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式翻车获得成功
时间,在齿轮的精密转动和木屑的飞扬洒落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经过田信、黄月英以及工坊里所有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第一架结构更为复杂、巧妙运用了齿轮与轴承原理的新式翻车,终于制造完成!
这架翻车,凝聚了跨越时代的智慧与这个时代顶尖工匠的心血。
消息一经传出,再次引动了成都各方的关注,其热度甚至超过了之前的曲辕犁。
诸葛亮对此极为重视,亲自选定了演示地点——就在成都城郊,一处地势较高、平日引水极为困难的坡地稻田旁。
这一日,稻田边的土埂上,真正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比上次曲辕犁演示时还要热闹数倍。
诸葛亮一袭素雅长袍,手持羽扇,神情平静地站在最前方,但微微眯起的眼眸中,透露出对结果的深切期待。
黄月英安静地站在他身侧,目光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向宠一身戎装,按剑而立,指挥着手下的吏卒,将现场秩序维持得井井有条。
众多负责农桑水利的各级官吏,以及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农户,将演示场地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所有人的目光,都无比炙热地聚焦在那架崭新的、比寻常翻车看起来更为精巧、结构也更复杂的庞然大物上。
演示正式开始。
按照惯例,为了形成最直观的对比,先展示旧式翻车。
几名挑选出来的、以力气大著称的精壮农人轮番上阵。
他们咬紧牙关,鼓足了劲,奋力踩动着那笨重无比的木制踏板。
翻车发出嘎吱嘎吱、不堪重负般的巨大声响,水流顺着粗糙的龙骨刮板被缓缓提升上来,但出水量细微得可怜,效率极其低下。
没过多久,轮换踩踏的农人便已个个汗流浃背,湿透衣衫,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显然消耗极大。
围观的农户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脸上却也难掩那份对辛苦劳作的无奈与麻木。
而那些负责农桑的官吏们,则大多微微摇头,面露忧色。依靠这样的提水效率,想要满足大面积灌溉的需求,根本是天方夜谭。
“换新翻车!”
向宠看准时机,沉声下令。
几名身强力壮的吏卒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沉重的旧翻车抬下。
随后,田信亲自走上前去,指挥着另外几人,将那架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崭新翻车,稳稳地安放到溪流旁的预定位置。
这架新翻车不仅整体结构更加精妙合理,还在所有关键的转轴部位,都安装了经过特殊工艺打磨、并涂抹了特制油脂的硬木轴承,大大减少了摩擦阻力。
就连脚踏板的角度与宽度,亦经反复调试,使其更合踩踏之姿,用力更为顺畅,久踏不易疲累。
“请方才辛苦的两位老丈上来试试。”
田信没有挑选新的壮劳力,而是对着刚才踩旧翻车累得最厉害的那两位农人温和地说道。
那两位农人对视一眼,脸上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忐忑,还有几分不大相信的疑虑,慢慢走上前去,将脚试探着踩在了那崭新的踏板上。
他们按照习惯,试探性地开始发力。
下一刻,两人脸上同时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的表情!
几乎没怎么用力!
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沉重与滞涩感!
那翻车的踏板便如同被施了法术一般,极其轻快、极其顺滑地转动起来!
哗啦啦——!
一股远比刚才粗壮、连续不断的水流,从翻车的出水口喷涌而出,欢快地流淌进干涸的稻田田埂!
“天!这……这太轻省了!”
“水!好大的水!”
两位踩踏的农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脚下的动作越来越快,脸上的惊愕迅速被狂喜所取代!
围观的人群再次爆发出一阵惊呼!
仅仅两人踩踏,其出水量竟远超刚才四五人轮换的旧翻车!
而且看那两人轻松的模样,显然还能坚持更长时间!
这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然而,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按照事先的安排,田信示意吏卒打开旁边一条早已挖好的、引来活水的小型水渠闸门。
一股引导而来的水流冲击在翻车侧面新设的一排木制叶片上!
只听机括声响与水声交织,在众人不可思议的注视下,那翻车竟借着水势,自行缓缓转动起来!
虽尚需人力配合以维持稳定转速,但踩踏之人明显感到脚下之力大减,仿佛有无形之手在暗中助推!
“动了!它自己动了!”
“水……水也能让它转?!”
“神迹!这真是神迹啊!”
人群彻底沸腾了!
如果说人力效率的提升还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那么利用水力驱动翻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思妙想!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工具改良,简直是夺天地造化之功!
竟能引水为力,替人踩踏,此等妙思,近乎神技!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握着羽扇的手微微收紧。
成了!
就在众人惊叹之际,诸葛亮含笑对身旁的夫人微微颔首,目光中充满了鼓励与信任。
黄月英压下因成为焦点而涌起的一丝不自在,想到此物对蜀中民生的重要意义,眼神变得坚定,缓步走上前。
无数道目光,或好奇,或敬畏,或震惊,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
这位平日里深居简出、甚至被传貌丑的诸葛夫人,此刻成了全场的焦点。
她起初还有些许的不自然,但当她的目光落在翻车那精密的结构上时,所有的紧张都烟消云散。
她指着翻车内部的齿轮结构,用清晰柔和,却又带着一种独特力量的声音,开始向众人解释。
“诸位请看,此物名为齿轮,相互咬合,便可传递力道……”
她并未堆砌深奥术语,而是巧妙结合实例,以“大轮带小轮,其速倍增”、“轮辐交错,可易其向”等直观比喻,
间或引述古籍中关于机巧之器的记载作为佐证,将齿轮传动之妙娓娓道来。
又解释了轴承如何减少摩擦,让转动更顺滑省力。
最后,她指向那被水流冲击的叶片。
“至于这水力驱动,便是借用水流之力,如同水能推动舟船一般,稍加引导,便可助我等一臂之力……”
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那些平日里只知埋头苦干的农人听得入了迷。
而那些官吏们,更是听得心神剧震!
他们看着眼前这位荆钗布裙、容貌平凡的女子,侃侃而谈着精密的机械原理,其见识之渊博,思维之缜密,远超他们想象!
众人心中剧震,暗自思忖:
这位诸葛夫人,平日只闻其贤德淑静,谁曾想竟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对格物致知、工巧之学竟精通至此!
不少官吏脸上露出惭愧之色,想起过往对这位夫人的轻慢传闻,只觉汗颜。
黄月英一番讲解完毕,现场鸦雀无声。
随后,爆发出比刚才更加热烈的掌声与赞叹声!
这一次,掌声不仅是给那神奇的翻车,更是给这位展现出非凡才华的诸葛夫人!
田信看着身旁沐浴在众人敬佩目光中的黄月英,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这才是真正的她,智慧的光芒,足以盖过一切世俗的偏见。
【舅母的高光时刻,真好。如此才学风范,谁还会在意那些皮相之论?】
“好!好啊!”
诸葛亮的声音响起,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欣慰,
“此翻车与曲辕犁,皆乃利国利民之重器!传我将令,即刻调集成都所有能工巧匠,全力仿制推广!”
“所需钱粮物料,从府库直拨,不得有误!”
他目光扫过那些激动不已的农桑官吏:
“尔等即刻统计各县所需,规划水渠,务必让此二器尽快惠及蜀中!”
“诺!”众官吏轰然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与希望。
田信看着这一切,心中激荡。
曲辕犁解决了耕地效率,翻车解决了灌溉难题,蜀中的粮仓,正在被一点点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