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帝王

第4章 战起

大秦帝王 一颗绿竹 2564 2025-05-04 15:29

  清晨,函谷关外,庞衍率领的十万魏军如同黑色的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旌旗遮天蔽日,在风中猎猎作响,那鲜亮的色彩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战鼓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天地都震碎。士兵们身披铁甲,手持长矛,眼神中满是杀气与兴奋。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得大地都为之震颤,每一步都彰显着强大的气势,仿佛要将眼前的函谷关踏为平地。庞衍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面带自信的微笑,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函谷关,心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坚信此战定能将秦军打到一蹶不振。

  函谷关地处崤山至潼关段,两边是陡峭的山壁,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谷道,宛如一条细长的咽喉。谷道下切深邃,两侧绝壁如削,涧河自南向北流入黄河,形成宽阔的河谷。这种独特的地形使得函谷关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军想要通过,只能沿着谷道前行,一旦遭遇伏击,便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正是这样的地形,让函谷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为其后的战争奠定了关键的地理基础。

  每日清晨,庞衍便命士兵在函谷关外叫骂。魏军士兵个个扯着嗓子,或辱骂秦军无能,或嘲讽秦王软弱,言语极其难听。庞衍则站在一旁,面带冷笑,看着关上的秦军。起初,秦军将士气得满脸通红,有的握紧兵器,恨不得冲出去与魏军拼命。但李继严令不许出战,时间一长,秦军将士虽依旧愤怒,可士气却逐渐低落,一些人开始显得无精打采,甚至有的在私下抱怨为何不出去一战,眼看着魏军的嚣张气焰,自己却只能憋在关内,斗志在不断消磨。

  庞衍之所以选择骂战而非强攻,首要原因是函谷关地形险峻,谷道狭窄,若强攻,魏军将陷入不利境地,伤亡必然惨重,难以发挥兵力优势。从保存兵力的角度考虑,十万大军是魏国的精锐,强攻损耗过大,即便拿下函谷关,也将元气大伤,不利于后续的战略推进。而且,庞衍深知秦军士气正盛,若能借骂战打击其士气,削弱其斗志,待秦军意志消磨,再行强攻,定能事半功倍,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这一决策体现了庞衍作为将领的谨慎与智谋,他深知兵不血刃方为上策,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战略目标。

  面对魏军在关外的叫骂与挑衅,秦将李继始终牢记秦王军令,坚守函谷关不出。他深知函谷关的战略意义,一旦贸然出战,极有可能落入庞衍的圈套,使秦国陷入被动。李继每日在关内巡视,查看防御工事,安抚士兵。他向士兵们传达秦王的旨意,强调只要守住函谷关,就是对秦国最大的贡献。然而,魏军的骂战持续不断,关内的气氛愈发压抑,李继虽表面镇定,心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坚信,只要坚守下去,就一定能等到转机,为秦国赢得这场战争。

  秦军将士士气低落,原因诸多。长期坚守函谷关,让士兵们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他们日复一日地面对敌人的挑衅,却不能出战,心中憋屈无比。这种压抑的情绪不断累积,使得一些士兵开始怀疑坚守的意义,甚至对军令产生不满。而且,魏军的骂战极具侮辱性,辱骂秦军无能、嘲讽秦王软弱,让士兵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觉得自己如同懦夫一般,只能躲在关内。长时间的封闭环境,也让士兵们与外界隔绝,对战争的局势和国家的动态缺乏了解,迷茫与恐惧在心中蔓延,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斗志。

  庞衍每日都派斥候密切关注函谷关内的秦军动态。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秦军士气愈发低迷,士兵们巡逻时脚步虚浮,眼神中已无往日的神采。庞衍又注意到,秦军在关内的防御布置似有松懈,一些防御工事修缮不及时。他还得知,秦国国内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粮草补给可能难以跟上。庞衍综合这些情况,判断秦军已是强弩之末,于是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下令发动强攻,力求一举拿下函谷关,为魏国开辟通往秦国的通道。

  魏军的强攻如暴风骤雨般袭来。无数投石车将巨石抛向函谷关,城墙被砸得摇摇欲坠,碎石四处飞溅。巨大的攻城锤不断撞击着城门,发出震天的轰鸣,城门上的木板开始破裂。秦军士兵拼命抵抗,箭如雨下,但魏军人多势众,前赴后继。不少秦军士兵被飞石砸中,或被魏军的箭矢射倒,鲜血染红了关内的土地。伤员们痛苦地呻吟着,战斗的惨烈气息弥漫在整个函谷关。一些城墙的裂缝越来越大,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函谷关仿佛一座即将倾覆的孤岛,在魏军的猛烈攻势下苦苦支撑,形势危急万分。

  就在函谷关危在旦夕之际,远处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老将军王阖和王起率领五千兵马如神兵天降般赶到。王阖虽年迈,却威风不减当年,身披战甲,手持长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王起则年轻力壮,骑在马上,身姿挺拔,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带领士兵们奋勇前行。援军浩浩荡荡而来,那整齐的步伐和嘹亮的口号,瞬间打破了函谷关外的沉闷气氛,给即将被绝望笼罩的秦军带来了一线生机。

  援军的到来,如同一股强心剂注入秦军体内。原本士气低落的秦军将士们,瞬间精神大振,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的火焰。他们欢呼着、呐喊着,仿佛所有的疲惫与恐惧都烟消云散。士兵们迅速整理装备,紧握兵器,在李继的指挥下,毫不犹豫地冲向魏军。反击的号角吹响,秦军如同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地杀向敌人,那凶猛的架势让魏军为之一震,原本占据优势的魏军,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

  庞衍见形势不对,只好下令撤军。

  见魏军已撤,老将军王阖下令接掌全军,重新修缮围墙,布置防守。

  王阖在函谷关布下的三道防线精妙绝伦。第一道防线设于关外谷道入口,以巨石、木栅等构建障碍,辅以隐蔽的箭弩陷阱,阻拦敌军前行。第二道防线位于关内关键隘口,布置重兵,配备强弓硬弩,居高临下,可对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敌军进行猛烈打击。第三道防线则在函谷关城墙上,增设投石机、滚木礌石等防御器械,城墙各处设置瞭望塔,便于及时发现敌军动向,整体形成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防御体系,让函谷关宛如铜墙铁壁。

  三道防线的设置,极大增强了函谷关的防御能力。第一道防线能有效延缓魏军进攻速度,使其难以迅速逼近关隘。第二道防线凭借有利地形和强大火力,大量消耗魏军有生力量,削弱其攻势。第三道防线稳固城墙防御,即便魏军突破前两道防线,也难以轻易攻上城墙。秦军在各防线之间灵活调配兵力,相互支援,形成强大的整体防御力,让魏军在函谷关前寸步难行,迫使庞衍不得不重新思考进攻策略,函谷关在王阖的精心布防下,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