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那个定价转移是个什么鬼?
第二天,到了收假的日子。
金多多商贸的上上下下都满怀忐忑地等待着,
等待着某位总经理趾高气昂地再度召开公司中高层会议,
然后一边拍着那份亮眼到令人无法直视的业绩报表,一边唾沫横飞地将各部门经理骂的狗血淋头。
没法子,公司现在欠着的订单实在太多了,原料、物流、产能、委托订单出口对接,统统都跟不上,某人本来就瞧他们不顺眼,不狠狠喷他们一顿,然后阴阳怪气地把他们贬的一无是处才怪了!
但吊诡的是,到了早上八点,大华国贸的三名华夏籍职工倒是按时收假复工了。
可杨兑却是迟迟不见踪影。
一问,才知道有人在七点多的时候,看见这货朝着大华国贸的方向去了。
这忍不住让大家伙更加担心,谁也不知道这货会不会在大华国贸那边的领导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些什么,要是影响到了双方的后续合作,那麻烦就大了。
………………
杨兑是在下午近三点的时候才回到金多多商贸的。
整个人的表情看不出什么异常,却越发的让其他人担心了起来。
所以,即便是他挑在了这个大家伙都忙的脚不沾地的时间点开会,也没人敢有半点怨言,齐刷刷地以一种罕见的效率,在五分钟内全部聚拢到了会议室。
“郭经理呢?”
杨兑无聊似的用手指敲着面前那沓报表,目光从会议室里那一张张略有些紧张的脸孔上扫过。
发现屋里面似乎少了一人,而且还是少了一位老熟人,便径直开口问道。
坐在左手位置的黎毅被他示威似的敲击报表弄得有些心神不宁,闻言立刻解释道:“现在公司的订单太多了,交付时间又不能拖,产能缺口实在太大,所以郭经理出去对接新厂家去了。”
其实郭经理是早上等了两个小时,一直迟迟不见杨兑来公司,这才被迫出去跑供应的……如果不是觐见套餐实在太敏感,根本不敢在交付上出岔子,那位郭经理绝对不会傻到在今天这样的重要时刻缺席。
但黎毅却不敢说人家郭经理早上等了你两小时,实在没办法了才出去跑业务的。
他很怕这么说,杨兑会误会自己是在埋怨这位总经理迟迟不到公司。
“哦……是这样啊。”
杨兑略带笑意地看了这位董秘一眼。
按理说,黎毅身为董秘,与杨兑并不是同一套班子不说,彼此关系又不亲近,在这种场合是不该跳出来第一个回答问题的,这是一种非常自贬身份的做法。
但他还是下意识地这么做了。
看来,几天前跟陶泉喝了一顿茶后,已经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调走的黎毅,心态变化的很快啊。
想到这,他摆摆手:“无所谓了,郭经理不在也好。”
说着,他径直起身,轻轻关上会议室的大门:“鉴于公司如今的订单太多,产能缺口太大,而且随着觐见套餐的进一步热卖,后续的产能未必跟得上,我决定……”
微微顿了顿,杨兑灼灼地在室内扫了一圈:“将后续的订单的70%产能转移给香港铸华商贸,再由铸华商贸将订单分发至国内部分符合条件的服装厂,以此来规避因产能不足,无法按时交付的巨大风险。”
说到这,杨兑微微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恕我直言,我对在场诸位这几天的表现很不满……觐见套餐不是普通商品,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哗然。
香港铸华商贸他们也有所耳闻,是一家成立在香港的国资企业,算得上是大华国贸众多的兄弟企业之一。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虽然同样是委托订单出口,但是通过铸华商贸这么一转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跟他们原来操作的对刷业务,各种环节和流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如果你只是分个百分之二三十的订单过去,那倒也可以接受,可你一口气就要分70%的订单出去,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到了如今,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过去三周里那销售出去的60万套觐见套餐只是个开始而已,随着“旅游+副朝”的逐渐进入正轨,这玩意未来的市场潜力简直大的吓人……很多信徒不会只去圣城副朝一次,但凡经济条件能稍稍够得着,一年一次是绝对少不了的,而由于教义要求“整洁”,因此觐见套餐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个一次性道具。
也就是说,未来的新增订单才是真正的大头,前期的那六十万套,哪怕是从中短线的角度来看,甚至连开胃菜都够不上。
大家伙一下子就纠结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了黎毅,仿佛是在期待着这位董秘赶紧站出来质疑这货那荒唐的决定。
然而看到黎毅脸色微变,却只是很有些纠结地在那迟迟不语时,大家伙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下来……果然,在这个敏感时刻,哪怕是董秘书也不肯冒着风险啊。
孰料这时候,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杨总,觐见套餐固然敏感,关系着能否按时交付的产能问题自然是一等一的大事,但问题是……委托订单的出口和来料加工进口,关系着公司的退税补贴。”
“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杨总,为了解决产能问题,把这些订单全部交给华夏那边去做,却为此大幅降低公司的退税补贴收入,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
大家一扭头,却是一个星期前曾经在会上跟杨兑互怼过的田有为。
果然是财务部经理,好刚啊!
不过这话却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不管是哪个国家,对于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口,收取的关税是不一样的;同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出口,给予的退税扶持也不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除非是政策性支持产业,否则出口的商品越初级,扶持力度越小;进口的商品制造完成度越高,那么收入的关税往往也会越高。
所以,最完美的循环,莫过于进口原材料,然后在国内加工,再出口为工业成品。
了解这个最基础的逻辑后,大家伙当下这幅表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你都把订单分到国内的那些服装厂了,到时候进口过来的全都是成品,公司怎么吃退税补贴,怎么跟东南亚其它地区的小伙伴互刷?
杨兑仿佛很不满在这时候还有人敢跳出来质疑他的决定,冷哼一声:“原料由公司提供,出口到香港再转给国内,委托国内的服装厂生产白标(没有LOGO的成品服装),再由铸华商贸把这些白标出口给我们,由我们印上LOGO售卖和再出口……有COO(原产地证明)在,按照爪哇当下的政策,一样可以吃到退税补贴。”
田有为摇了摇头:“可是OEM出口能享受到的退税补贴力度,毕竟小了许多……这还是会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收益。”
说着,田有为咬了咬牙,一副拼死劝谏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杨总你这么做了,会严重影响公司下一步核心业务的开展,我这边的帐,根本没办法做!”
众人倒抽一口凉气,仿佛是第一天才认识老田这个人。
好勇!
杨兑冷冰冰地盯着田有为看了好一会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田经理,你好歹也是做了七八年白帐的老人,觐见套餐这么好的一副钱螺,光玩对刷有个P的意思……铸华商贸注册地在香港,以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性,操作一手转移定价它不香么!?”
定价转移~!?
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田有为眼里顿时迸出浓浓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然后张口欲言几番,最终宛如打了霜的茄子,蔫在了当场,竟然仿佛失去了继续跟杨兑开杠的勇气。
这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直接把那些不明就里的人看的目瞪口呆。
这是啥情况?
为啥一说定价转移,刚才还勇的一匹的老田,就这么认怂了!?
那个定价转移,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