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之战虽胜,秦王云心中却难有片刻轻松。站在咸阳宫的巍峨殿宇间,望着那巍峨的宫殿,他的目光中满是凝重。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缓解了外患,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现在,他知道大战之后还有很多收尾工作等着他,他需要先把战后的事宜处理好。
他首先传召丞相司马云及大将军王阖。
秦王云的目光在司马云和王阖身上停留,看着他们满是疲惫的身影,眼中尽是心疼。这两位老人,为了函谷关之战,为了秦国,付出了太多。司马云日夜操劳国事,鬓角白发又添几缕;王阖老将军更是亲临战场,带兵厮杀,如今虽胜,却也是伤痕累累。
但在这心疼之余,秦王云的眼神又变得无比坚定。他知道,国事艰难,正是需要臣子们齐心协力的时候。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温暖与力量:“国事艰难,辛苦丞相和老将军了。”这简单的话语,却如同春风般拂过司马云和王阖的心,让他们感受到秦王云的信任与关怀,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秦国效命的决心。
秦王云将战后抚恤和军功统计工作提上日程,这是秦国对将士们的承诺,也是稳定军心、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他郑重地将此事交由大将军王阖负责,强调“此事只能交由大将军您了,其他人我不放心”,足见其对王阖的信任与重视。
司马云在一旁眉头紧锁,提出了现实的困难:“大王,秦国积贫,国事艰难,国库空虚,钱粮不足,抚恤工作难以到位啊。”这话让大殿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秦王云沉默片刻,随后语气坚定地说道:“朝廷再挤一挤,扣一扣,各个角度再想想办法,哪怕是借也要确保抚恤金要给到。将士们为大秦而战,为大秦而死伤,这些抚恤工作是朝廷最基本的事情,不能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
司马云和王阖看着秦王云那稚嫩却坚毅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深深一礼,齐声应道:“臣等必不负所托,完成任务。”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秦国在秦王云的带领下,走出困境,逐渐强大的希望。
秦王云目光如炬,言语铿锵:“将士们为我大秦浴血奋战,如今战事稍平,抚恤之事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国库虽空,却不能冷了将士们的心。”他站起身,在大殿中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从宫中开支着手,削减不必要的用度,宫中一切从简,能省的都省出来。”
“再者,朝中官员的俸禄也酌情减少,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秦王云望向司马云,“司马丞相,劳你与户部核算一番,将各地赋税重新梳理,能匀出来的都匀出来,务必确保抚恤金发放。”他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哪怕是与邻国暂借一些,也要把抚恤金给到位,绝不能让将士们寒了心,这是我们大秦对他们的承诺。”
司马云眉头微皱,心中思量着这其中的艰难,但看着秦王云那坚毅的眼神,他抱拳行礼,言语中满是担当:“大王放心,臣这就去与户部商议,定当竭尽全力,从各项开支中挤出这笔抚恤金来。”王阖老将军亦是慨然应允:“大王,老臣这就回军营,统计军功,安抚将士们,让他们知道,大秦不会忘了他们。”两位臣子深知此事意义重大,虽有困难,却无怨无悔,只愿为大秦分忧,为秦王云分忧,圆满完成这战后头等大事。
接着秦王云开始陆续召见其他有功之臣:
首先,秦王云召见了王起。
秦王云的目光中满是赞许地看着王起,缓缓说道:“王起,此次函谷关之战,你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勇猛无畏,为我大秦立下赫赫战功,寡人甚是欣慰。”
秦王云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更高的期待:“但这只是开始,秦国想要真正强大,一统天下,还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才。寡人希望你能尽快成长起来,不断磨炼自己的军事才能,熟悉兵法战阵。以后,寡人要你为我征伐六国,一统天下。你可愿意?”
王起心中一阵激动,单膝跪地,朗声道:“臣愿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接着是张艺,秦王云看向张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张艺,你此次出使齐国,不辱使命,为我大秦赢得了宝贵的外交支持,解了函谷关之危,寡人决定,正式封你为上卿,负责秦国对外的所有邦交事宜。”
张艺连忙行礼,感激涕零:“臣多谢大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
秦王云微微点头,接着说道:“你之前提及的齐秦联姻之事,寡人已有所考虑。齐国二公主姜兰贤良淑德,与我大秦联姻,可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寡人明日便去探望二公主,商议婚礼相关事宜。你要继续与齐国使臣保持良好沟通,确保联姻事宜顺利进行。”
然后秦王云召见了栎阳令杨硕。
秦王云面带笑容地看着杨硕:“杨硕,你作为栎阳令,不仅在此次运粮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治理地方上也颇有建树。寡人决定,提拔你为治粟内史,全面主持马上到来的春耕事宜。”
杨硕心中一阵惊喜,连忙行礼:“多谢大王信任,臣定当不负所托。”
秦王云强调道:“春耕乃国之大事,关乎百姓的生计和国家的稳定。你要尽快制定详细的春耕计划,确保种子、农具等物资的充足供应,同时要鼓励百姓积极耕种,提高粮食产量。此事关系重大,寡人对你寄予厚望,你可明白?”
