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混在传媒学院当大佬

第18章 做生意最大的套路是真诚

  赵华南第一次吃到牛排。

  赵华北不着痕迹地示范西餐礼仪、吃喝技巧,聪明的赵华南悄然留心、有样学样,全程并没有在金满仓面前露出破绽。

  饭后,天差不多黑了。

  赵华北怕父母担心,先打了个电话回家报平安。

  顺便告诉妈妈,扇子全都卖完了,一共卖了510块钱,惊的徐玉玲眼睛嘴巴一样大。

  挣太多了!

  原本工人都要下班离开了,徐玉玲管了一顿饭,请他们连夜加班制作扇子。

  往来木兰的最后一班车已经走了,不过挣了钱的赵华北压根就没打算再乘坐拥挤的中巴,而是选择打车。

  赵华南第一次体验打车,坐在凉爽的空调车里,舒服又新鲜。

  对她来说,今天就像做了一个美梦一样,一切是那么的顺利和难以置信。

  不过心里也有一些困惑之处,最想不通的就是哥哥与金满仓“谈判”的过程。

  前面也就算了,撒谎说爷爷是中华非遗传承人,说爸爸是金融界的人,还说已经有人找来洽谈合作……无非是抬高自己,让金满仓高看一眼。

  可是后来为何又突然自爆漆扇的短处呢?

  你不说漆扇长远的市场前景不好,他怎么会知道?

  万一金满仓有顾虑,不合作了怎么办?那不是白白把一个优质“经销商”拒之门外了?

  “哥,问你个事呗?”

  “我以前看过吃牛排的杂志,所以吃牛排的规矩我懂。”

  “我不是问这个。”

  “你想问什么?”

  “我想问的是刚才你为什么要说漆扇市场不好?”

  赵华北笑了笑:“有句话你记住:不管是混社会还是做生意,最大的套路是真诚,尤其遇到对的人。”

  赵华南反问道:“你和金老板不是才第一次见面,怎么知道他是对的人?”

  赵华北笑了:“因为我早就认识他,他不认识我而已。”

  赵华北的确认识金满仓。

  上一世,金满仓后来成为南山省旅游协会副会长,赵华北后来当记者的时候多次采访他。

  金满仓为人诚信讲义气,后来投资失败,他宁可卖房也不亏待合作商,宁可卖车也要发放员工的工资,被评为“感动南山诚信人物”。

  跟这样的人合作,吃不了亏。

  ……

  华北家具厂内灯火通明,电锯嗡鸣,工人还在忙着制作团扇。

  家具厂门口,赵铁柱和徐美玲正在路边焦急地等候着儿女的归来。

  天已经大黑了,徐美玲翘首张望。

  但凡路上过个车,她都满怀期待的自言自语:“是不是他俩?”

  在期待与失望的反复循环之中,徐美玲焦急不安,脑子里全是不好的想象。

  赵铁柱劝她:“他们不是打过电话了吗,就是在木兰吃个饭,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别瞎想。”

  “我能不想吗?最后一班车都过去好长时间了。”

  “又不是不能打车。”

  “打车得花多少钱?”

  “他俩身上有钱,你没听他们说吗?挣了500多块哩。”

  “俩孩子身上带那么多钱我更担心,万一碰到坏人……”

  “碰到什么坏人?坏人见到你儿子都得喊大哥!”

  “去去去!有你这么说儿子的吗?”

  徐玉玲把赵铁柱推了一把,赵铁柱往旁边闪了几步,又拉到了腰,疼得“嘶嘶”连声。

  徐玉玲赶紧拉住了他:“没事吧?”

  “没事没事,你别瞎操心就行……”

  徐玉玲叹了口气:“俩孩子太小,天都黑了……唉!”

  又有两盏车灯从路口拐弯处照射过来。

  “这个是不是?”

  在期待之中,一辆出租车慢慢停在了路边。

  “妈!”赵华北下车先喊了一声。

  徐玉玲顿时一颗石头落地,总算放下心来,随即大声斥责:“咋这么晚?能不能让人省点心?”

  赵华北轻轻抱了一下妈妈:“好了好了,都赖华南,非要闹着在木兰吃顿饭。”

  赵华南正从后备箱里取出水桶、易拉宝,气道:

  “哥你说的什么忘了吗?‘不管是混社会还是做生意,最大的套路是真诚’!”

  “我是不真诚吗?我只是不厚道而已!”

  ……

  进了家具厂,赵华南把卖扇子的钱都掏出来,交给妈妈:“一共卖了510块钱,打车花了20多,这是剩下的钱。”

  “真卖了500多?”

  赵华南第一次参与挣钱,透着骄傲:“那还有假?一会儿就卖完了,排长队,我哥还跟一个叫金满仓的大老板谈了个大生意,明天签合同。”

  “签什么合同?”徐玉玲并没有惊喜,更多的是担心。

  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外面的人都藏着180个心眼子,各个不安好心,儿子女儿被人骗了怎么办?

  “我来说吧。”

  赵华北就把整件事情原原本本都讲了,包括虚构爷爷和爸爸的身份的事情,听得赵铁柱和徐美玲一愣一愣的。

  “你听听,我说什么来着”,赵铁柱向徐美玲“声讨”赵华北,“坏人见了他都得喊大哥。我都四十多岁了第一次知道我爹是中华非遗传人、我是干金融的。”

  “你少废话”,徐美玲抱怨道,“华北这么做还不是为了给家里还债、给你擦屁股?”

  又担心地问赵华北:“合作的事情能行不?人家会不会说你诈骗?”

  “我诈什么骗啊妈?我是带着金老板赚钱,等合作达成我再找个时间承认错误呗!总之您就放心吧,我心里都有谱,不过有件事情需要您和爸爸出面。”

  “你想让我冒充银行行长?”

  瞧赵铁柱的态度,别说让他冒充银行行长,冒充联合国秘书长都没问题。

  赵华北快要无语了:“你想多了爸。我和金老板谈好了,咱们第一批先做10万把扇子,金老板负责发往全国各地,迅速覆盖全国各个旅游城市。”

  “10万把!这也太多了?”

  “量大才能赚钱!10万把扇子,一把卖三块五块,加起来就是三五十万。

  “就算四六分成,咱也能拿一二十万,去掉材料和人工成本,咱最少也能挣十来万,到那个时候咱家就翻身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加班加点做扇子。”

  赵铁柱连连点头。

  他粗略算了算工期:“就算多雇人,一天加班加点往多了说能做3000把扇子,10天就是3万把,10万把大概……1个多月吧。”

  “不不不,一个星期就要10万把!”

  “一个星期?那怎么来得及?”

  “不行的话,把庄里几个家具厂动员起来一起干,把样品拿给他们,他们做好了咱们回收,有多少收多少。

  “一把扇子按照8毛钱回收……8毛是不是贵了?那按照7毛算,一天做1000扇子,那就是700块,去掉材料成本,他们能净赚三四百块,已经很多了。”

  “不少不少!”赵铁柱说,“我明天一早就挨家挨户通知。”

  “别等明天了爸,就今天晚上,把他们都叫过来‘派单’。当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谁愿意干就干,不干我到外面找人干。”

  “我懂我懂!”赵铁柱当即就去打电话去了。

  赵华北则去联系赵庄村的名人、木兰电视台的记者赵千里……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