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攻防战
“我们若败,则千千万万同胞将沦为敌人刀下之魂,为了我等的亲眷不至于沦为敌人的阶下之囚,请兄弟们务必奋战守城,击退敌军!”
“等击退敌军,所有人官升一级,赏田地百亩!”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曹昂这番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的话,顿时让城上的曹军士气大振。
而同时,黄忠亦挥手下令道:“放箭!”
一声令下,濮阳城北城墙上箭如雨下,清楚可见城外的刘备军在遭到箭雨的洗礼后,有不少人纷纷倒地。
但遗憾的是,濮阳城内的弓弩手还是太少了,相比较一万五千名敌军士卒相差悬殊,以至于虽然当即就让敌军付出了数百名士卒的伤亡,但却挡不住其余敌军士卒趁机冲到城墙,将一架架梯子架在了城墙底下。
“白刃!”
随着黄忠大喝一声,这场攻城战正式展开。
“杀啊——!”
“快快快!”
“莫要让他们上来!”
“顶上去!顶上去!”
在一片乱糟糟的濮阳城北城门下,只见士卒们将一架架攻城长梯架在城墙底下,企图攀登梯子着涌上城墙。
看着城下黑压压的一大片敌军,手持利剑站在墙头的曹昂双眉紧皱。
在他看来,作为守城利器,那么自然是弩机最优,比如此刻,如果濮阳城内能够两千具弩机,定能让城外的敌军承受巨大的代价。
不过那是危机时刻才准备动用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高览对濮阳城北城门一带展开的首轮攻势,比佯攻西城门的糜芳、佯攻南城门的文丑二人麾下的士兵数量还要多,以至于此刻站在城上放眼望去,视线范围内到处都是刘备军士卒。
片刻之前曹昂还不觉得,毕竟当刘备军列队在远处的时候,他从城上观瞧刘备军,对面的刘备军也只有巴掌大的那么几块,直到此刻刘备军逼近城池,他才明白何谓汪洋一般的攻势。
“一上来就强攻。”:黄忠小声询问着曹昂。
“唔。”曹昂点了点头。
士卒们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攻城,也是世上最常见的攻城战术,其优势体现在当防守方缺少弓弩等远程打击手段的时候,攻城的士卒能源源不断地借助长梯涌上城墙,与城墙上的防守方士卒展开拉锯厮杀,完全用人命来堆砌胜利。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此刻,曹昂可以让城墙上那些各自为战的弓手退下城墙,让他们重新在城内结阵,利用抛射隔着城墙朝城外的刘备军射击,考虑到城外的刘备军亦鲜有配备盾牌,几乎都凭身上唯一的一套甲胄作为防御,弓弩齐射,定能让他们承受莫大的损失。
想到这里,曹昂当即下令道:“来人,叫彭庆丰速速过来。”
彭庆丰乃是统率城中为数不多的弓弩手的偏将。
不多时,就见一名目测三十出头的粗犷男子大步来到曹昂等人面前,在向曹昂抱拳行礼后,说道:“公子,请吩咐!”
见他来到跟前后,曹昂便沉声说道:“彭庆丰,立刻将城上的弓弩手撤下去……”
“撤下去?”彭庆丰面色微变,连忙解释道:“公子,非是在下之过,实是为了抵挡刘备军,我方的步卒们亦纷纷登上城墙,导致城墙的弓弩手无立锥之地……”
“所以才要叫你带着他们撤到城内去!”
曹昂打断彭庆丰的话,解释道:“你将城墙上的弓手撤到城内,重新结阵,隔着城墙朝城外的刘备军射击!总之,城墙上的空地就让给我方的士卒,只有这道防线不失,你率下的弓弩手才能有所作为。”
彭庆丰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曹昂并无责怪他的意思,想了想犹豫说道:“话虽如此……可若是在城内,我等瞧不见刘备军,如何射击?”
“这还需要瞄准?”
曹昂指了指城下仿佛汪洋般的刘备军,皱眉说道:“似眼下这般,就算是闭着眼睛射也没问题吧?”
