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从巡警到谍战之王

第49章 神秘面纱

  刘灞桥扶着母亲慢慢踱步到同春堂,心里盘算着这次重返药铺的机会。

  “妈,慢点,别着急。”他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眼睛却已经开始不动声色地打量四周。

  药铺内依然飘着浓郁的药香,几位顾客正在柜台前排队。

  伙计刚想开口打招呼,就看到刘灞桥身边蜡黄着脸的老太太。

  “这位老人家怎么了?”

  “我娘腰痛发作,能否请坐堂的大夫看看?”刘灞桥扶着母亲,一边观察药铺内的动静。

  这伙计跟下午见到的那个似乎不太一样,手上的茧子分布有些特别,不像是长期研磨药材的人会有的。

  指甲修剪得过于整齐,倒像是拿惯了枪的人。

  刘灞桥心里暗暗记下这个细节。

  伙计立刻热情地引路:“后面请,庄老大夫正好在坐诊。”

  刘灞桥的目光在店内扫视,顾佳影早已不见踪影。

  药铺的布局看似寻常,却处处透着古怪。柜台的位置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位进店的客人,药柜的摆放也让店内没有任何视觉死角。

  这不像是为了方便抓药,倒像是为了监视。

  后堂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正在翻阅医书,见到刘母,示意她在诊椅上坐下。

  “老人家哪里不舒服?”

  老大夫的声音沙哑却有力,不像是年老体衰之人。刘灞桥注意到他翻书的手指灵活有力,指尖没有常年接触药材的黄色痕迹。

  “腰痛,走路时突然发作的。”刘张氏皱着眉头,轻轻揉着腰部。

  庄老大夫点点头,伸出三根手指搭上刘母的手腕,闭目凝神。

  刘灞桥趁机环顾四周,后堂摆满了各类药柜,角落里堆着一摞医书,看起来与普通药铺无异。

  但他发现,那些医书排列过于整齐,像是摆设而非常用之物。

  药柜上的尘土分布也不均匀,有些地方明显被经常触碰。

  “老大夫的脉诊手法不太像北派,倒像是江南一带的路子。”刘灞桥暗自思忖,“这同春堂招牌挂了八十年,按理说应该是地道的金陵派才对。”

  “可有针灸室或者其他房间?”刘灞桥状似随意地问道,心里却在盘算着药铺的结构。

  伙计摇头:“就这一间后堂,平时给病重的病人看诊用。”

  回答太快了,像是背诵好的台词。

  刘灞桥余光扫到后堂一角的地板上有细微的磨痕,像是经常挪动重物留下的。

  庄大夫收回手指,捋了捋胡须:“老人家是风寒湿气入侵腰脉,加上年纪大了,腰肌劳损。”

  他执笔在方子上写下几味药名:“黄芪、独活、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牛膝……”

  大夫一边写一边说:“回去用姜汤送服,三剂药下去,腰痛当可缓解。平日少沾凉水,记得热敷。”

  “多谢大夫。”刘母感激地点头。

  刘灞桥接过方子,走向前堂抓药。

  伙计一见是下午那位买安神药的客人,赶忙称药。

  趁伙计称药的功夫,他假装欣赏墙上的老匾额,实则暗中观察店内的一举一动。

  匾额上的“同春堂”三个字笔力遒劲,但“春”字的一横似乎短了些,像是特意为之。

  刘灞桥记得在特务处的培训中,这种不易察觉的笔画变形常被用作秘密标记。

  “这匾额有年头了。”他试探道。

  伙计头也不抬:“是啊,老字号了,开了八十多年了。”

  刘灞桥继续套话:“常听人说你们这儿的药好,不少达官贵人都来这儿抓药吧?”

  “那是自然。”伙计手上不停,“别看店面不大,来头可不小。”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却透着几分骄傲。

  刘灞桥心想,这药铺背后的靠山究竟是谁?是那些地下组织?

  他正想再问,伙计已经包好了药:“先生您收好,一共1.3法币。”

  付完钱,刘灞桥扶着母亲离开,回头看了一眼药铺的招牌,心中仍有疑惑未解。

  “这药铺门口的对联'妙手回春济世人,良方活命救苍生',写得真是大气。”刘灞桥假装欣赏,实则在记忆对联的每一个字。

  回家路上,刘晓琴一路小跑,前面带路。

  “妈,您的腰还疼吗?”刘灞桥问道,心里却在回味药铺里的种种异常。

  “好多了,有大夫看过,心里踏实。”刘张氏脸色已经好转。

  到家后,刘灞桥烧水煎药,递给母亲喝下。

  趁着刘晓琴在厨房忙活,他悄悄掏出那块“同春堂”木牌,翻来覆去地研究。

  木牌背面的“济世救人,德行天下”八个字看似普通,但细看之下,每个字的笔画都有微妙变化。

  “木牌、药铺、顾佳影,还有那位'同志'……”他轻声嘀咕,“这事透着古怪。”

  如果把这木牌当作某种通行证,那么顾佳影去药铺是为了什么?

  接头?传递情报?还是有其他目的?

  那位突然出现在自己家中的“同志”,又是什么来头?

  晚上,刘灞桥显得心不在焉,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哥,你怎么了,今天不是挺高兴的吗?”刘晓琴给刘灞桥递过一把花生,担心地问道。

  刘灞桥回过神,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没事,就是想到处里的事情。”

  他心想:“要是能把这些线索串起来,说不定能揭开顾佳影的真实身份。但万一弄错了,把自己搭进去可就得不偿失了。”

  “又想工作啊?”刘张氏慈爱地看着儿子,“这大过年的,也该歇歇了。”

  刘灞桥拿起一个花生剥开,递到嘴里,点点头:“妈您说得对,不想了。”

  花生的香脆让他暂时放松下来,但脑子里的谜团却越来越多。

  晚上,刘灞桥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他把今天的发现一一梳理:中年男人看他的眼神、顾佳影的出现、伙计的异常、老大夫的手法、匾额的笔画、药铺的布局……每一点都透着蹊跷。

  同春堂已经去过两次,短期内不宜再去。

  不过眼下他可不想在没弄清状况前就暴露自己。

  明智的做法是暂时按兵不动,在特务处多留意顾佳影的举动。

  那位顾长官神秘莫测,举手投足间尽是谜团,要想揭开她的面纱,可不容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