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剧透诸葛亮开始三兴炎汉

第70章 攻城不顺,陷入僵持

  十月初,樊城左近,即使汉水泛滥的潮水退去,秋雨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将大地化作一片泥泞的泽国。

  荆州军的士卒们每在泥沼中跋涉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更让人生寒的是斥候带来的军情——曹魏大将徐晃,已率本部新兵,并收拢了徐商、吕建残部,号称数万之众,抵达了樊城西北的阳陵陂!

  其营寨深沟高垒,显然已彻底杜绝了再次水淹的可能,摆明了是要步步为营,以逸待劳,慢慢磨尽荆州军久战之下的锐气。

  中军大帐之内,关羽静静伫立。

  跳动的烛火,将他那张枣红色的面庞映照得格外凝重。

  樊城攻坚,自八月水淹七军之后,竟已持续了近两个月之久。

  最初那股席卷全军的狂喜与高昂士气,随着时间的无情推移,以及攻城器械在泥泞中举步维艰的窘境,渐渐被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气氛所取代。

  城外积水退去后留下的淤泥,深可没膝。

  无论是搬运那些笨重无比的冲车、巨木,还是士卒们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都变得异常艰难,事倍功半。

  这段时日,并非没有尝试过猛攻。

  向宠与周仓等人,也曾指挥着新式的楼船,搭载着田信改良的水力床弩,尝试从远处攻击城墙。

  然而,战果寥寥。

  除了能对那些龟缩在垛墙后的曹军造成一些血肉模糊的杀伤,让他们在呼啸的弩箭间歇不敢轻易露头外,对于那坚固厚实的樊城城墙本身,终究是无可奈何。

  “唉……”

  关羽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曹军这支援军,来得可真是时候。

  精准地卡在了己方攻势受挫、士气稍显疲态的节点。

  “传赵累、廖化、周仓、田信等人入帐议事。”

  关羽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寂静。

  亲兵领命而去,脚步声在泥泞的地面上留下沉闷的印记,渐行渐远。

  不多时,赵累、廖化、周仓、田信等人,便陆续掀开厚重的帐帘,带着一身的寒气与湿意走了进来。

  “君侯。”

  赵累率先开口,他的嗓音因连日的操劳而带着明显的沙哑,眉宇间刻满了深深的疲惫。

  他负责具体的攻城调度,其中的艰难困苦,体会最是深刻。

  “樊城守备依旧顽固如初。”

  “曹仁、满宠之流,显然是铁了心要与樊城共存亡。”

  “城外泥泞遍地,我军的攻城器械难以发挥威力,士卒的伤亡虽已竭力控制,但军心士气,较之水淹七军之后,确有不小的损耗。”

  赵累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了田信,继续说道。

  “田先生改良的水力床弩虽是利器,然隔着泥沼,距离较远,准头与力道皆受影响,难以一锤定音,彻底摧毁城防。”

  田信默默地听着,心中亦是沉甸甸的。

  他改良的床弩,在汉水之上的水战,以及后续阻击文聘所部的战斗中,确实能大放异彩,所向披靡。

  但面对樊城这等级别的坚城壁垒,尤其是在如此恶劣的战场环境下,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无法避免地暴露了出来。

  攻城,终究是另一番天地。

  它需要更系统、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田信振奋精神,在赵累之后汇报了另一件事情,给这压抑的气氛带来了一丝微不足道的亮色。

  “启禀君侯,水淹七军之后收拢的数万降卒,已基本整顿完毕。”

  “经信与赵都督等人反复宣讲主公仁德与汉中屯田之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近半数,约一万三千余名降卒,已真心表示愿意归顺,前往汉中开垦荒地,重建家园。”

  这算是一个不算太坏的消息。

  至少,没有让数万降卒成为后方一个巨大的隐患和沉重的包袱。

  “其中一些身强力壮、略通武艺且意愿颇为强烈者,末将已遵君侯先前之令,挑选了约两千人,暂时编入荆州军各营,以补充近月攻城所造成的战损。”

  “其余不愿久留于此地、参与厮杀的万余降卒,目前正在君侯先前指定的围头、四冢两地修筑临时营寨。”

  “虽是从事苦力,倒也未曾生乱。”

  “待营寨初具规模,便可择日启程,分批押送至汉中,交予魏太守统一处置。”

  “至于剩下的于禁、庞德,以及那些冥顽不灵、不愿投降的死硬分子,已尽数押送至江陵,交由子龙将军严加看管。”

  关羽微微颔首,紧绷的面容上,神色稍稍缓和了几分。

  这些降卒的处理,田信那套攻心为上的策略居功至伟,确实省去了不少麻烦。

  用数万降卒交换襄阳的文书,在回报汉中王兄长之后,也已遣快马送往洛阳曹操处。

  只是至今,尚无明确回音。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被亲兵引了进来,单膝跪地:

  “启禀君侯!上庸急报!”

  “讲!”关羽精神一振。

  “八月下旬君侯发往上庸催促进兵的文书,黄老将军业已收到。”

  “据最新快马回报,黄老将军亲率上庸兵马,已于三日前抵达筑阳一带!”

  斥候继续道:

  “黄老将军传回讯息称,上庸新附,人心未稳,尚需足够人马弹压地方,稳定后方。”

  “因此,这次他带来的人马较少,乃是一千精锐轻骑和两千步卒,于正面攻城助益不大。”

  “故而,黄老将军决定,将优先以轻骑袭扰曹军粮道,破坏其后勤补给,伺机而动,以策应我军正面战场!”

  这无疑是连日阴霾之中,最为振奋人心的一则消息!

  老将黄忠的到来,意味着一支宝贵的生力军即将加入战场,哪怕兵力不多,其袭扰敌后的战术价值也不容小觑。

  关羽紧锁的眉头,终于因此而略微舒展了一丝。

  只是,那阳陵陂虎视眈眈的徐晃,和他那步步为营、坚壁清野的压迫之策,依旧像一根尖利的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让他如鲠在喉。

  樊城。

  这块已经啃了许久却依旧坚硬无比的骨头,究竟要如何才能彻底砸开?

  他的目光扫过帐内众人,见众人多面有难色或沉吟不语,最后落在了田信身上:

  “樊城久攻不克,徐晃大军又至阳陵陂,与城内守军成犄角之势,我军已呈疲态,粮草消耗亦巨。”

  “德远,你素有谋略,屡建奇功,如今这樊城,你……可有良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