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姐姐开国皇后马秀英

第43章 高丽使者 灯彩

  明洪武三年正月十九,辰时初刻,紫禁城,春和宫。

  “舅舅、舅舅...”

  马达迷迷糊糊的开口:“老大现在何时?”

  朱标笑了笑:“辰时。”

  马达没好气的出声:“你又不上朝你起那么早作甚?”

  “刚刚吴海来拿奏疏时说,父皇让我去鸿胪寺会见高丽人,看他们所为何事?”

  听朱标这样说,马达也来了兴趣坐起身,“行,等舅舅穿衣服。”

  “嗯。”

  洪武二年,朱元璋遣使臣偰斯去高丽通告大明立国。

  洪武三年,高丽恭愍王遣使上表称臣,朱元璋册封为高丽国王。

  高丽在‘后世’名为朝鲜,朝鲜这个名字就是朱元璋给改的。

  高丽是有蒙元血统的王氏,此时蒙元势弱,大明崛起他们又奉行跪舔、和亲政策。

  不管是现在的高丽还是以后的朝鲜,表面卑躬屈膝,背后干阴险、悖逆之事。

  马达知道这群高丽棒子趁大明与北元互相攻伐时侵占辽东领土。

  可耻的是他们真正的墙头草,既当大明小弟,又当北元兄弟。

  李成桂篡权后以薄来厚往朝贡原则,经常来大明‘要饭’。

  再后来清王朝偷取神州,朝鲜旗帜上写着大清属国。

  这个国家两面三刀、左右摇摆、记打不记吃的国家最后还拍出一部神剧来编排: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亚洲州长、天可汗、六边形无死角天策上将李世民被他们一个‘垃圾’射瞎一只眼?还对他们的王卑躬屈膝下跪。

  ......

  辰时四刻,鸿胪寺。

  大门鸿胪寺卿见朱标、马达到来上前迎接。

  马达打断他的行礼:“高丽使者姓甚名谁?”

  “回国舅爷,高丽使者姓李名成桂,副使姓朴名不齐,另副使姓崔名柳。”

  “李成桂?漂不起?吹牛?都是什么玩意名字?”

  马达吐槽了一句,面色微变:“等等!你说高丽使者是李成桂?”

  一旁的鸿胪寺卿面露疑惑随即点头回答:“回国舅爷,高丽使者名字确实叫李成桂。”

  旋即对朱标挥手:“老大,我们去会会他们。”

  “走。”朱标率先迈步上前。

  李成桂: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高丽王朝禑王时期因战功显赫,掌控高丽政权。

  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发动‘高丽版高平陵之变’登基为王。

  明洪武二十六年,奉朱元璋圣旨改国号为朝鲜,成为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后,李成桂清洗前朝宗室,向明朝称臣。

  客堂内。

  两人一左一右坐定主位,马达出声提示朱标:

  “老大,一会让舅舅先会会这些高丽屎者。”

  “好。”朱标点头微笑。

  在大本堂教他们地理时,马达就有意无意给他们灌输棒子们的‘恶心行为’。

  时间不长,鸿胪寺卿、数名礼部官员带领一群高丽人来到客堂内。

  一名身穿和大明官服、官帽身材偏矮瘦小‘贼眉鼠眼’的中年男子带着同样穿着的几名大饼脸,眯眯眼高丽人,走到朱标面前恭敬的双膝下跪。

  “下国外臣,李成桂带高丽使团,叩见太子殿下。”

  朱标衣着明显,马达一般常服,他们只对朱标行礼。

  朱标开口出声:“免礼,请坐。”

  “谢太子殿下!”

