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明末奉天靖难

第64章 坑一把士绅

我在明末奉天靖难 吴地书生 2662 2025-05-19 16:37

  连续的阴雨,加固粮仓的地基,避免火药受潮还是属于常规操作,可直接将其转运到城外的制高点实数有些夸张了。

  宋献策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

  “世子殿下如此要求,难道是觉得孙督师会掘开黄河水淹开封?”

  朱由崧无奈的点了点头,虽然历史上这么干的人是李自成;但从孙传庭的表现来看,其掘开黄河以水为兵的概率超过了九成九!

  难怪此前这老家伙信誓旦旦的说无须自己帮忙攻城,便能夺下开封!

  黄河由于泥沙的冲击早就已经变成了地上的悬河,要是掘开大堤水淹豫东平原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出现大量人员伤亡,还会出现大面积的黄泛区,今年的粮食算是绝收了。

  更别说还有大灾之后的疫情疾病,开封周边,尤其是东南部算是彻底废了。

  最坏的结果是黄河的洪水直接影响到淮河,甚至造成淮河的二次灾害!

  很快河南巡案御史黄澍,也是著名治黄水利专家就被请到了朱由崧的大营之中。

  此前黄澍在守卫开封时就曾建议巡抚高名衡掘开黄河以退闯军。

  当他听到孙传庭可能会掘开黄河时,丝毫都不显得意外。

  黄澍在沙盘前矗立许久,说道:“一旦黄河决堤,大水淹没开封后肯定会直奔汴河;汴河虽然可以分走一部分洪水,将洪水引向下游的归德府一带,但是以汴河的体量肯定是无法承接所有洪水的。洪水肯定会漫过河道继续向南,陈留同杞县肯定是全境被淹,通许距离较远,若是可以提前疏通引水渠,及时将洪水引入其两侧的沙河以及涡河一带,受灾没有那么严重,尉氏一带应该是安全的。”

  朱由崧眉头一紧,黄澍预估比自己之前想的更糟糕,按照他的说法,提前在通许挖渠引水才能保住西南的尉氏。

  指着沙盘说道:“提前挖通两道水渠工程巨大,以时间来推断,最多半个月后孙督师就会动手决堤,难以完工,如果我们只加固陈留以及杞县一带的汴河南岸堤坝,是不是更加可行?”

  黄澍眼前一亮,死死盯住沙盘。

  “秒啊,如果这样的话,洪水会反向冲破汴河北岸的堤坝,将北岸的大片土地变成一个巨大的泄洪区域,最终洪水会被引向东南方向的归德一带最终冲进淮河!”

  “即便部分洪水仍然会越过汴河南岸,但是危害会小很多,至少可以保证陈留同杞县的县城不被洪水完全淹没!”

  宋献策有些担忧的说道:“固然修建堤坝可以可以阻挡洪水,可是开销巨大,如今我军军费紧张,怕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银两!”

  朱由崧笑了笑,“银子的事情好解决!”

  杞县最大的酒楼灯火通明,丝竹声隐约可闻。

  陈留、杞县两地的士绅们陆续到来,个个衣着华贵,面带矜持笑意,彼此拱手寒暄。

  此前李自成到来的时候,留下的士绅全部被屠戮殆尽,他们这些人属于劫后余生,直到明军打来,才又从外面陆续跑了回来。

  朱由崧可以说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尽管知道本次宴会可能让他们“出血”,但也不得不出席。

  随着一道道珍馐摆上,席间觥筹交错,众人谈笑风生。

  朱由崧端坐主位,面带微笑,眼神却时不时扫过众人。待酒酣耳热之际,他轻轻放下酒杯,缓缓开口:

  “诸位都是河南的栋梁,如今时局动荡,朝廷艰难,本世子……也是身不由己啊。”

  众人闻言,纷纷放下筷子,神色恭敬地望向他。

  朱由崧叹了口气,继续道:“开封遭难,百姓流离,汴河以北之荒地无人耕种,实在可惜。本王思来想去,与其荒废,不如让诸位贤达接手,也好恢复些生计。”

  士绅们交换了下眼神,心中已隐约猜到几分。

  李自成大肆屠戮士绅,朱由崧得到了不少无主之地,如今是从他们手中变现来了。

  原本利用灾荒之年大肆低价兼并土地就是这些人的基本操作。

  朱由崧之举倒是迎合了他们。

  只不过从世子殿下手中购买恐怕要比从那些平民百姓手中夺取价钱高啊!

  一位林姓士绅谨慎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的,我们手中的钱粮也不多怕是难以替殿下分忧!”

  朱由崧笑了笑,他岂会不知道这些人的如意算盘?

  有时候还真是羡慕孙传庭的洒脱!

  “诸位此时买地,也是为国分忧之举,本世子也不能让你们吃亏,上等田一两五钱一亩,中等田一两一亩,下等田五钱一亩如何?”

  听到朱由崧的话后,各路士绅立刻不淡定了。

  平常年景,开封府一带的上好水田8-10两,中等旱地4-6两,就连最贫瘠的盐碱地或者山地也要1-2两。

  虽说战争饥荒年代可以半价甚至更低收购,朱由崧开出的这个价格相当于两折都不到?

  “世子殿下此言当真?”刚才还表示没钱的林姓士绅立刻问道。

  “千真万确,诸位一手交银子,官府一手更换田契,先买先挑!”朱由崧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夫要购买上等良田1万亩......”

  很快上等水田就被一抢而空,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中等田同下等田也都售罄了。

  官府的文书们不停的打着算盘,不一会的功夫,宋献策笑着说道:“启禀世子爷,共得银378125两!”

  “不知朝廷何时出售汴河以南的无主之地?”那些没有抢到的士绅问道。

  看来终于有人想到到这个问题了。

  朱由崧笑着说道:“本次得银将会用于加固堤坝,暂时够用了;至于说汴河以南的土地,诸位可以等下一次,本世子在这里向诸位保证,这次没有买到的人优先!”

  “让我们共饮此杯!”

  很快县衙就发出通告:汴河堤坝年久失修,朝廷征召大量民夫修河。原本服徭役之人,朝廷提供一日两餐;非徭役的其他人参与修堤,朝廷不仅提供两餐,还根据工作量发工钱,每日不少于50文。

  这个消息很快便引起了轰动,不仅是陈留杞县两地的百姓,就连周边各县的百姓也全都涌到了这里来修堤。

  黄澍作为本次修堤的负责人,亲自接待前来堤坝巡视的朱由崧!

  两人见到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十分欣慰,朱由崧随口问道:“这夯土的堤坝能挡住洪水吗?”

  黄澍的瞳孔突然收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刻跪在地上说道:“下官思虑不周,坏了大事,还请世子殿下责罚?”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打赏,追读,评论支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