“也对。”
彭庆丰瞧了一眼城下,恍然地点点头,当即抱拳应道:“尊命!公子,在下这就去!”
片刻后,彭庆丰便将城上的弓弩手们全部撤到了城内,将城墙上所有的空间都让给了曹军的步卒,旋即叫弓弩手们于城内结阵,隔着城墙对城外的刘备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齐射。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城墙上的配置,使更多的步卒能登上城墙参与守城。
看着城外的刘备军持续被曹军方弓弩手于城内发动的弓弩齐射射伤或射杀,黄忠看的眼睛一亮,心中暗暗佩服曹昂的临阵指挥能力。
似这种利用弓手抛射优势射杀敌军的战术,其实在以前早已问世,只不过尚未普及罢了,毕竟当代的兵书总共也就那么几本,哪有可能面面俱到?
至于这种战术本身,其实它也没有多么高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简单,但人有时就是这样,越简单的事物就越发难以打破常规。
比如就这件事而言,黄忠也算是熟读兵法,可在他的认知中,士卒只有站在城墙上才能防守敌军的攻势,因此他很难想到让城上的弓弩手撤到城内,用抛射的方式去射杀城外的敌军。
这不难,但黄忠就是想不到,这就是经验主义对人的限制。
而自古以来的名将,往往都是能打破常规操作的人。
比如说田忌与孙膑主导的围魏救赵这个典例——在赵国即将被魏国攻破的情况下,然而齐军却不直接救援赵国,反而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这即是突破了人常规想法的计策,也就是所谓的奇谋。
当然,似曹昂这般指挥,自然谈不上什么奇谋,但不可否认他变相加固了城墙上的步卒守备,却丝毫未减弱弓弩手的作用,这即是恰到好处。
除了调度那些弓弩手,曹昂亦对城墙上的步卒进行了轮换。
曹昂知道,人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会加剧体力的消耗,这就导致这场仗开始至今明明还不到一刻时工夫,但城上参与防守的曹军士卒们,却一个个已累地气喘吁吁,远比平日里的训练消耗了更多的体力与精力。
倘若放任不管,那么这些士卒便难免会在下一名敌军涌上城墙上,被对方所杀。
而作为主将,倘若没能时刻关注到麾下士卒的状态,始终是一根筋防守,只晓得在城墙上的守军人数减少时再添兵,那么这个主将,即彻头彻尾的庸才!
一位合格的主将,必须时刻注意麾下士卒的精力与体力情况,将精力、体力不佳的士卒撤下去,让相对充足的士卒弥补防线,反复如此,即能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成果。
因此,当注意到城墙上的己方士卒渐渐疲倦时,曹昂果断下令轮换,让城上的步卒分批撤到城内歇息,让精力、体力更佳的士卒负责守城,将守城的压力分摊给尽可能多的士卒,不至于让他们被压力压垮。
既然是守城,那么自然难免出身伤亡,而人这种生物,有很多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能提起勇气。
但当他们摆脱危机后,却难免会被压力所压垮,就比如那些刚刚从城上撤到城内的士卒。
当他们真正意识到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同泽战死后,就难免会心生惶恐、不安。
作为主将,倘若放任这些士卒继续这种状态,那么理所当然会影响整个军心。
曹昂对县令罗梓昂说道:“罗县令,第一批守城的士卒刚刚撤回城内,我担心他们的士气会因为伤亡人数而有所影响,你以我的名义到城内鼓舞士气,相信定能让那些士卒淡忘心中的恐惧,重新鼓起勇气。”
还有你以我的名义恳请城内百姓协助我军,态度一定要诚恳将城中粮食分一半出来,施瘦给百姓就当是给百姓的报答了。
“公子放心,此事交给我!”:县令罗梓昂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当即带着一干护卫匆匆下了城墙。
曹昂这边稍稍松了一口气,对面的高览可就没这般心情了。
说实话,今日的初战,其实高览原本无需一口气派上一万五千军队,毕竟就算是濮阳城这座超过一般城池规模的城池,其实北侧城墙充其量也就只能让三千名曹军士卒直接参与攻城。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其余士卒只能站在城下干瞪眼。
但既然如此,高览为何要一口气派出一万五千人呢?
