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铅印有眉目了
李稻谷看完《诗刊》,轻轻抚摸杂志的封面,抬头微笑问道:
“你这首诗写的很有味道,可以说把人类的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没想到在我们这个城市,竟出了个在《诗刊》上发表诗歌的才子。”
《诗刊》是国家级诗歌刊物,每月出版一期,被当时的文学爱好者视为当代诗歌的殿堂。
杂志篇幅有限,能在《诗刊》发表诗歌,殊为不易。
李稻谷和蔼可亲问道:“你这首诗是朦胧诗吧?”
“是的,请社长批评指正。”苏天佑整张脸上都写满谦虚。
“批评指正,谈不上,有时间我们可以切磋一下朦胧诗的内涵和外延。”
苏天佑点点头。
文人的快乐都是相似的,文人的悲哀各有各的不同。
苏天佑没想到朦胧诗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恶补一下朦胧诗的功课,很有必要,免得以后和文人打交道露怯。
“天佑啊,刚才你说要帮助我们报社搞福利,是怎么回事呢?”李稻谷心情愉悦不少,自然而然谈起了福利话题。
苏天佑解释道:“这个很简单,我给报社拉几单广告,报社的春节福利就齐了,而且绝对不比任何单位差。”
“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李稻谷直言不讳,“你拉来的广告,要多少提成?”
“广告费我一分不要。”
“哦,那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什么,下一步再谈,社长愿不愿意通过广告,给职工搞搞福利呢?”
“我巴不得能给职工搞福利啊,你真有广告资源吗?”李稻谷兴奋得有些急切,“是单位还是个人,他们愿意在我这样的小报上刊登广告?”
苏天佑摇摇头说:“不是在矿业报上做广告,而是在一本高考教辅资料上做广告。”
李稻谷听得一头雾水,“什么教辅资料?”他皱着眉头问。
苏天佑把状元笔记铅印成册之事,说了一遍。
“在教辅资料上刊登广告,还没有先例啊。”李稻谷频频摇头。
苏天佑说:“《人民日报》都开始刊登广告了,教辅资料刊上登个广告,也没啥嘛。”
李稻谷问道:“你说的这个教辅资料,发行量有多大?”
“少则3000册,多则5000册以上。”
李稻谷眼睛发亮了。
“你这个书的质量怎么样?”
苏天佑油印《状元笔记》的销售情况,告诉了李稻谷。
李稻谷眼睛瞪得溜圆。
“我以内部资料形式给你铅印,然后以工本费标价,封二、封三、封底,都刊登广告,你是这个意思吗?”
看来这样的事,李稻谷早就熟门熟路,没少干过。
“正是如此。”苏天佑默默笑了。
报社有印刷品许可证,可以印刷内部参考资料,以工本费价格出售。
“我只负责印刷,不负责销售,去除成本,你能给我多少钱?”李稻谷迅速进入讨价还价状态。
“广告费作为印刷的工本费,全额归你。”苏天佑说,“这就等于广告主帮我们印刷了这本书。”
“需要印刷多少本?”
“ 5000本。”
李稻谷吸一口冷气,“天佑,5000本印下来,印刷成本就得两万五呀。”
“社长别漫天要价。”苏天佑笑道,“我一哥们在物价局工作,按照印刷工价计算,你印刷5000册,成本顶到头,也就3500元。”
印刷工价是物价局不知用啥方法核定出的收费标准,超过这个标准收费,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苏天佑来报社之前,已经按照物价局的印刷工价表,核算过了5000本资料的印刷价格。
李稻谷嘿嘿一笑,“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可我怎么觉得你比我要精明得多,哈哈哈……”
“社长还是比我老到,我不过是个愣头青而已。”苏天佑及时递上奉承话。
“然后呢?”李稻谷微笑问道,“报社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本书的工本费定价是10元,我给你工本费20%的提成,销售5000册的话,报社可以得到1万元,足够报社全体职工过个肥年了。”
李稻谷锃亮的脑袋,左右摇晃:“帐虽然这么算,你的书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多少册,都是个未知数。”
苏天佑回答:“社长只管放心,所有书籍都从报社出库,只要出库一本,就算销售一本。”
“那好,一言为定。”李稻谷果断拍板,定下了这件事。
“你不需要和报社领导班子商议一下?”苏天佑很惊讶。
李稻谷轻描淡写说道:“回头开个会,说一下就行了。”
苏天佑出门的时候,李稻谷突然喊住他:
“天佑,以后有新诗作发表,别忘告诉我,我可以给你在报纸上做个专访,矿业公司有不少诗歌爱好者。”
苏天佑笑道:“我已经封笔,不写诗了。”
“哦,是这样的啊,可惜了。”李稻谷表情凝重,极为惋惜。
看来李稻谷是真喜欢诗歌。
苏天佑没料到自己并不十分在意的一首朦胧诗,竟然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稻谷接着神神秘秘说:
“咱们刚才谈的事情,只做现金往来,没有往来发票,你懂吗?”
苏天佑点点头。
“社长放心,干就是了。”
这个年代,单位都有自己的小金库,而且都是现金交易,不走账,彼此你知我知。
苏天佑出了报社,直奔邮电局营业大厅。
营业大厅东墙,排列着六个玻璃隔音电话间。
苏天佑在柜台上要了三张长途电话挂号单,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要拨打长途电话的城市名称、电话号码。
他一边用墨水笔填写挂号单,一边怀念前世方便、畅通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
苏天佑填好三张长话挂号单后,连同30元押金,递给柜台里的女营业员。
年轻女子身穿墨绿色工作服,扎着两根长辫子,五官清秀,可惜毫无灵气,一副别人欠她五百吊钱的冷漠。
她开了一张10元押金收据,眼皮都不抬一下,扔在高高的柜台上。
苏天佑无语,只能在心中怀念前世的智能手机、微信、QQ……以此压惊。
苏天佑拿着押金收据,来到玻璃电话隔音间门前,等待机房接通长话。
等待时间打长话的时间没个准儿。
可能从十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取决于线路繁忙程度。
邮电局通过人工交换机,按照市→省→国家干线,逐级转接,需多次中转后,才能接通对方城市。
好在打长途电话的人不多。
苏天佑等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第一个长话接通了。
工作人员高喊一声苏天佑的号,通知他到指定玻璃电话隔音间接听。
苏天佑忐忑不安走进玻璃隔音电话间。
长途电话费用很贵,1分钟5毛钱,还不知道对方接到电话后,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