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萌趣水浒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话说梁山好汉大破混天象阵、智取幽州城后,皇上的封赏像雪花一样飘来——又是官服又是金银,连李逵都得了件绣着大老虎的红披风,天天穿着在营地里晃悠,活像只开屏的孔雀。宋江看着兄弟们喜气洋洋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一路从山东打到辽国,斩了多少将、杀了多少人?虽说都是替天行道,可手上毕竟沾了血呀!得找个清静地方拜拜菩萨,给兄弟们积积德。
第二天一早,宋江就把大伙召集起来,晃着手里的佛珠说:“兄弟们,咱准备去五台山参禅礼佛!一来感谢上天保佑咱打胜仗,二来让菩萨给咱清清心。”话音刚落,李逵就蹦起来:“俺去俺去!听说五台山的素包子可好吃啦!”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林冲笑着戳他腰:“铁牛啊,你这脑袋里咋净是吃的?”
队伍刚出幽州城,就像一条彩色的长蛇,在山路上蜿蜒前行。路边的野花都开了,红的黄的紫的,李逵忍不住摘了朵大红花插在头盔上,还扭着屁股学小姑娘跳舞,逗得扈三娘直捂嘴笑:“铁牛兄弟,你这模样要是被菩萨看见,非罚你抄十遍《心经》不可!”
走了三天,终于到了五台山脚下。远远望去,山上的寺庙就像嵌在绿毯上的宝石,红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山顶还飘着几朵白云,像给大山戴了顶白帽子。李逵仰着头喊:“哇!这山比俺老家的黑风口还高!菩萨住这儿肯定能看清地上的蚂蚁!”
一进寺庙,浓浓的檀香味就钻进鼻子里,宋江赶紧整整衣服,带着兄弟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像一群准备受表扬的小学生,跟着知客僧往大雄宝殿走。路过钟楼时,李逵看见一个小沙弥正踮脚撞钟,“当——”的一声,震得他耳朵发麻。他好奇地凑过去,小沙弥吓得后退半步,手里的木槌“啪嗒”掉在地上。
“铁牛,规矩!”宋江回头瞪了他一眼。李逵吐吐舌头,赶紧把木槌捡起来,还学着小沙弥的样子双手合十,可那粗壮大手合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捧着个大西瓜。
智真长老早已在大雄宝殿前等候,他身披灰色袈裟,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笑眯眯的样子就像邻家老爷爷。宋江连忙上前磕头,身后的好汉们也跟着“扑通扑通”跪下,惹得房梁上的鸽子都“扑棱棱”飞起来。智真长老挨个扶起众人,轮到李逵时,他上下打量这黑汉子,笑着说:“这位施主,贫僧看你头顶有股黑气,却是面恶心善之相。”李逵挠挠头:“黑气?是不是俺早上没洗脸?”逗得众僧都笑了。
参禅时,宋江单独跟着智真长老来到后殿禅房。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油灯“滋滋”响,灯芯上的火苗一跳一跳,像在跳小舞。智真长老拿起茶壶,给宋江倒了杯茶:“宋施主可知,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宋江摇摇头,双手捧着茶杯,像听先生讲课的学生。
长老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你们聚义梁山,是‘因’;如今护国征辽,是‘果’。但这‘果’终有尽时,施主可曾想过退路?”宋江心里一震,茶差点洒出来——这些日子光想着打仗,还真没仔细想过打完仗怎么办。他刚要开口,就听见外面“咣当”一声,接着传来小沙弥的尖叫:“有人抢木鱼!”