  李成桂一口带‘高丽味’的汉语官话,起身坐在朱标下首,其余之人按序往后坐。

  非‘主角’的鸿胪寺卿及数名礼部官员则坐在马达这边一排位置。

  待他们落座后,朱标目视打量高丽众人一圈,抬手指着马达:“这位是孤的舅舅。”

  坐着的李成桂起身拱手行礼:“原来是国舅爷,久仰久仰。”

  其他几名高丽使者跟着起身行拱手礼:“国舅爷,久仰久仰。”

  马达坐在位置上微笑出声:“诸位屎臣远道而来定是千辛万苦。”

  “国舅爷言重了言重了。”

  李成桂面色谄媚的陪着笑脸,旋即转身向朱标迈了两步从怀里掏出一张礼单躬身双手递上。

  “大明与高丽世代邦交,太子殿下这是我高丽国的一点点心意望您收下。”

  马达出声插话:“李国屎,你这是送给太子之物?还是送给陛下之物?”

  李成桂回头看了看一群高丽人,见他们都微微摇头,反问:

  “送给太子殿下与皇帝陛下有何区别?”

  马达笑道:“我大明规矩:送陛下是陛下的,送太子是太子的,不能混为一谈。”

  “这?”李成桂有点懵逼。

  “你们送太子殿下哪些物品?”

  听到马达的追问,骑虎难下的李成桂硬着头皮打开手中礼单用‘高丽味’汉语大声朗读:

  “高丽王送给上国太子殿下,战马两匹,黄纻锦布两匹,玉屏风一件,高丽瓷两套,高丽参十支,虎皮一张、美人三人......”

  礼单很长,礼物却很‘轻’,他足足念了一盏茶时间。

  还未太懂人情世故的朱标听到一长串礼物,点了点头面露笑容:

  “高丽王有心了!”

  “这是我高丽国王对太子殿下的一片赤诚之心。”

  李成桂笑盈盈的开口表忠心。

  朱标准备回话时,“哼!”马达一声冷哼。

  “高丽屎者,你们高丽王就用一点点东西打发我大明的太子?还赤诚之心?”

  “你们送给北元那些贵族的礼物可是比这份礼单多数十倍!”

  话落,心虚的李成桂面色巨变,立马狡辩:“没有的事!国舅爷勿要污蔑我高丽王。”

  李成桂奉高丽王命和大明邦交,想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渔翁’,一下被点破既惊又怕。

  若是被这大明储君传旨大明皇帝耳里,自己这一趟岂不是白来?后果难预!

  朱标看李成桂脸色就明白他心中有鬼,冷声问道:

  “嗷?李使者,你说说国舅为何会污蔑你高丽国?此事是空穴来风吗?”

  “这、这...”李成桂一时失态,自知现在越说越黑,许久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慌乱一会“咚!”李成桂跪在朱标面前磕了一头,抬头道:

  “太子殿下,外臣刚刚胡言乱语,罪该万死!高丽百姓穷苦又被暴元祸害,礼物只能拿出这些。”

  “外臣与高丽王对大明真乃赤子之心,日月可鉴!”

  其他高丽使者也跟在一起跪在朱标面前哭穷。

  马达给朱标一个眼神后,朱标笑了笑对一群高丽人开口:

  “诸位使臣免礼,平身!孤明白你们苦心,礼物孤收下了。”

  “多谢太子殿下。”

  李成桂又磕了一个头后缓缓起身。

  之后马达没有说话,任凭朱标和李成桂、朴不齐,崔柳等人聊‘外交’事宜。

  朱标虽没有朱元璋处事老练,但也初露锋芒,有大明储君应有的气势。

  一旁吃瓜的马达内心吐槽:宋濂等人的教育确实有一套,朱元璋教授朱标的帝王心术也顶呱呱。

  随着时间推移,李成桂几人以配合大明‘收复辽东’之事把边境线往鸭绿江前多划了一大圈。

  此时,辽东之地还在北元势力手里。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叶旺、马云率军从山东渡海攻打辽东各地北元残余势力,至洪武八年才基本肃清辽东地区。

  他们敢这样说是得到高丽王的提示,高丽王也是从朱元璋派去的使者传达旨意中‘自行’领悟。

  这个问题朱标一时不好决断时,马达淡淡一笑,面色不屑的出声道:

  “李屎者你说得不错,到时我们大明天军和你们一起合力击退北元,届时顺便把你们开京一起收复,哈哈...”

  “国舅,你...”

