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刘兴居的谋划
吴行明思索片刻,反问道:“那大王可有计划?”
“计划?”
“自然,没有计划,难道要冒然行动?大王可知,为了诛灭吕氏,太仓令与哀王准备了多少时日?”
刘兴居当然不知道这些,根本答不上来。
吴行明继续说道:“小民自投效哀王后,太仓令便让宋师教导我,此后又花了两年磨砺自身,这才敢前往长安。”
“到达长安后,大王又知道我们为此筹划了多久吗?”
“这寡人当然知道,自你来到长安到行刺,正好三个月。”
“那大王知道我们又做了何准备吗?”
“这...不就是埋伏在行进路线上,再伺机刺杀嘛。”
“此事果真如此简单?”吴行明正色道:“事定之后,我与景王每日忧心,为此景王还屈身于吕氏,期间又做了许多筹划,但都觉得不可行。”
“最后若不是陈相与太尉察觉,并予以协助,我们早就事败被诛了,哪还有今日之事。”
“当今天子,身边甲士过百,大王真觉得刺杀如此简单吗?”
刘兴居被问得哑口无言。
当初刘章便不放心他,所以没有把计划告诉他。
刘兴居是在吕产、吕禄死后才知道的。
那时候他手持利刃,冲进吕氏家中,杀了几个吕氏子弟。
刘恒登基后,又杀了少帝刘弘及其兄弟。
或许在他看来,刺杀、兵变一事确实很简单,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曲折。
在吴行明的一番诘问下,刘兴居的气势也弱了许多。
一旁的宋方已是目瞪口呆。
吕雉是被吴行明刺杀的?
刺杀吕雉,这种事他连想都不敢想。
宋方可谓是如坐针毡,很想变成一只虫子,悄悄从屋里溜走。
刘兴居想了想,反问道:“那照你的意思,此事还得再等两年?”
“不是等,而是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那得等到何时?”刘兴居急躁道:“两位王兄已死,下一个就轮到寡人了。”
“有宋师在此,大王不必忧心。”
听到提起自己,宋方连连摆手道:“我已经年迈,可没有这么厉害的本事,还有由祝...行明你来护卫大王吧。”
他都已经准备晚上悄悄溜走了,刘兴居虽然财大气粗,出手阔绰,但也得有命享受才是。
刘兴居忽然想到了什么,拍掌道:“寡人有主意了。”
“刘恒薄情寡恩,之前虽然对周太尉恩赏有加,但现在掌权之后,却逼着他辞了丞相一职,并让他回了封地。”
“太尉肯定很懊悔当初迎立刘恒,寡人这时去联络,太尉肯定会支持。”
“而且现在刘恒正在太原,除南北二军外,都被调走了,到时候由太尉出面,掌控南北二军,到时我再从济北国起兵,并集合两位侄子的兵力,一定可以击败刘恒。”
刘兴居越说越兴奋,看样子,他是觉得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正在感叹自己的聪明才智。
吴行明问道:“那要是其中出了差错呢?”
“有何差错?”
“若是太尉不愿相助,又该如何?况且当初掌控北军,是从吕禄手中偷来印绶,如今难道又要再偷一回吗?”
“不成吗?”
吴行明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刘兴居已经走火入魔了,是铁了心要反。
“大王还是...”
刘兴居直接打断道:“无需多言,寡人主意已定,既然你怕太尉不愿相助,那就由你前往绛县说服太尉,然后再协助夺取南北二军兵权。”
接着又补充道:“即刻便出发。”
“现在?”
“对,如今刘恒北上迎击匈奴,长安人心浮动,正是天赐良机,若是迟了,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吴行明实在无奈,只能最后一次询问道:“大王可真想清楚了?”
“自然想清楚了,如今刘恒已经杀了两位王兄,他迟早会对寡人动手,说不定匈奴退兵之后便会率大军前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乱中取胜。”
不得不说,刘兴居思路倒是清晰。
可事情哪有这么容易,不说其他,就说周勃。
他现在并非太尉,没有统兵的职权,刘恒的政治手腕可比吕产、吕禄强多了。
谁会因为周勃曾经的威望而背叛刘恒呢?
而且就算控制了长安,朝廷的大军随时可以南下,只是南北二军,防的住数十万大军吗?
但现在的刘兴居根本听不进去,他也没有办法。
再拒绝的话,刘兴居估计就要以家人相要挟了。
而提到周勃,吴行明觉得若是他亲自劝诫的话,刘兴居多半会听。
于是,他只得答应去见周勃。
至于想要脱身的宋方,刘兴居也给他安排了任务。
“宋师,你这几日便将国相的妻儿抓起来,不能让他乱了寡人大事。”
“这...大王,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寡人平日赐你金银,如今遇事你便想躲?”
宋方撇了眼吴行明,也只好应道:“喏。”
“既是远行,大王可否容我先回趟家?”
“回家作甚,一来一回,又虚耗两日,若有要事,寡人亲自派人替你去。”
“那还是免了吧。”
事情谈好了,三人从屋里出来。
宋方面如死灰,吴行明满脸无奈,只有刘兴居兴奋不已。
接着,刘兴居便打算带他去马厩选一匹宝马,然后出发。
经过庭院时,院中众人都赶来与他行礼问候。
刘兴居临时起意,便让一位卦师替他们卜卦。
那卦师拿出六枚铜钱,然后抛掷了六次。
看着地上的铜钱,刘兴居问道:“此卦何解?”
卦师拜道:“恭喜大王,此为乾卦,所谓‘元亨利贞’,寓意开创进取,并有所成。”
刘兴居闻言大喜。“好,此卦甚好,寡人重重有赏。”
“谢大王。”
不止是卦师,周围其他人也都得到了封赏,足有万钱之多。
刘兴居喜道:“卦相如此,此事必然能够成功,届时你们都是大功臣,寡人必将封你们为侯。”
话虽如此,吴行明还是心有疑虑。
他并不懂卦,因此怀疑这卦师说的都是假话,不论怎么卜都是吉卦,只是为了讨刘兴居欢心而已。
接着,刘兴居又将善观天象的王仲请了过来,让他预言吉凶。
王仲迟疑许久,才道:“赤气贯日,主兵戈大起,日轮外环金晕,却有转圜之机,大王之事,成败只在一念之间。”
这谶言可好可坏,刘兴居并不满意。
但他主意已定,谁也劝不动。
没办法,吴行明只能动身前往河东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