其是向濮阳城内守军表明他想要攻陷这座城池的决心,同时为了对濮阳城施加压力,搅乱城内守军的士气。
然而就目前看来,这种攻心之术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甚至于,曹军坚韧的防守,让高览感到很是意外。
虽说濮阳城是一座坚固的城池,高览也明白他无法在一日之内攻破这座城池,但曹军的防守力度,还是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丝与此前大为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曹军的弓弩手们躲在城内,隔着城墙朝城下的士卒抛射,这种使用弓弩兵的方式,就让高览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濮阳城上曹军士卒那一次次的轮换,亦让高览嗅到了一丝丝危险的气息。
这些不寻常,都让高览逐渐意识到,濮阳城内定有一名出色的将领在指挥着——正如许攸在给他的书信中所说的那样。
高览只是嗅到了一丝危险,“将军,我军派上前的士卒过多了,前方的士卒大多无法靠近城墙,不如叫一些人稍微后撤一些?”
左右有部将向高览建议道,然而高览却毫无反应。
他岂会不知他此番派出的士卒远远超过了正常攻城人数,以至于大部分的士卒只能站在远处观望,却无法挤到城墙下。
但说到底,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对濮阳城施加压力罢了,岂能中途叫一般人手后撤,助涨城上曹军的士气?
要撤就全撤,结束今日这场攻城战,否则,无论如何也要让那些士卒顶在城下,以表明他“不破城池誓不还”的决心!
想到这里,高览沉声下令道:“传我令,加大攻城力度,率先攻上城墙的前一百名兵卒,每人赏一千钱!”
一千钱,这可不是一笔不小的赏赐,对于普通的士卒而言,很有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毕竟有多少士卒能在一场场战争中活过二十年呢?
如今,一场仗就能赚到一辈子的钱,这使得那些刘备军兵卒如何不为此疯狂?
片刻之后,待高览的命令传到城下后,那些刘备军士卒的士气顿时高涨,几乎所有士卒都奋不顾身地攀登长梯,一批一批的涌上城墙,且对从城墙上推下来的己方兵卒视若无睹。
“攻、攻上来了!”
“刘备军攻上来了!”
巨额的赏赐,使得刘备军在士气上一度压倒城墙上的曹军士卒,以至于曹军士卒虽然仍奋勇抵抗,但还是无法阻挡城下那些如同蚂蚁一般密集的刘备军渐渐压上城墙。
“挡住!给我将他们挡住!”
北面城墙其中一段防线的偏将廖明哲见此大惊之色。
这名偏将廖明哲称得上是勇武的,只见他手持一柄利剑,身先士卒,手中挥剑砍翻一个,旋即抬脚将一名试图强登上城墙的刘备军士卒狠狠踹下城墙,单凭他一个人,就足足守住了两丈距离的缺口。
“偏将,小心!”
随着附近曹军士卒的几声呼喊,偏将廖明哲抬头瞧见,骇然瞧见迎面飞来一波刘备军的箭矢,惊地他当即一把抓起地上一名刘备军士卒的尸体,挡在前方。
噗噗几声,那些箭矢当即命中了那具尸体,但亦有几支箭矢射中了偏将廖明哲的肩膀与大腿,让其皱着眉头咬牙一声闷哼。
“刘备军又攻上来了!”
此时附近的曹军士卒又一次喊道。
“娘的!”
一把将手中那具充当盾牌的刘备军士卒尸体丢在一旁,偏将廖明哲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依旧奋力杀敌。
奈何冲上前来的刘备军士卒太多太多,以至于城墙的曹军士卒渐渐被他们压制的不断后撤。
见此,偏将廖明哲急切喊道:“向城楼求援,我方需要增援!快……”
话音未落,不远处就传来了一声欢呼声,旋即一支曹军在城墙上从东到西沿途杀至,一边协助守军防守、击杀攻上城墙的敌军,一边继续向前推行,试图增援更多的地方。
“受伤的人通通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