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1566:首辅请留步

第97章 江南也听到陈晗的传闻

  谭纶坐在后堂的末尾,听着这次的谈论,主要是他也有话要和胡宗宪说。

  马宁远办事回来,一坐下就开始发脾气,“我们在全面冲锋陷坚,你们却在后面拆台,这活还怎么干?

  改稻为桑的国策要不要进行?你这般拆台,我可干不下去。”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胡宗宪。胡宗宪却两眼望着门外,紧闭着嘴。

  官做到了一定的位置,养气的功夫就已经达成了。

  不管下面的官员怎么置气、怎么闹,胡宗宪始终保持着沉默。

  众人又将目光看向二把手郑泌昌,想要他说句公道话。

  “怎么就闹出反民了?那个陈大胆的管事又是怎么一回事?”郑泌昌可不想放弃找存在感的机会。

  “眼看四月就要过去了,朝堂叫我们改的稻田才完成一点点。

  内阁又是几天一个问询,几天一个新成果,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才叫马知府去踏青苗。”

  “也幸好是今天去了,不然织造局今天谈好的五十万匹丝绸就造不出来。”

  三把手是个从文将,带着一身暴脾气,他立刻意有所指地说:“是有些人专门唱反调,与朝廷对着干,想要造反了。”

  “省里调兵给马知府去改桑田,就是为了防着刁民闹事,现在好了,刁民闹到总督衙门了!

  到底是谁下调令叫戚继光把兵带走的?当着部堂大人,还有杨公公在,自己说清楚!”

  这摆明了就是在逼谭纶说话了,几双眼睛都望向了谭纶。

  “是我叫戚继光把兵带走的。”

  众人沿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接话的竟然是胡宗宪。

  这一句话很轻,几乎不带多少力气,更没有一丝个人情感。

  可在这几位官老爷的耳朵里,如同雷鸣,吓得官老爷们都睁大了眼睛。

  谭纶心中一阵激动,想要说什么最后又忍住了,关于陈晗的事还是等等再说。

  胡宗宪终于开声了,他问道:“以官府的名义向米市上的米行借贷一百万石粮,现在借贷了多少?”

  胡宗宪话锋一转,望向了二把手。

  二把手开始怔了一下,接着答道:“很少。都说缺粮。”

  “外省调的粮呢?”胡宗宪接着问道。

  “和往年一样,一粒也不愿意多给。”

  “这就清楚了。”说完这句,胡宗宪才瞥了一眼三把手,“你先坐下。”

  暴脾气的三把手这才坐了下去。

  胡宗宪提高了声调,但透着些嘶哑、疲惫,“我是浙直总督,又兼着浙巡抚的职务,朝廷要降罪,都是我的罪。百姓要骂娘,该骂我的娘。

  改稻田为桑田是国策,必须办。可桑苗至少要长到秋后才有些嫩叶,一茬中秋蚕,一茬晚秋蚕,产的那点丝当年也换不回口粮。

  官府不借贷粮食,只叫稻农把稻田改了,秋后便没有饭吃,就要出反民!

  每年要多产三十万匹丝绸,一匹不能少。可如果为了多产三十万匹丝绸,在我浙·江出了三十万个反民,我胡宗宪一颗人头只怕交代不下来!”

  话说到这里,他又停住了。后堂上一片沉寂。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那又如何呢?

  完成了国策他们不但有政绩,又能拿到很多钱。

  三五年后出反民,那是三五年后的事,到时候让戚继光带兵过来镇压,他们照样能存活。

  若是他们在这三五年里走动关系,调官离开这里,浙·江出反民与他们何关?

  谭纶再也忍不住了,他说道:“诸位大人,朝廷之所以定下国策是因为国库亏空,需要多卖丝绸来填补亏空。”

  “你还知道这事。”三把手怒笑。

  谭纶继续说道:“可如果这个亏空被填补了呢?我们还需要这般焦急去改稻为桑吗?还需要强迫百姓卖田吗?”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二把手问。

  胡宗宪的目光也放到了谭纶身上,想要知道更多。

  谭纶说道:“今日早上我接到了京都的来信,说陈晗已经往国库填充了一百万两银子。”

  马宁远不相信,“一百万两银子?他陈晗刚上任不久吧,他哪来这么多银子?他凭空变出来不成?”

  谭纶却说道:“这事本就不是大事,只是我等都不在京都,因而不知道京都的情况。

  陈大人肃清了京都的帮派,绞杀了很多造反的人,也查抄了很多不交税的帮派。

  因而他在短时间内为国库凑集了将近一百万两白银。”

  胡宗宪心道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陈大胆果真不一般。

  三把手:“短短两个月就凑集了一百万两白银,那京都岂不是血流成河?”

  “何止血流成河,简直人间地狱。”一直闭着眼睛的江南织造司、市舶司的总管杨金水太监,睁开了眼睛。

  “前段时间京都每天都要死十几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些可都是陈大胆的手笔。诸位大人,碰到他你们可得小心些。”杨金水向谭纶说道,像是在嘲讽谭纶。

  谭纶对胡宗宪说道:“多卖丝绸,也不过是给国库增加三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可如今国库的压力缓解,因而改稻为桑的事没必要这么焦急,可以缓缓而行。”

  杨金水太监不乐意了,望着胡宗宪:“部堂大人,你们浙江的事我过问不了。

  五十万匹丝绸可是刚刚谈下来的,难道你想让我毁约,想让我得罪那些西洋人?

  眼下江南织造局管的杭州织造坊加上南京、苏州那边的织造坊所有库存一共也就十几万匹。

  照两省现有的桑田赶着织,就算一年内分期付货,到时候还缺二十多万匹。那时候内阁不问你们,宫里可要问我。”

  胡宗宪说道:“让西洋客商多玩几天,一切等我给朝廷上奏疏再说。

  宁可减少丝绸的订单,也不能逼百姓造反。逼反了百姓,可不是我们掉脑袋那么简单,还会牵连到家族。”

  杨金水又闭上了眼睛,众人也不说话,只能照着总督大人的吩咐去做。

  胡宗宪将谭纶留下,他想知道更多关于陈晗的事。

  有陈晗在前面顶着,他浙江的压力没那么大了,可以说陈晗是他胡宗宪的贵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