宋江心里“咯噔”一下,不用猜就知道是李逵闯祸了。他赶紧跑出去,只见李逵正和一个小沙弥拉扯着个紫木鱼,两人都涨红了脸。原来这黑厮看见小沙弥敲木鱼“咚咚”响,觉得比过年的锣鼓还好玩,伸手就抢:“给俺敲三下!就三下!”小沙弥哪肯,死死抱着木鱼喊救命。
“铁牛!”宋江气坏了,抄起身边的扫帚就打,“佛门法器也是你能抢的?快给小师父道歉!”李逵缩着脖子往后躲:“俺就是想听听响嘛……”说着,他突然想起智真长老说他“面恶心善”,赶紧堆出个笑脸,对小沙弥说:“小师父别生气,俺把这包子赔给你!”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乎乎的肉包子——原来他早就在山下买好了,准备偷偷吃呢。
小沙弥看着肉包子直皱眉:“阿弥陀佛,贫僧吃素……”宋江差点没晕过去,赶紧让燕青带李逵去后院罚站,自己则对着智真长老连连道歉。长老却摆摆手,依旧笑眯眯的:“施主莫恼,此子虽鲁莽,却有赤子之心,难得难得。”
从禅房出来,宋江看见鲁智深正和几个小和尚聊得火热,手里还拿着个酒葫芦——原来他当年在五台山出家时的老熟人,如今都成了师叔师伯。鲁智深拍着大腿大笑:“想当年俺醉打山门,把半山亭都拆了,如今再回来,菩萨都没记俺的仇!”众僧笑着摇头,递给他一碟素糕:“智深啊,当年你要是有现在这脾气,早成正果了。”
在五台山住了两天,宋江带着大伙下山。临走时,智真长老送给他一幅字,上面写着“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宋江看不懂,想问又不好意思,只好小心收进包袱里。李逵倒是开心,因为知客僧送了他一串佛珠,说是能“镇住鲁莽气”,他却挂在脖子上当项链,逢人就说:“看!菩萨给俺的新配饰!”
队伍走到双林镇时,太阳已经西斜,天边的云彩像被打翻的颜料盒,红一块紫一块。宋江让大伙在镇口客栈休息,燕青却说:“哥哥,俺想在镇上逛逛,买点笔墨给李师师姐姐写信。”宋江点点头:“早去早回,别惹麻烦。”
燕青换上一身青布长衫,摇着折扇走进镇子。这双林镇虽小,却热闹得很,卖糖葫芦的敲着小铜锣,卖胭脂的姑娘唱着小调,连树上的麻雀都“叽叽喳喳”像在聊天。燕青正走着,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小乙哥!小乙哥!”
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湖蓝长袍的年轻人正朝他挥手,腰间挂着个精致的玉佩,阳光照在他脸上,竟有些眼熟。年轻人跑过来,喘着气说:“果然是你!我远远看见你这招风耳,就猜是小乙哥!”
燕青一愣,仔细打量对方:眉清目秀,嘴角有颗小痣——这不是小时候一起掏鸟窝的许贯中吗!两人小时候在东京汴梁做邻居,后来燕青被卢俊义收养,就再也没见过。他惊喜地握住许贯中的手:“贯中!这么多年没见,你怎么在这儿?”
许贯中拉着他走进一家小酒馆,叫了盘酱牛肉和两壶酒,这才说起往事。原来他当年跟着父亲逃荒到双林镇,如今开了家绸缎庄,日子过得挺滋润。“我常听商队说,梁山好汉如何如何威风,没想到小乙哥真在里面!”许贯中给燕青倒酒,眼里满是羡慕,“听说你们连辽国国都都打下来了?”
燕青笑着点头,夹了片牛肉放进嘴里:“可不是嘛!就说那混天象阵吧,密密麻麻全是兵,看着就像……就像一锅煮烂的馄饨,分不清谁是谁。”他连说带比划,把破阵的经过讲了一遍,许贯中听得眼睛都直了,连酒杯都忘了端。
说到李逵抢木鱼的事儿,两人都哈哈大笑。许贯中忽然压低声音:“小乙哥,我听人说,皇上虽然封了你们官,可朝中奸臣多……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办?”燕青笑容一敛,低头盯着酒杯:“俺们兄弟都是粗人,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哥哥说过,只要大伙一条心,总能闯过难关。”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已经黑了,酒馆里点起了灯笼。燕青掏出银子结账,许贯中却拦住他:“说什么呢!这顿我请!”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纸包,塞给燕青,“这是我自制的香墨,送给李师师姑娘,替我问个好。”燕青收好墨,两人又拥抱了一会儿,这才挥手告别。
回到客栈,宋江正在门口张望,看见燕青回来,才松了口气:“你呀,逛得比李逵抓知了还久!快吃饭吧,今晚还要赶路呢。”燕青刚要说话,忽然看见宋江腰间露出半幅字,正是智真长老送的那幅。他心里一动,想问又没开口——有些事,也许到了该明白的时候,自然会明白吧。
小朋友们,燕青在双林镇遇到了童年好友,宋江也从智真长老那里得了神秘预言。接下来,梁山好汉是继续北上征讨,还是班师回朝?那幅字里藏着什么秘密?说不定下一回,就有大事要发生啦!咱们下次再聊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