  李成桂等人愤怒至极,“如此,外臣等告退。”拱了拱手转身离开客堂。

  坐在一旁的鸿胪寺卿、礼部官员们都不知如何说,眼睁睁的盯着朱标和马达。

  本着自己不尴尬,尴尬都是别人的马达站起身。

  “现在差不多到点吃饭,诸位大人吃饭去。”

  这时,朱元璋走了进来,笑呵呵的对着朱标询问:

  “标儿如何?你能应付那些高丽使者吗?”

  “父皇,儿臣应对自如,只是这些高丽使者太自大,还想分我大明辽东地盘......”

  朱标把刚刚的事从头到尾挑重点给朱元璋重复叙述一遍。

  前面朱元璋满意的点头,听到最后略为不满,挥手让众人出去,马达也同众官员一起出去。

  待客堂没有人后,朱元璋坐在马达刚刚坐的位置上。

  “标儿,爹明白你年轻气盛对高丽这种行径很是不耻!爹也对他们这种行径厌恶。

  可你要把他们吓跑,以后大明攻伐辽东时粮草辎重如何运输?还得靠他们高丽人!

  辽东苦寒多是无用之地,咱大明乃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方能让周边小国归心。”

  一脸愤青的朱标怒怼:“父皇!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你让,儿臣不让。”

  朱元璋气得鼻子都歪了,这大儿子听不懂好耐话?

  “咱让你同藩国使臣交流,你吓唬他们作甚?你想与他们兵戈相向?把他们逼向北元?”

  朱标继续怼:“这种无耻小国就是该灭其国。”

  “你小子瞎胡闹!”朱元璋抬着指着朱标,明显气得不轻。

  朱标见朱元璋生气,讨好道:“父皇,你听儿臣细细道来......”

  门外。

  站在院子中的马达看到朱元璋指着朱标鼻子时,大致猜测到他们的话题,心想: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功勋卓著,是一代雄主,可还是比汉武、唐宗这些帝王的战略眼光差上许多。

  当然如今这个情况,用辽东一些苦寒、贫瘠之地得到一属国支持来稳定边境确实是划算。

  可他没看出的是高丽只是一条看见谁强大就会对谁摇尾巴的狗,时不时还会反咬一口。

  也不能说他决策是错,他是南方人对这偏远苦寒之地虽重视,但还达不到‘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理念。

  更为重要的原因口人不足,别说辽东,就是现在中原大地上也有许多地方荒无人烟。

  另一边,客房内。

  李成桂、朴不齐,崔柳等人在商议若是这次谈崩回去如何对高丽王交待。

  “咚咚...”敲门声响起。

  朴不齐起身开门。

  一名小吏拱手道:“陛下有请诸位使者去客堂一叙。”

  “陛下?好好...外臣这就去。”

  少时,以李成桂为首的高丽使者再一次匆匆跑向客堂。

  走到院中看到眼前的阵仗,一行人连忙整理衣服,随即迈步走向客堂。

  一行人对着朱元璋、朱标下跪行礼:

  “下国外臣,李成桂带高丽使团,叩见大明皇帝陛下、太子殿下。”

  “远来是客不必多礼。”朱元璋客套一句,指了指下首椅子,“坐,上茶。”

  几人没有刚刚见朱标时的从容,此刻战战兢兢的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

  少时,数名小吏端来茶水。

  朱元璋笑了笑,“喝茶。”

  “多谢皇帝陛下。”

  李成桂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内心感慨,大明果然不同凡响,好瓷器,好茶!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马达看见他们在老朱面前如小鹌鹑一样。

  心想:如何帮朱标练气势?貌似也不用,老大以后气势也是霸气无比,呵呵...

  喝了两口茶,李成桂放下碗掏出礼单再次下跪,高声唱报:

  “高丽王送给上国大明皇帝陛下,战马十匹,黄纻锦布十匹,玉屏风四件,高丽瓷八套,高丽参二十支,虎皮三张、美人十人......”

