奏朝廷,请求发饷。
户部在朱明的再三催促下,才发了五万两银子。
同时,锦衣卫暗探上报,查到了是凤阳府总兵刘良佐,派人截取了卢九德府邸的财物,并且放火烧屋。
朱明当即下旨,宣刘良佐过江觐见。
六月初九,国丧毕,朱明换回常服,百官去丧帽。
礼部开始准备挑选黄道吉日,准备新皇登基事宜。
六月初十,多尔衮派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统兵收取山东。
曾化龙尽管做了一些准备,但因寡不敌众,率领残部南逃。
对此,朝廷并无应对之策。
同时,在凤阳府总兵府邸。
刘良佐此时正如热锅里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太子下旨让自己过江觐见,这去还是不去?
去了吉凶难料,不去就是抗旨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