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63章 以工代赈好点子

  贵县三个举人,各有各的路子。

  高运良醉心田亩,变着法子侵吞军屯。梁员外除了喜欢田地,还喜欢开铺子,欺行霸市。

  当然都是家奴打点,举人老爷是不会出面的。

  李员外住在城北,村子离平天山不远,天气晴朗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山顶。

  他来快钱法门是倒卖山货,包括木材、熏肉、草药、苗药等等。

  暗地里,还会倒腾盗采银矿的废料:铅锭、密陀僧和铅丹。

  关于山火风波,李员外知道的内幕,不比官府少多少。

  他十分清楚,山上非但有富矿脉,而且不止一脉两脉。

  肯定是真的。

  否则宋毅放火烧山,就成了彻彻底底,彻头彻尾的大笑话了。

  李员外只是拿不准,开办银场到底麻不麻烦,到底挣不挣钱。

  既然陈子履信心满满,他便在将信将疑中,拿起那沓厚厚的纸细看。

  只见第一页上,只有十二个字:官督民办平天山矿场募股书。

  李员外心想:“募股就募股嘛,名字还起得挺正式。难道陈知县也是个儒商,对做生意也有心得?能比我还强?”

  他有心较量一番,自然看得格外仔细。

  然而才看到小半,嘴巴便有点合不上来了。

  梁员外见状,也拿起前几页仔细观摩,结果内心的震惊,一点不比李员外少。

  细!

  太细致了!

  从办多大规模,到招募多少矿丁;

  从采办什么物料,耗费几何,到开路进山;

  从开炉冶炼,到废料物尽其用;

  从需要多少本金,到利润按股分红……

  募股书里,全部写得一清二楚。

  这哪里是普通商人能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亲身草创过几次银矿,决计懂不了那么多。

  还得办过大矿,小打小闹的盗采不算。

  要知道,中国是个贫银的国度,富银矿尤其稀少。除了云南之外,其他省份几乎没有。

  能写出这份东西的老江湖,天下间屈指可数。

  而那样的老江湖,怎会可能把累年心得写出来,再拿给别人看呢。单单这份东西,便价值千金。

  是以梁、李两个员外都十分震惊,心中直呼陈知县大气,太交心了。

  “陈知县背后有能人呀,怪不得笃定能赚钱!”

  陈子履在一旁静静喝茶,对于眼前二人的反应,一点都不奇怪。

  开矿场他是新手,两眼一抹黑。

  不过他不懂,却有“人”懂。

  对于海容百川的AI来说,土法炼银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秘密。连冶炼废料如何利用,能产出多少利润,全都一清二楚。

  结合韦金彪的盗采经验,再加上后世的商业法门,多捣鼓几次,一份开矿方略就有了。

  尽管比起后世,难免有些草率,然而对于梁、李而言,已经足够震撼。

  现下,富矿找到了,人有现成的,崇祯急需开拓财源,亦会扫清障碍,鼎力支持。

  唯一欠缺的,就只剩下钱了。

  陈子履早想好了,所需的三万两本金,就从本县,还有邻县乡绅手里抠。

  筹集方便,往后还好拿捏。

  陈子履鼓动道:“反正上下打点,还有修路上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索性办得大一点,先募两千流民修路,八百矿工开采,试个半年。”

  “可是……”

  “本县跟陛下立了军令状,从明年开始,保底上缴五万两。今年开个好头,明年再多募三倍矿工,就差不多了。嗯,就在最后几页,你们再好好看看。”

  梁、李二人连忙翻到最后几页,果然写得很清楚。

  一年之后,矿场每年开采十万两白银,五万两上缴国库,五万两开支留用。

  至于分红,则是出售铅锭、密陀僧和铅丹所得——这些都是废料,不列入银课,卖了全是利润。

  李员外心想:“我这不正好有销路吗。”

  梁员外则抓住了“军令状”三个字,一时浮想联翩。

  听起来,县尊和陛下很熟呀!

  怪不得锦衣卫会匆匆赶来,把人从刀口下救了出来,上演了一出法场救人的戏码。

  敢情陛下早就收到消息,派人来任知县,就是秘密查访来着。

  如今查访清楚了,当然要筹银子开辟矿山,以充国库。

  两人各怀心事,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陈子履借口内急,出去转了一圈,洗了把脸。

  回来时,两人似乎商量好了。

  李员外道:“蒙县尊提点,咱们回去联络四乡八邻,商量商量。几千两银子,应该筹得到。”

  “两个老狐狸。”

  陈子履心中暗骂一句,没有多说什么,又敷衍了几句,便点汤送客。

  然后腾空思绪,重新梳理眼前的困局。

  平天山银场就不用说了,五万两的大话放出去,一定要赶紧筹办。当时必须那么说,否则谢三不会鼎力支持自己。

  此外,城外聚集的流民,仍是个大麻烦。

  各乡大户领走一批,很快又来了一批。现下城里城外的流民,比前几天少不了多少。

  那么人天天无所事事,不是抱怨米汤太稀,就是抱怨番薯吃多了胀气。

  本县人还好,只要乡绅肯贷给他们种子,便可以返乡补种晚稻。

  外县人就难办了,赶也赶不走,不赈济则会闹事。

  以工代赈是好点子,一举两得。

  可惜梁、李两个员外,只愿意代筹几千两,远远不够。

  陈子履知道,他们半推半搪,是有原因的。

  按理来说,贵县有盗采银矿的传统,两个员外多少懂一些。官督民办开银场,挖的还是富矿,应该是赚钱的。

  然而,现下广西沿江的大部分府县,都在闹饥荒,闹盗匪。

  而巡抚衙门、布政司和按察司,却对调粮赈济、出兵弹压的哀求,连一点回应都没有。

  也不知道上面那些大官,有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

  再这样下去,全省必生民乱。

  若动荡波及贵县,皂班、快班、壮班那些家伙,多半望风而逃……那矿场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就在陈子履苦苦思索,应该怎么破局的时候,孙二弟前来禀报,新招的五十名壮士到了。

  他精神一振,大步来到大堂前。

  只见仪门之内,乌压压挤了数十人,个个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一看就是有功夫底子的好汉。

  眼见到县尊驾到,都规规矩矩的行礼。

  比懒懒散散的三班衙役,强太多了。

  孙二弟低声道:“刚给他们吃了一顿饱饭,现下有力气。”

  “很好。”

  陈子履大步走到院内,试了试提前备好的石锁,果然纹丝不动。

  心中暗赞:“好家伙,可真够沉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