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挟曹操以令天子

第9章 寒门皆是忤逆之辈

  听到卫觊主动问起,范兼心中一喜,真是天助我也,汾阳范氏从我开始崛起!

  河东卫氏可是大族,在河东郡势力很大,卫觊是卫氏年轻一辈的翘楚人物,如今不过二十岁,就已经是河东郡治所安邑县的县令。

  少年得志,不外如此。

  未来很可能官拜三公九卿。

  此等大人物,自己可要好好把握。

  一个小小里魁,若是能够得到卫觊的几句认可评价,以后汾阴县令见了自己都得打招呼。

  范兼偷看了林晦一眼,然后挺直自己的老腰,学着林晦,做出双手抱拳的样子:

  “大人,林晦可是个大孝子啊,哦,忘记给大人说了,我叫范兼……身为里魁,我是真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大人你是不知道啊……这样……然后……所以……那可真是……哎……太让人震惊……”

  范兼说起自己的助孝义举,也不结巴了,面色红润,手舞足蹈,讲的活灵活现,再一次重复了当初的场景。

  连周围的盐丁听到后,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林晦心中暗道,这范兼真是说书的人才,这等小事也能被他说出花来,在他口中,林晦已然是天下孝子代表,而他范兼则是天下第一大善人。

  “范兼仁义!”

  “这林氏子也是个孝顺的,难得难得。”

  “哎,我要是有个像林晦这样孝顺的儿子就好了。”

  “生子当如林晦啊!”

  “羡慕林晦他爹娘啊,以后死了不知道有多享福。”

  “你说的什么屁话?”

  “难道不对?你要是有个大孝子在,死了得享受多少香火?”

  “那倒是,活着吃不饱饭,死了香火管饱,也算好命。”

  “之前听说书的讲什么孝子埋儿的故事,为了自己爹,把自己儿子埋了,这听来不像真的。

  反而这范氏助孝、林晦替父从役,很真实,我反正信了。”

  “好哇,我们河东郡也有自己的孝子了!”

  气氛很热闹。

  东汉末年百姓的生活本就贫困,精神生活更是没有。

  听人讲故事,哪怕是一个孝子故事,对于盐丁们来说,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毕竟,身为百姓,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希望,自己儿子若是孝顺,那就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死了也不担心没人给自己上坟。

  范兼笑的脸都歪了,忍不住对着周围叫好的盐丁不断抱拳致意。

  心里想着,明天回到村子里,能不能再发掘几个孝子……自己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

  看着四周热情的盐丁,林晦突然心中一沉,暗叫不好,范兼得意忘形,场面搞得太大,不好收场。

  果不其然,范兼刚说完,就听见裴茂扬眉冷笑,指着范兼道:

  “范氏助孝?不过是抵押田地的虐民之举罢了,小小里魁,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你林晦,替父从役,今日在这里故作姿态,莫非想要以“孝”托辞避役?

  此等小智,也敢在此卖弄!”

  此人竟能一眼看穿自己的盘算,林晦心中一沉。

  众人看到裴茂发怒,顿时不敢说话,纷纷安静下来。

  裴茂不仅修精研儒家经典,也精通骑射刀,年轻气盛,眼睛里容不下沙子。

  在他看来,林晦和范兼这操弄“孝”道的把戏十分拙劣,

  关键是还赢得了这么多盐丁的附和,让士族出身的裴茂天然感到反感。

  气氛顿时降至冰点。

  面如死灰的范兼低下头,不敢说话,心中大叫:天塌了!

  他求救似的看向林晦,心中埋怨林晦之前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不提前通知自己一声。

  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裴茂当面戳穿自己的小心思,以后【范氏助孝】恐怕要成为笑话了。

  林晦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有些加速的心跳。

  东汉末年,平民之身想要混出头,没有自己预料的那般容易。

  若是没有名门望族给自己的“孝行”担保,恐怕这“孝行”还真是个拙劣的笑话。

  裴茂看着范兼扎耳挠腮,惴惴不安的模样,心中得意。

  正想继续嘲讽,却看到林晦依旧一脸淡然,不为所动。

  顿时有些气笑了:“你倒是稳得住气,当真是泥塑金刚,面皮不崩。”猛然提高声音,“某纵以刀剑加身,汝也能安然不动否!”

  腰间长剑出鞘,直指林晦咽喉!

  呼啦一片,盐池旁的飞鸟仓皇扑棱。

  盐池上方的风吹过众人的惊呼一片,

  范兼更是吓的跌倒在地,连呼饶命!

  夕阳照射在林晦的后脑勺,映出点点金光。

  那是后脑勺流下的冷汗。

  即便如此,林晦依旧不动如山:“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卫觊生怕裴茂冲动,真把林晦杀了,连忙道:

  “刑狱必俟三冬,戮人当顺天时。不教而诛之,不是我辈所为,巨光贤弟,不可意气用事。”

  裴茂示意卫觊安心,高声道:

  “我身旁这位,河东卫觊,乃安邑县令。

  我,河东裴茂,暂助卫兄处理安邑事务。

  我看你,孝行是假,胆大是真,你可承认?”

  看到林晦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

  裴茂倒真有些服气,此子或许真是个赤诚坚定的孝子。

  卫觊和裴茂?

  林晦心中一定,朗声道:

  “卫公、裴公,二位明鉴: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孝行真假,不在于行为,而在于本心。

  孝,本于诚心,显于行事。

  我林晦虽贫贱,一日未尝忘记晨昏之礼。

  范氏助孝,无论其心如何,赠栗已然让我父母生活无忧。

  此乃事实。

  至于以孝避役之说,裴公想多了,林晦实无此想法,况且我与二位非亲非故,又何必故意在两位面前惺惺作态?

  若是以迹论孝,那天下寒门恐怕皆是忤逆之辈。”

  卫觊和裴茂同时看了一眼对方,看到了各自眼神里的震惊。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没听说过。

  孝经里面也没有这句话。

  不过,这句话还挺有道理。

  虽然没有直接回应裴茂的问题,但是从更高层面回应了裴茂:

  不管孝行是真是假,孝心是真的就行。

  父母因此生活也变好了,也是真的。

  如果非要追究孝行是真是假,那天底下的孝行都能被研究出个不足来。

  这和推行孝道的主流风气也不符。

  裴茂依旧冷哼一声,“说的什么话,狗屁不通。”

  收回了长剑,心中却想着私下和林晦好好聊一聊。

  卫觊点了点头,对林晦更高看了几分,转身对着范兼道:

  “范公本心如何,无从得知,但范氏助孝终究是一桩善事。

  只希望范公体察天心,善抚林氏一门,以彰风化。”

  啊?

  范兼瞪大了眼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