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大山和钱国富两人,顺势在老队长边上的椅子里坐下来。
老队长和两人趁机闲聊了起来。
毕竟,要不是这次开会,三人一个月也难得碰一次面。
平日里他们作为生产大队的负责人,只有农闲的时候,有时间休息,一旦到了农忙的时节,比如犁田、插秧、收割等关键环节,天天都得起早摸黑的,干的要比其他生产队员要多得多。
生产队员还可以偶尔偷偷懒,摸摸鱼,但作为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上千人的生计,都压在他们的肩上,一刻也疏忽不得。
而且,这边是山区,不像那些平原地区,生产大队下辖有好几个生产队,也叫生产小组。
(生产大队的队部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各个生产小组相当于自然村。)
南方这边多山,有句话叫做八山半水一分田,因此,村落大多是依山而建,而山脚下平地有限,住不了多少户人家。
也正因为这样,村落大大小小的分的很散。
吴有良所在的村子,规模算是不小的了,也才大概有个五十多户人家,其他村子人更少,大多就一二十户、二三十户的样子。
一个生产大队,七八个生产小组零零散散的,这些小组之间,相互间距离有几百米远,而在整个生产大队中,最远的两个生产小组之间,距离足足有好几公里远。
人少路远,但又不能不管不顾,毕竟也是生产大队的一份子,老队长还是得操心啊,每天跑上跑下的,也忙碌的很,根本没多少空闲时间。
三人聊的很投机,吴有良就安静的在旁边听着,对李钱二人不怎么熟悉,所以也不好搭话进去。
从几人的聊天内容中,吴有良也大概晓得了钱国富为啥被人叫钱老二了。
一来,钱国富在家中排老二,前边还有个大哥;二来呢,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钱姓也是排第二位。
久而久之,钱老二这外号,就慢慢喊起来了。
当然,换成文雅些的叫法,就是伯仲叔季,比如历史上那位亭长刘季,不过,乡下人向来直白些,老大老二什么的,更通俗易懂。
又过了十来分钟,时间差不多到了早上八点。
其他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也陆陆续续的到来了。
整个红河公社,一共是有十六个生产大队,也就是十六个负责人。
这些人里面,大多是岁数大一些的,四五十岁的居多,吴有良还看到了几个三十七八岁稍显年轻一些的。
而且,这十六人中,还有三个大队长是女的。
也不怎么奇怪,毕竟,妇女能顶半边天。
只要有能力,能服众,男人女人也没什么区别。
客厅里一下子坐下了十来个人,真可谓是人群汹涌,这些人,大多都认识,而且还十分熟悉,怎么说也相互共事了好些年了。
除去现场少数几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其他的都能说会道,这些人凑一块儿,那真是没有一丁点儿让人安静的时候。
而且,这些人里,平时在生产队里说话又很大声,脾气也不小。
什么都讲究和气生财的,性子偏软,这样的没脾气的管事的,管不住生产大队那么多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村子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些耍赖的混账,你和和气气的,人家反而当你好欺负,你强硬起来,他反而不敢闹什么幺蛾子。
能当上生产大队的队长,管着千号多人,还不被人弄下来的,多少都有些本事,性格上也硬气,说话声也大。
这不,现场就像火药桶一样,各个说话轰隆隆的,好像谁说话声音小,就开不上军舰似的。
这么多人在互相侃大山,场面一直是吵吵闹闹的,有时候表述的激动了些,还拍了桌子,站起来吼。
甚至有几个平时关系不怎么好,以前有矛盾的,也在互相呛声,还好这是公社,边上也有人在劝,要不然,非得吵出真火来不可。
吴有良略微感到有些不太适应,耳朵嗡嗡嗡的,真是一刻也不消停。
好在,这样的情景,没持续多久。
很快,公社的一些干部,也到场了。
慢慢的,场上的气氛,就变得和谐了不少。
再怎么蛮横的,也不能不顾场合的乱喷唾沫星子。
再接着,高书记也带着几人,进了客厅。
“高书记好。”
“高书记好。”
有人认得新来的这位,就起身喊了一声,也有不少是只听其名,未见其人的,就慢了一拍。
等其他人喊了后,才晓得这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就是新来的高书记。
“大家好,都坐下来吧,不用站起来。”高书记挥了挥手,示意站起来的人坐下。
“阿良,高书记左边的那个,是武装部的部长,姓朱,咱们公社的全部民兵,都归他管,右边那个,是公社副书记,兼公社主任,姓王,王连生。”老队长小声的给吴有良解释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