杨硕坚定地应道:“臣明白,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你们都退下吧。
“诺。”
“姚安,你进来。”
秦王云眼神锐利如鹰,似能看穿迷雾,他看着姚安,语气郑重:“姚安,黑冰台乃我大秦耳目,如今函谷关之战虽胜,但六国虎视眈眈,我大秦不可有丝毫大意。黑冰台必须尽快发展,要在六国都安插进我们的人。”
“齐国富庶,与我大秦联姻,但也不能放松对其监视,要知晓其朝堂动向、军队部署。楚国地广人众,其内部派系复杂,你们需深入探查,清楚各派势力强弱。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与秦国的关系微妙,亦不能忽视。韩国、魏国与我大秦接壤,更是重中之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我大秦的安危。黑冰台要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六国的一切信息都网罗进来,为我大秦的决策提供依据。”
姚安抱拳领命:“大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让黑冰台在六国落地生根,为大秦获取足够的情报。”
秦王云站起身,在大殿中缓缓踱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姚安,人才乃国家兴盛之根本。秦国虽战胜魏国,但国内人才匮乏,尤其是那些能治国安邦、经天纬地的大才。”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看着姚安,“黑冰台遍布各地,眼线众多,我要你们帮忙收罗人才名单。不论是隐居山野的高人,还是在六国郁郁不得志的贤才,只要是有真才实学,能为我大秦所用的,都要把他们找出来。哪怕他们现在对秦国有所误解,我们也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认识到秦国的潜力,愿意为秦国效力。秦国需要人才,就像干涸的土地需要雨水一样迫切,此事关系到大秦的未来,你一定要高度重视。”
姚安深深一礼:“臣明白,臣这就去安排,让黑冰台的人四处搜寻,定不负大王所托,为大秦找到更多可用之才。”
所有事情安排妥当,秦王云想起要去见见齐国公主姜兰了。
秦王云踏入姜兰的居所,只见姜兰身着一袭淡雅长裙,静静地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古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温柔而宁静。秦王云轻轻走近,姜兰闻声抬头,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清新脱俗。
秦王云微微行礼:“二公主,初次见面,有礼了。”姜兰起身还礼:“秦王今日得空来看我,真是让这里蓬荜生辉。”两人落座,秦王云看着姜兰,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姜兰轻声问道:“秦王可是为战后的诸多事宜烦忧?我听闻大秦虽胜,但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艰难。”秦王云轻叹一声:“二公主所言不错,如今秦国百废待兴,寡人深感压力。”姜兰看着秦王云紧锁的眉头,眼中满是心疼:“秦王切莫太过忧虑,您如此年轻便担此大任,定能带领大秦走出困境。”秦王云感受到姜兰的关心,心中涌起一丝温暖,原本沉重的心情也似乎轻松了一些。
两人交谈间,姜兰突然说道:“秦王,我有一事想与您商议。”秦王云看向她,只见姜兰眼神坚定,“我听闻大秦国库空虚,阵亡将士的抚恤工作遇到困难,我虽为女子,但也想为大秦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愿将我的嫁妆和所有的银钱都拿出来,用于阵亡将士们的抚恤工作。”
秦王云闻言一惊,眼中满是惊讶与感动:“二公主,这可使不得,你的嫁妆是属于私产,怎可如此轻易拿出?”姜兰微笑着摇头:“秦王,您错了,这些嫁妆若能用于抚恤将士,让他们的家人有所依靠,让他们知道大秦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远比放在我这里更有意义。我嫁入大秦为后,我便是大秦的一份子,为大秦分忧,是我的责任。”秦王云看着姜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深深一礼:“二公主大义,寡人代那些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多谢二公主。”
姜兰的这番举动,让秦王云对她的好感倍增。他看着姜兰,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女子不仅容貌出众,更有一颗善良而伟大的心,愿意为了大秦,为了那些素不相识的将士,付出自己的一切。
秦王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温柔,他轻声对姜兰说道:“二公主,你的这份心意,寡人铭记于心。大秦有您这样的盟友,是大秦之幸。”姜兰脸颊微红,低下头去:“秦王言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一刻,秦王云仿佛看到了姜兰身上散发着的光芒,那光芒让他心动,也让他对两人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这样的女子,值得他用心去对待,值得他给予更多的尊重与爱护。
他忍不住赞叹一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姜兰听到秦王云称赞的诗句,眉目中满是欣喜,她没想到秦王云竟如此有才华,不仅能治国,还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句,尤其这还是称赞她的,这一刻他看向秦王云的眼中满是崇拜与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