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妥协
“你们让我一个人待会儿。”
胡军的声音闷在胸腔里,转身时带翻了桌上的计算器,按键散落在地,发出细碎的“咔嗒”声。
王倩也蹲下来帮忙,手指被金属按键硌得发疼说道:“现在至少还有个底子,大不了咱们换个活法。”
胡军用只有自己听见自己的沙哑声音说道:“再给我三天,我要把所有进货单都理清楚。”
胡建国和王倩对视一眼,布满老茧的手重重拍在儿子肩上。
胡军这时还捏着那张被揉皱的举报通知,指节泛白。
重生回来时那些指点江山的豪情,此刻都化作掌心的冷汗。
他自嘲地笑了笑——原以为带着二十年的先知先觉能叱咤风云,却被现实狠狠扇了记耳光。
上一世还在手机上刷到的爽文片段:主角绝地反杀权贵,搜集罪证、设局反制,最后扬眉吐气。
可当胡军真摸到对方的脉络,才惊觉这不是小说。
背后牵扯的甚至某些说不出口的灰色利益链,像张密不透风的网。
“搞垮他们不难。”
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轻声说道:“但要付出什么代价?”
就连那些深夜消失的大学生、突然“意外”的举报人、还有某天清晨莫名被拆掉的违章建筑——县城里从不缺无声无息的“事故”。
又想起上周在茶楼听到的传闻:某个想揭发黑幕的会计,如今在精神病院待了半年。
重生后的胡军嘴上说说,但内心也太想证明自己,却忘了这不是法治健全的后世。
在这里,权势可以把真相碾成齑粉,把异见者变成“疯子”。
“鱼死网破?”
胡军盯着玻璃上凝结的水雾,突然用指腹划出一道裂痕说道:“就怕网是钢丝编的,鱼撞上去连鳞都留不下。”
“你看抖音里那些事,”
随手把烟头摁灭在搪瓷缸里,水面漂起焦黑的碎屑。
“大学生失踪说是'抑郁出走',上访户被送进精神病院——这网不是破不破的问题,是压根没人知道鱼怎么死的。”
王倩把热包子塞进他手里,面皮的温度熨帖着冰凉的指尖。
远处家联超市的运货车碾过积水,溅起的泥点甩在卷帘门上,像谁随手泼了摊脏水。
胡军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水汽说道:“也好,至少现在知道,重生者的金手指,捅不破这层权力的窗户纸。”
月光爬上窗台时,胡军在账本上写下新的计划。
既然明枪不行,那就换条路——他要把所有“有间超市”清空。
避开县城的势力范围。
用重生带来的商业嗅觉,在农村市场另起炉灶。
窗外,家联超市的霓虹灯依旧刺眼,但胡军不再盯着它看。
他打开电脑,开始研究隔壁县的农贸市场规划——那里离县城四十公里,还没有被势力染指。
重生的意义,或许不是改变世界,而是在规则里,为在乎的人谋一条生路。
十一月的冷天把柏油路晒得发硬,胡军站在空荡荡的超市里,看着最后一箱饼干被收废品的老汉装上三轮车。铁皮货架刮擦地面的刺耳声响中,他忽然想起一年前开业那天,父亲挂在门楣上的红绸还在风里飘着,“诚信经营”四个金字被晒得褪了色。
“胡老板,这秤砣可压得实呢。”
收旧货的老李头用脏抹布擦着电子秤。
“货架和冷柜按说好的价,您点个数?”
胡军摆摆手,转身把卷帘门拉下一半。
光影交界处,他瞥见家联超市的货车正从街角驶过,车身上“国企联营”的金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三天前,卫生监督局的整改通知书又来了,这回连消防通道都成了把柄。
“不做这行了。”
胡军对着王倩喃喃自语道。
打包设备的工人是从隔壁镇雇来的,他们手脚麻利地拆解着冰柜,议论声飘进胡军耳朵说道:“听说家联背后有人?”
“可不是,上个月城南那家大饭馆,就因为不从他那里拿货,也被整......”
话音戛然而止,工人抬头看了眼胡军,低头继续拧螺丝。
傍晚关掉了超市门后,胡建国忽然开口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爸你放心,我没事!”
“这样就好,打起精神来。”
胡军望着街对面家联超市新挂的LED屏,上面循环播放着“国企保障品质无忧”的广告。
胡军想起前世刷到的新闻:太子奶集团被整,创始人李途纯锒铛入狱,家破人亡。此刻自己这连小虾米都不管,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卫生监督局发来的短信:请于三日内完成整改验收。
胡军盯着屏幕冷笑,按下删除键的瞬间,忽然想起重生前看过的一句话:“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所有反抗都是行为艺术。”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胡军学会了比反抗更艰难的事:退场。
胡军知道,在某些规则面前,硬刚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就像太子奶倒下时溅起的血沫,最终都成了时代的尘埃。
但只要活着,总会有新的土壤,能让种子重新发芽。
胡军把最后一摞账本锁进铁皮柜,手指还沾着撕价签留下的胶水。
王倩端着热茶进来时,正看见他盯着墙上的店铺分布图发呆——七颗红图钉,如今都被拔掉了。
胡军看了一眼王倩就说道:“小倩你明天把铺子都挂出去出租。”
“虽然超市开不成了,但房子还在。”
王倩在他身边坐下,瞥见茶几上摞着的租赁合同。
去年这会儿,他们还在为第七家分店开业忙得脚不沾地,谁能想到短短一年,七间铺子全换了模样。
“七家店全关了,说不心疼是假的。”
胡军突然笑了,眼角挤出细纹说道:“不过仔细算算,本钱都收回来了,还白落了这些店面。”
第二天一早,胡军骑着电动车满城跑。
每到一家店,他就把“旺铺招租”的红纸条贴在玻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