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除夕
除夕的京城,天光未亮,寒风刺骨。凌晨六点的央视大楼却已是灯火通明。
陆士宁裹紧羽绒服,哈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终于到这个重要的日子了,演练这么多次,他都有些感到疲惫。
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从早上九点准时开始,精确到秒。这不是普通的演练,而是直播前的终极预演,所有演员、歌手必须穿着正式演出服、佩戴完整妆发,在演播厅这个真正的“战场”上,进行一场无限接近直播的“沉浸式”演练。
陆士宁穿着一身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的深色演出服,静静地站在候场区属于他的位置上。妆发师刚刚为他做完最后的定型。与周围一些人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和紧张不同,他的眼神异常明亮,身体姿态挺拔而放松,甚至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感?
刘玉容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正走向自己的专属休息室准备压轴合唱的妆造。路过歌舞类候场区时,她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陆士宁。少年身上那股蓬勃的、近乎灼热的兴奋劲儿,在周围一片肃穆紧张的气氛中显得格外扎眼。
她不由得停下脚步,多看了他两眼。心中掠过一丝诧异。她经历过太多次春晚,见过太多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的年轻人在这个最终彩排时刻的状态,手心冒汗、反复默词、深呼吸、甚至脸色发白。
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可眼前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他的眼神里没有惶恐,只有一种纯粹的期待和专注。
“这孩子......”刘玉容心里默默念道,眉宇间露出一丝好奇和欣赏,“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还是他比较神经大条?”
经过三小时的全流程彩排,没有丝毫意外,所有人都很开心,压力也被冲散不少。
陆士宁的兴奋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疲惫,简单吃了一份盒饭,陆士宁便在休息区沉沉睡去。
下午两点,陆士宁被工作人员叫醒,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就是化妆和定型,还好他不像那些戏曲演员,光勾脸、包头就要两个多小时,他今天只是需要试两套衣服,一套是表演时候的,一套是红色偏喜庆一些的衣服,他需要接受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的简短采访。
晚上五点到七点,后台开始封闭备场,做心理调整,非演出人员需要离场,让明星进入“静音模式”,避免外界的干扰。
舞蹈演员进行踢腿、下腰等动作热身,语言类演员在闭目养神、轻声对词保持状态,陆士宁在另一边轻哼做一些简单的练习。
这个时间段,节目单也正式对外公布,却因为官方发布的最终节目单而炸开了锅!
网友们迅速锁定自己期待的节目:
“找到了!许依琳!《如愿》......嗯?搭档是......宋黎阳?”
“宋黎阳?谁啊?不是陆士宁吗?新闻联播里不是拍到他也参加联排了吗?”
“对啊!之前所有爆料都说他俩合唱《如愿》啊!这怎么换人了?”
“宋黎阳......名字有点熟?哦!想起来了!《歌手》踢馆那个!唱粤语歌超有味道那个!”
“去搜了!唱功确实还可以!但为什么不是陆士宁?他写的歌他不唱?”
“难道陆士宁被刷了?不可能吧!新闻都报了!”
质疑和不解瞬间刷屏。毕竟《如愿》在过去一年的影响力堪称现象级,从官方场合到街头巷尾,从明星翻唱到美国犹他州儿童合唱团的天坛献唱,早已深入人心。
大家默认了创作者陆士宁与原唱许依琳在春晚舞台的“合璧”。
带着满腹狐疑,网友们的手指继续在长长的节目单上滑动。在冯智的小品后面发现了陆士宁,冯智可是国内现在红的发紫的喜剧演员啊,在他节目之后这是什么含金量。
“等等!快看!冯智的小品后面!”
“冯智?去年春晚可给我笑坏了。”
“歌曲《无名的人》,演唱:陆士宁。”
“就他一个人?!”
“独唱!还是冯智后面!陆士宁这排面!”
“《无名的人》?这名字......好奇死了!到底唱什么?”
比起其他节目动不动就是一堆名字,陆士宁这里的介绍就很简短。
“查无此人”的调侃变成了“神秘新歌”的期待,“为什么不是《如愿》”的疑问化作了对《无名的人》强烈的好奇。陆士宁的名字和这首未知的歌曲,瞬间冲上了热搜榜首,话题度甚至压过了许多老牌明星的节目。
尤其去年陆士宁给刘玉容写的新歌《是妈妈是女儿》,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今年陆士宁上春晚同样带来了一首完全没有听过的新歌,大家对这首歌也越来越好奇。
···
曲清宣城,路上的人行道也挂满了彩灯,年味十足。
陆家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客厅里人声鼎沸,比往年热闹了许多。陆妈脸上笑开了花,指挥着陆爸和临时“帮厨”的侄女陆丹丹,把一道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年菜端上那张特意换上的大圆桌。清蒸鲈鱼、红烧排骨、油焖大虾、八宝饭......放的满满当当。
陆爸看着这满满一桌子菜,忍不住咂舌。他起初觉得儿子不在家,就自家人简单吃顿年夜饭就好,架不住陆妈坚持:“宁宁上春晚!这是多大的喜事!家里冷冷清清像话吗?再说了,俊彦和俊才一家都来,人多才热闹!”陆妈嗓门洪亮,透着藏不住的骄傲和扬眉吐气。
大伯陆俊彦一家和小叔陆俊才一家确实都到了。陆俊彦坐在沙发上,和陆爸聊着天,话题却总是不自觉地拐到“宁宁现在出息了”、“上春晚可不容易”上,言语间满是感慨。而最让陆爸陆妈暗自惊讶的,是他们的大侄女陆丹丹。
去年陆丹丹考上大学,虽说是二本,也摆了升学宴。陆士宁当时实在抽不开身回去,便转了1000块钱红包过去。
大伯陆俊彦还特意打了个电话,语气倒也算客气,只说陆丹丹要去京城读书,让姐弟俩以后多联系。陆士宁应下了,心里却清楚,他和这位堂姐从小就不亲近,陆丹丹以前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可今天,陆丹丹像是换了个人。一进门就嘴甜地叫着“二叔二婶”,然后挽起袖子就进了厨房,又是帮忙洗菜切菜,又是抢着端盘子递碗,围着陆妈转前转后,脸上堆着热络又略显刻意的笑容,殷勤得让陆妈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