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徒弟和船夫
在集市上买了纸笔,又给黛玉抓了几副药,然后郑阳便带着她离开,往小二所言的小渡口赶去。
长江广阔物产丰富,沿岸靠水吃水的人也多,要找一艘船其实不算难。
在郑阳往所谓小渡口赶时,才到半路就听到有呼喊声,而且还是女子尖叫的声音。
“郑大哥,出什么事了?”黛玉心情紧张,面露疑惑问道。
郑阳把手放在刀柄上,将黛玉护在了身后,迅速躲进了一旁草丛中。
这突然就往草丛里钻,黛玉哪经历过这种阵仗,下意识的就尖叫出声来。
好在声音不大,被远处的惊呼声盖住了,这才没被那些人发现。
透过草丛,郑阳看见前方有七八名贼人,拖着几个女子往江边在走。
“郑大哥,那些女子……她们是被贼人掳去了?”黛玉也看见了,此刻面露惊惧发问。
她这高门大户的小姐,平日只为些花啊草的伤感,哪里会知道世间之疾苦,强抢民女之事不但真实存在,且手段如此粗暴蛮横。
抓紧郑阳衣袖,黛玉纠结之后问道:“郑大哥,她们……好可怜。”
黛玉这话说得委婉,郑阳虽听懂了其中意思,但却没太大兴趣出手,只因此刻后方有几名青壮已追了去。
“想来他们,应该能把人救回来,如今咱们也朝不保夕,便只能先顾自己了。”
虽然郑阳这话说得有理,可黛玉还是觉得心里难受。
看到那些被掳走将有厄运的女子,便让她想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自是有些感同身受心有同情。
可是劝郑阳去杀贼犯险,黛玉却实在开不了口,只因人家已帮她够多。
然而,当听到前面打起来,传出“八嘎”这个词时,郑阳便从草丛里站了起来。
刚才过去的贼人是明人装束,但听声音怎么是日本人?郑阳一时弄不明白。
“你在这里不要动,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知道郑阳是要去救人,虽然一个人待这里害怕,但黛玉还是立马应下。
“好!”
随后郑阳抽刀出鞘,以最快速度往前飞赶了去,绕过一片遮挡视线的芦苇荡,郑阳就看到了前面对峙厮杀的情形。
随着他靠近,声音听得更清楚,便可以确定那些贼人,真的是伪装起来的倭贼。
方才过去的青壮有五人,眼下已有两人被砍倒,余下一人还在横冲直撞,另外两人则是散左右为其掩护。
让郑阳意外的是,横冲直撞那人虎背熊腰,只凭手中一杆长棍,就能压着对面四五个倭寇打。
也幸亏是有这人在,否则其余两人早就被躺地上了,即使如此他们三人情况也很危急。
“倭贼受死!”
郑阳提刀攻出,直接往人多的地方闯了去,登时就如猛虎冲进羊群。
他还是保持了以往风格,走到哪里便是碎肢乱臂齐飞,血水四溅人头横飞。
按照北司的评级,这些倭贼中有两个三等好手,其余都只能称得上练家子,在他面前是完全不够看。
全程只用了一分钟,七名倭贼全都得死得不能再死,而郑阳则是扯了其中一人衣服,擦干了手中沾满血水的刀子。
此刻,包括被掳走的女子在内,所有人都已是目瞪口呆,刚才发生的一切实在太让人震撼。
当然,他们在震撼之后,很快便都呕吐起来,只因现场实在太过血腥。
唯有那雄壮少年,正跪在一个女子尸体面前,痛哭流泣伤心欲绝。
没错,刚才那横冲直撞的汉子,郑阳近了看才发现很年轻,甚至比他年纪还要小。
郑阳收刀入鞘,掉头飞速往黛玉方向赶去,他怕耽搁久了黛玉那边出事。
好在没什么意外,他与黛玉顺利汇合。
在跟黛玉讲明情况后,他二人便继续赶路,哪知他俩没走多远,刚才被救那些人就追了来,然后一个劲儿跟郑阳磕头道谢。
郑阳将众人扶起,村民们又邀请他一路回村,说是要好生的招待答谢他。
尤其那雄壮少年,一连给他磕了十几个头,一面感谢他为母亲报仇之恩,同时还请求说要收他为徒。
“收你为徒?”郑阳大感意外。
方才他已问过,知道这少年才十四岁,也就比郑阳小三岁而已。
这样的年龄差异做师徒,说出去了也只会被人笑话。
郑阳随即劝道:“拜师就不必了,答谢也不必了,往后好生过活,才是正理!”
“好汉,大牛他爹两月前被倭贼杀了,今天他娘又遭倭贼所杀,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你就可怜……收下他吧。”
村民们是真为大牛着想,所以才希望郑阳把他收下,跟着他这样有本事的人,至少大牛可以混口饭吃。
然而大牛却没这些心思,他想的是如果自己有一身好武艺,爹娘或许就不会死了。
眼下父母皆去,他现在便只有一个心思,便是要给父亲报仇,这些人如今活着。
大牛性格憨直,此刻只一个劲儿的磕头,看得一旁黛玉都心疼得很。
但是她没说一句话,收徒这种事应该尊重郑阳心意。
“小兄弟,你快起来,我只有些微末本领,实在是教不得你。”郑阳婉拒。
在场村民叹息之余,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盘算着以后先接济大牛,待其长大明事理后再作打算。
“诸位,答谢也不必了,可否帮我找一艘船?银子都好商量。”
听到郑阳要船,现场众人议论起来,很快有人出言:“倭贼就是坐船来的,如今船就停在那边,好汉若不嫌弃倒可一用,如此也可省下租船银钱。”
随即有人说道:“用倭贼的船?怕是不太好……”
“这不是省事嘛,就在河边停着,不用也是白不用。”
“什么倭贼的船,还不是抢的别人,咱们抢回来是正理。”
众人议论之时,郑阳便让众人带他去看,几分钟后他便看到了那艘船。
那是艘不大不小的客船,停在江边随浪起伏,用一根绳子拴在石头上。
上船简单查探后,郑阳便觉得此物可用,随后便下船让村民帮忙找船夫。
驾船是技术活儿,反正郑阳弄不来这个,为保赶路顺利他就得请人。
这时有村民道:“让大牛去吧,他力气大也驾过船,正好报答好汉恩情。”
郑阳犹豫了下,最终便答应了下来,因为这大牛性格憨直,相对来说更可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