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拯救红楼?我亲手埋葬贾府

第46章 两幅面孔

  不等众人询问,贾惜春一股脑将刚才的事情说了。

  “刚才去寻二姐夫,我以为他是个十分和气温暖的人,结果见了面,他十分冷淡的同我说话,我当时邀请他,结果他多一句话也不说,直接就走人了。”

  “你说他怎么这样?”

  她心里有句话没有说出来:“他不是夸我长得如花似玉吗?怎么单独见了我,反而这么冷淡呢?”

  想了想,实在难受,便补了一句:“他在人前,不都是一副和蔼的模样吗?怎么到了背后,就不理人了呢?”

  听了这话,众人讶然。

  怎么会?

  二姐夫不是一个热心肠吗?

  贾迎春不知如何解释,只能将往日孙绍祖说过的几句话,说了出来。

  “他往日总是念叨,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众人一震。

  “又说什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众钗更震。

  “最后还说过,当为国家崛起而读书。”

  “他这样的性格,或许是因为心思全在读书,全在国家大事上的原因吧。”

  拉着贾惜春的手,心怀歉意:“你姐夫每日心事重重,若真是冷落了妹妹,请妹妹不要多心。”

  贾惜春没有说话,眼神迷离,不知想到了哪里。

  不单是她,其他的姑娘,更是一个个面面相觑。

  她们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位二姐夫是这样的人。

  林黛玉虽然不喜这样一心钻营之人,但还是感叹了一句:“这位姐夫,果是一位不同寻常之人。”

  她逝去的父亲就是科举出身,她再是不喜,也说不出苛责的话。

  薛宝钗的注意力,则不在这里,她凑到贾迎春身边,问她。

  “妹妹,妹夫这头一句我倒是听过,是前朝顾炎武先生的话,这后两句,可有出处?”

  古人说话,最讲一个名正言顺,也就是出处,这也是她好奇的地方,心想:

  “后两句,也是让人振聋发聩之语,我读了不少闲书,倒从未见过。”

  贾迎春看众钗都是一脸好奇,只好硬着头皮说:

  “这第二句,他说是一位英雄人物所说,至于名姓,他倒没有说过,他只说是偶然所见,不为他人所知。”

  原来是虚构之人。

  所有人都这般想。

  也不怪她们这样想:“这样的名句,可不是随便就能埋藏起来的。”

  难道世人都眼瞎,只有你孙绍祖看着了,其他再无一人看见?

  她们自然不信。

  “这第三句,他说是一位国家大士所言,他不过是借用过来。”

  又是一个虚构之人。

  这样的话,通俗易懂,极容易传播,不说什么“国家大士”,就算是一个普通读书人说的,都很可能很快传播开。

  哪里会是别人都没听过,又叫你孙绍祖听去了?

  众人哪里肯信这样的鬼话。

  当即一个身怀国家之念,顶天立地的男儿形象,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

  又想到对方乡试第三名的成绩,这个形象瞬间变成了一株茁壮的大树,清晰可见。

  此事之后,众钗的心思,全在琢磨孙绍祖这样一位奇男子去了。

  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作诗,很快众人打闹一番,散了回家。

  贾迎春倒是一脸忧愁,跑到东厢的新书房,去寻孙绍祖。

  一边疾走,一边心里嘀咕:“现在惹了宝玉,若是被他弄出事来,耽误影响了夫君的会试,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贾宝玉在贾府的地位,她心知肚明,所以着急。

  但过去一看,书房并无人影。

  伺候的小安也不在,问了外院的仆人们,才知道“爷刚才出门,就没回来”。

  “原来他是真的有事,不是故意冷落四妹妹的。”

  她在书房琢磨了一会儿,没有主意,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三幅字,摇了摇头,离开了。

  若是细看,才发现,这三幅字,正是她刚才说给姊妹们听的那三句名言。

  她们知道第一句,但哪里晓得后两句,也是真正的英雄人物所言。

  第二句的“苟利国家”之语,正是后世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话。

  而第三句的“读书说”,更是周总理的少年志向。

  这两句话,在后世广为传播。

  他身在异世,心无寄托,便经常念诵这三句名言,鼓励和督促自己。

  最后甚至写了出来,挂在书房,日日警醒。

  孙绍祖去了哪里?

  此刻的顺天府后院,他已经在书房坐了半晌。

  身旁只有一个倒茶的仆人,他不好多问,便茗了一口茶水等待着。

  “不知什么事,这样着急将我喊来。”

  但他心里明白:“这样一点也不顾科举弊案的影响,直接将我喊来,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至于什么事,他很快知道了。

  “诬陷害人之事,被人传了出去?”

  孙绍祖看着对面刚赶来坐下的贾雨村,心神震动。

  刚才贾雨村告诉他,石呆子的案子,被人捅了出来,据传已经到了刑部。

  “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一点小事,也能引来朝廷的瞩目?”

  此案他知道的不多,甚至连石呆子的名字都只是略有耳闻。

  贾赦托了钱师爷,根本没走正常流程,直接把人送到了大牢,最后甚至抄了人家的家业。

  这事听着很大,但对于顺天府尹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如今被人捅出去,朝廷的怪罪下来,未必不会影响他。

  这才是他不顾影响,着急喊来孙绍祖的原因。

  “管家跟我说,这事你知道详情,还不细细道来?”

  孙绍祖没有被吓到,只是轻皱眉头,想了想,才开口:

  “大人,此事无碍,当时我听了此案,知道隐患不小,恐给大人惹祸,这才拜托周管家,将对方营救出去。”

  “现在人无大碍,以后就算朝廷问起,也一点影响不到大人了。”

  这也是他当初得了宝贝,没有让对方在大牢自生自灭,反而费尽心思救他出来的原因,为的就是避免此事牵连到自己身上。

  当时他就想到了:“贾赦父子都是纨绔之辈,一个老纨绔,一个青年纨绔,办事毛躁,后患无穷,我必然不能因此事陷落。”

  到了今天,不觉松了口气。

  贾雨村从管家处,早就知道这一遭了,不然就不是喊人,而是直接避而不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就好,此事你须留心,不可生出祸端。”

  他也不再细问,只要不影响自己,贾雨村懒得管这些烂糟事。

  “今天喊你过来,还有一件事关会试的大事。”

  贾雨村脸色严肃。

  孙绍祖连忙行礼请教:“不知大人有何教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