  “......”朱标、马达、鸿胪寺卿及刚刚礼部的官员无语中。

  这不就是刚刚他们给太子朱标报的礼单?只是数量多了多一点,这些家伙一礼两送。

  等他念完,朱元璋微笑开口:“高丽使者,此事过几日你等在朝上互交国书时再提。”

  “是,皇帝陛下。”

  李成桂愣了愣,连忙下跪回答。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朱元璋安抚了一下他们,让鸿胪寺卿好生招待起身离开。

  ......

  未时三刻,大明钱庄。

  刚从食堂吃完饭的马达来到办公区二楼推开吕昶办公室门见他在,走到其工位前的椅子上坐下。

  “老吕,我有一个新赚钱的项目想和你商议商议。”

  吕昶放下手中的账本,疑惑道:“马总你有何新项目?”

  马达要求钱庄的工作人员都叫自己马总经理或马总,吕昶等人虽不明白何意也按其要求喊。

  “猜灯谜彩票,简称灯彩。”

  吕昶一脸懵逼,“马总,猜灯谜下官知道,可灯彩又是何意?”

  猜灯谜:一种汉民俗文娱活动,每年正月十五,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中贴在彩灯上供人猜。

  谜语能启智又迎合节日气氛,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活动节目。

  马达一脸正色的看着吕昶并出声解释:

  “老吕,京城男人好赌你我都是有目共睹,我决定要把这种陋习铲除,所以打算搞灯彩。”

  “我们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猜字,用代表十二生肖的诗、词、画等来出题。”

  “用玻璃箱编好序号答案锁入其内,十二题依次排列,每三日申时在大众面前开一次奖。”

  “每张灯彩售卖价格最低为二个铜币,最高为一个金币(有钱可重复购买)。”

  “按序猜中者可得一至二个奖金翻两倍。猜中三至六个奖金翻十倍。猜中七至九个奖金翻五十倍。”

  “猜中十至十一个奖金翻二百倍。若是十二个全猜中奖金翻一千倍。”

  “灯彩售卖点、开奖点、兑奖点就在钱庄对面那个铺面设置,灯彩票据要做好防伪......”

  马达讲,吕昶边听边用毛笔把灯彩形势、过程、奖励写在纸上。

  吕昶没明白其中道道,认为马达既是惠利百姓,又促进民智,确实是促进民智。

  “马总,这方法不错是不错,可我们没那么多诗词画来每三日开一次奖啊?”

  “这个不用担心,诗词可能没有那么多,画可多了去,抽象画、画中画......”

  见过抽象画的吕昶停笔笑道:

  “马总你果然聪明,抽象画怕是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何物。”

  “呵呵...”马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两人各自互补了一些细节。

  马达想了想,这事还是要给老朱说一声为佳。

  “老吕,此事你写一份奏疏给老朱看看,征求他的意见,还有~就说是你自己想到的。”

  “行,一会我就写一封奏疏尽量今日呈上去。”

  吕昶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点头答应。

  马达没想到次日朱元璋就在吕昶呈报的奏疏上批了个‘可’字。

  ......

  明洪武三年正月二十五,午时初刻。

  钱庄对面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炸声结束,官办‘猜灯谜彩票铺’正式开业。

  民间的猜灯谜‘博彩’早就有了,百姓们见怪不怪,只是这种玩法是第一次出现,新鲜很强。

  门外木板上贴有‘大字报’还有人在给不识字的人念规则。

  题目和答案都‘公开透明’还帖有封条,再则这玩意也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可能。

  时间不长就有不少人就明白,两个铜板不多,众人都新奇掏钱试水。

  因第一次马达给出的题目拿两倍奖励等于白送,十倍、五十倍也不算难,聪明一点的人一千倍也能拿。

  正月二十八日,申时初刻。

  马达在众目睽睽之下撕开封条拿开玻璃盒子一一拿出答案。

  “哈哈...我中了两个。”

  “你才两个,某中了五个。”

  “我中了八个,五十倍奖励。”

  “......”

  等待开局的人个个都喜笑颜开,不少幼童也中了两倍奖励。

  真金白银拿到手的人四处炫耀,无形中帮灯彩广而告之,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大半个京城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个事情。

  中了十倍的李成桂等高丽人,暗笑:大明之人真是蠢,白白送给这些泥腿子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