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玄录仙族
太白金星坠杀人间,当载初秋之后二十四日,金气大盛,岁德在刑,兴起兵戈杀伐。
杨青楸在书册上写下这句话。
吹了吹墨迹,眼看着墨迹干涸后,这才将书册合上。
旋即便来到宗祠。
杨谨已经在此等他许久。
见到杨青楸进来后,他开口道:“青楸,你猜的不错,《太乙青华秘旨》果真已经不见了。”
杨青楸闻言点了点头,却道:“父亲,《太乙青华秘旨》就在你手中。”
杨谨看着手中所执玄录。
想起之前把握此录时,在脑海中浮现而出的名字。
《太乙巡衍封玄录》
确实为太乙一脉。
“若我所猜不错,《太乙青华秘旨》已化玄录,父亲身具太乙青华,还请查探玄录中,是否青华还在。”
杨谨手握玄录,轻声道:“我早已探查过了,玄录之中,青华如……”
杨谨压制住心中惊骇,再次开口道:“玄录之中,太乙青华不绝,几近流溢液态。”
想当初,他只为其中两缕太乙青华,便恐惧泄露出去之后,天地间,再无他杨家容身之地,日日小心翼翼。
当初大哥杨文,生怕会被枢一看出自己身上的异样,也为了护住家中,引为他人刀兵,战死镗金林。
自己得太乙青华,能避鹰吞白狐。
如今,在这玄录之中,太乙青华仿佛是什么不值钱的东西一般。
令他一时不知如何开口言说。
此刻,杨青楸开口道:“父亲,您也读过《天刑》等天历地书,可曾知道诸景存乎?”
杨谨闻言,点了点头道:“天地诸景是一种天象,更多是存乎远古时的神话传说之中,令为父印象深刻的,是《天刑》之中,天帝申饬诸景随架之说。”
天地申饬诸景随架。
说起来神奇,但天帝可以引申为天地,诸景随架,不过是天象大异,诸景显化天地之中而已。
杨青楸闻言,解释道:“孩儿曾于山巅,一窥诸景之中上玄庚属太白晦金景,显化人形,身着白衣,披散白发,目映白气,曾开口道:“既见太白?”,于是青楸才见礼太白。”
杨谨皱眉道:“你说诸景显化,自称太白?”
杨青楸见父亲皱眉,不由道:“父亲,可是有不妥之处?”
诸景显化,在杨青楸看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天星坠落,四季更迭,几可以视作是诸景显化,显化出太白形象,称作仙君,又有何不可?
在他看来,都是天象而已。
杨谨却依旧皱眉不止。
太巧了。
实在是太巧了。
《太乙青华秘旨》
《太乙巡衍封玄录》
他的思绪无限回溯。
那年尚幼,父亲以泪相横,大哥跪地敬酒,皆向那黑衣黑袍之修,彼时,那人曾也看向自己。
后来留秘旨于杨家,留三言于杨青山。
三言行毕,青山就杨氏。
如今《太乙青华秘旨》化为《太乙巡衍封玄录》。
是不是也有他的手笔在?
杨谨不敢再想。
一旁杨青楸却开口道:“父亲,太白有言:“君执玄录”,看似诸景显化,实则为天象所示,还请父亲一观,则一切明了。”
杨谨看了一眼杨青楸,神色复杂的点了点头。
旋即起身。
看着手中玄录,心情复杂的缓缓打开。
等到玄录打开后,两人凝神观看,却发现上面只有一片白帛,无有丝毫字样。
杨谨正疑惑间,却察觉道果之中的太乙青华颤动,似乎像是受到了引导一般。
看着眼前玄录,他当即放开心神,任由太乙青华出现在天地之间,只是还不曾等他有所动作,那太乙青华竟然径自冲出气海,直直撞进玄录之中。
下一刻,玄录之中,如泛微澜。
竟然浮现出一行字迹来。
杨谨见了,顿时心惊。
——
李青迟神魂受损。
未修成元神回光,强行巡狩诸景,虽然功成,可他这下子是别想轻易醒来了。
幸好他早就和玄录性命相合,可以进入其中养伤。
昏昏沉沉之间,却见有一道青华摄来。
下意识抬手掌握。
神识回转,睁开眼后,果真见一缕青华被自己抓在手中。
李青迟坐起身子。
看着眼前景象。
处处太乙青华浮动,几近液态。
他也是第一次出现在玄录显化的此间之中。
他暗暗感受,竟然发现这些太乙青华,并非是什么流于形表的东西,而是真正存乎的。
要是让那些真人真君看见了,保管要也疯了去。
如今自己却坐拥在此地。
李青迟复又看向自己手中捏着的太乙青华。
昔日《太乙青华丹道秘旨》之中,三缕太乙青华,自己那一缕如今已化玄录,剩下一缕还未开化,只这一缕,属白狐杨谨,原来竟是一门法诀。
李青迟看了几眼,等这一缕太乙青华演化功成之后,发觉其中内容,却失笑道:“枉称太乙。”
《太乙养吾经》。
这法修之,是以太乙为敕,书他人名于玄录之上。
待得日后其人修为有成,亦或者中途命亡,可死后以诸景封玄,敕其名,扣押其魂魄为祭,夺其灵肉造化,哺育玄录之主,即太乙之主。
岂非魔功?
良久,他复又低声道:“或许,这才是太乙。”
李青迟此时抬头,恍惚间,竟然从层层太乙青华之中,看到了杨谨和杨青楸。
他心下一动。
当即将此功法书于玄录之上。
——
外界,杨谨看着玄录上浮现的字样。
心下止不住的震动。
《太乙印名经》
印名玄录,太乙封敕,以诸景为号,当有造化之功。
等杨谨细细观读之后。
才明白。
修行此法诀,方能印名玄录,有日后封玄之缘,而且于修行之裨益,更是骇人。
还不等杨谨收敛面上惊骇。
玄录之上,再次浮现字迹。
“君执玄录,每逢诸景显化,当有名印录上,该时自知,当焚香沐浴,躬身请录,执礼唱曰:“礼赞录上某某仙君,某家弟子某某,性属某德,今躬请玄明妙法,印名录上,献以道德之功,祭以命神之果,资以司命安神,奉道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