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81章 烽火四起造反了

  早在大洪水之前,陈子履就曾想过,土司可能会造反。

  成立义勇营,主要为防瑶,打土匪只是顺带罢了。

  毕竟土匪占山为王,就很满足了,胆敢攻打县城者,是很少的。至少广西不多。

  土司则完全不同。

  群山之间,一呼百应,席卷全省,只在旦夕之间。

  别说县城,就是府城、省城,土司都敢打。

  前几年的播州之乱,叛军甚至一度打到成都,震撼整个西南。

  为及早防范,陈子履多次买通少民,前往大藤峡深处打探消息。可惜,每次都徒劳无功。

  如今,大藤峡瑶民果然反了,怎能让人不头疼。

  留守县衙的衙役们听闻,个个胆颤心惊。

  因为逃下山的僮民口中,这次瑶乱之声势,十分浩大。碧滩、紫荆、绿水等地的土巡检,全都响应了。

  据说瑶兵漫山遍野,成千上万。

  他们看到汉民就杀,就连亲近汉家的熟僮,亦被视为叛徒,一个不留。

  贵县境内的北山山脉,就是大藤峡右臂。

  历次瑶乱,土司兵都会攻打贵县县城。前几次,全靠卫所兵防御。

  如今卫所废驰,一卫七所加起来,还不到五百精兵。若瑶兵果真杀下山来,如何抵挡得住。

  两人纷纷提议,应遣快马前往南宁、横州、浔州等地通报军情,乞求援军。

  “当然要通报上官。不过,咱们也不能死等。”

  陈子履派出几个使者,星夜前往附近各城报信。

  然后让留守衙役前往各乡,通知属官、胥吏、三班衙役、巡检……所有吃公家饭的人,即时取消沐休。

  一日之内,全部回县衙,或各官署报到。

  又前往军营,找到喝得烂醉的甘宗毅,令他马上点齐乡勇,立即赶往银场。

  因为平天山属于北山群峰之一,距离出口不远。

  银场那么惹眼,很难不引起土司注意,兵锋所指,首当其冲。没有足够的兵丁防卫,十分危险。

  甘宗毅听说大藤峡瑶乱,吓得七魂不见六魄,脸都没洗,就吓醒了。

  他跑出校场,吹响银哨,口中高呼:“所有人,都别喝了。整队,整队……”

  随着尖锐的哨声响起,全城很快骚动起来。

  百姓放下饭碗出门张望,看到义勇营将士齐齐出城,都知道出大事了。互相一打听,得知发生瑶乱,更是陷入恐慌。

  住在城里的士绅们,纷纷打着灯笼,来到县衙打听消息。

  然后个个目瞪口呆,直呼大祸来矣,菩萨保佑。

  还好,瑶民似乎也要过年。

  除夕夜,只有小股瑶兵在矿场附近晃悠,甘宗毅带兵一到,他便跑了,没有大事发生。

  第二天,捕快、衙役陆续返回县衙,陈子履将他们分为四队,全部上城警戒。每队四个时辰,全天不间断巡逻。

  同时派出几个得力的捕快,前往各乡打探消息。

  又在城内划出一个空地,令未返乡过年的邻县民夫,全部带家眷进城,重新盖窝棚。逃难熟僮,同在此列。

  一通忙活,花费了两三天。

  还好贵县的冬天不算太冷,要不然这番折腾,非冻死一批人不可。

  随着探子陆续返回,瑶乱的前因后果,越来越清晰。

  原来在几十年前,有任浔州知府上书奏请,提议经过大藤峡的运盐官船,给土巡检留下一些盐货。

  此举本是缓解瑶民缺盐窘迫,安抚土司的权宜之计。

  哪知交着交着,就成了所有船只经过大藤峡,都要交买路钱,官船也不例外。

  最近广西钱粮十分紧缺,许巡抚查了查账目,发现每年竟向土司上缴二三千两,真是岂有此理。

  土巡检比王法还大怎么的?

  于是下令取消此例,不再给钱。

  当地土司吃惯这份安乐钱,哪里愿意放手,前几天发了狠,硬是扣着运盐船不让走。后来,还把一个随船的小官杀了。

  就这样,一不做二不休,就揭杆造反了。

  大藤峡其他土司看到汉人民乱,早就蠢蠢欲动,事情一出,全部举旗响应,就闹成了这样。

  陈子履心中痛骂,这许如兰真是其蠢如猪。

  你巡抚大人要撤销成例,可以。

  可你至少得派一营精兵,到附近蹲着,震慑那些贪得无厌的宵小。

  毫无防备,不出事才怪了。

  这下真是点了火药桶,不知怎么收场。

  又过了几日,贵县这边没出事,邻县倒出了大事。

  数千瑶民沿江而上,进攻武靖州城。武靖知州本就是瑶官,眼见支撑不住,便投降了。

  周边瑶寨见攻下城池,深受鼓舞,全都动了起来。紧接着,就连一些生僮、苗民,亦有参与其中。

  几日之内,柳州府、梧州府、郁林州、南宁府,山上插满反旗。数个小县城相继沦陷,人心惶恐不安。

  有些胆子大的土司,已经开始窥视府城了。

  就这样,一场小小的风波,竟酿成波及半个省的大动乱。举事的土司少民,恐怕十万不止。

  陈子履知道这次翻天了,通令各乡村落,抓紧整修寨墙,打造兵器,操练弓兵。

  同时,再也不顾得观瞻,向铁匠一口气定了200把钢刀,300个矛头,召集修路民夫,开始操练。

  这日,韦金彪匆匆忙忙赶回县衙,一进大堂便扑倒在地,叫了起来。

  “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慌慌张张的,到底什么事?”

  “瑶兵来了,瑶兵快来了……”

  陈子履大吃一惊,连忙让韦金彪细细说来。

  韦金彪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半天,总算把事情说清楚了。

  原来,昨夜一个瑶使秘密来到绵村,找到韦族长,劝他里应外合,一起把银场占了。

  绵村最近几个月,光卖柴薪和草木灰,就赚了一百多两银子。那些在银场干活的青壮,更是每人拿到好几两工钱,过了个肥年。

  过上了好日子,谁肯掺乎造反的事,韦族长当场就拒绝了。

  那瑶使痛骂绵村僮是叛徒,大王们不会坐视容忍。

  等大军一到,银场连带村子,均要夷为平地。

  陈子履冷笑不已:“好呀,终于找到咱们头上了。”

  韦金彪小心翼翼地问道:“银场的数百矿丁,是不是先撤回城里来?”

  “撤?撤了咱们吃啥?”陈子履不以为然,“咱们花了二万多两银子,才办成如此规模,他们一句话就想夺,做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