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昏君开始的无限战争

第71章 洛阳之战

  董璜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小心驶得万年船。

  “命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率军两千人,向上游查看,命于禁所部先率一万人过河,入陕县做准备!”

  董璜调整了作战计划。

  董璜觉得,以郭子仪、李光弼之能,再不济也能够守住洛阳吧,只要他能够守住洛阳,那么等大军过了青龙涧,安禄山所部就只有败亡一途。

  【朕一生唯谨慎!】

  董璜颇为自得,忍不住以诸葛亮自比。

  董璜的谨慎,也的确救了他一命。

  王伯伦、李椿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在香积寺之战前的战斗中,带着两千人达到了谓桥,乘胜至苑门,最后因为后援不至,又被贼人前后夹击,这才败亡。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董璜还特意让二人带上了驮马,两千余人顿时变成了骑马步兵,飞速向青龙涧上游搜寻,并派出斥候广泛侦查。

  青龙涧上的堤坝根本就瞒不住,王伯伦、李椿随即勇猛的向守卫堤坝的叛军发动了进攻。

  叛军此时没有接到决堤的命令,又因为安禄山主力撤退和唐军的突袭而慌乱不已,最终竟然众不敌寡,被王伯伦、李椿二人击败。

  王伯伦、李椿二人随即开始一面缓缓放水,一面通知董璜情报。

  董璜大军遂得以平安过河,主力向安禄山军团逼近,骑兵主力则牢牢跟上了安禄山军团。

  得知唐军到了这种时候竟然还小心的派出部队进行侦查,并且夺回河堤之后,安禄山便知道自己的计策被看穿了,于是,在董璜军主力还没有赶到前,即命令军队全军出击,进攻郭子仪所部。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郭子仪竟然直接玩起了敌进我退,虚晃一枪后便撤退到了了之前安好的扼守洛阳要道的营寨中,与洛阳城守军互为犄角,根本就没有跟他野战的意思。

  郭子仪很清楚,安禄山所部还是有骑兵优势的,他的兵少,未必能够必胜;更何况,这种时候,也该给英明神武的陛下一个表现的机会了。

  安禄山无能狂怒,但这个时候也只能够安营扎寨,因为他的大军也已经折腾了一天了。

  其实,安禄山很清楚,面对唐军的两路夹击,失去后勤的大军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抛弃步卒,带着骑兵逃跑,但问题是,他不甘心啊!而且,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骑不了马了。

  毕竟,哪有瞎子骑马的!

  可如果他不骑马,只是坐在马车里让骑兵护送的话,恐怕这些慕强的骑兵们立刻就会意识到他的虚弱,把他抛弃。

  安禄山也很无奈。

  他只希望休息一晚上后,自己的视力能够恢复一些。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已经等不到明天了。

  他的儿子安庆绪已经与心腹严庄、李猪儿达成了一致。

  其实,在今天安禄山提出水攻之计的时候,严庄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没有急着下注的,但当安禄山的水攻之计被破解后,严庄就知道,再不行动,一切都晚了。

  他找到了之前就有不满的安庆绪以及李猪儿,开门见山道:“此战已无胜算,若不撤退,必死无葬身之地。”

  “为之奈何?”

  安庆绪一脸慌乱。

  李猪儿却早已经猜到了严庄的打算。

  “带骑兵突围,五万骑兵在手,则一切尚有可为。”

  严庄说道。

  “可是父皇……”

  安庆绪有些畏惧,显然他也知道安禄山不可能骑马了。

  “陛下病疾,龙驭宾天前传位于殿下,命太子带领精兵突围。”

  严庄阴恻恻的说道。

  “这……这……”

  安庆绪已经猜到了严庄的打算,但还是有些犹豫。

  “勿迟疑,悔之晚矣!殿下还不是太子呢!”

  李猪儿也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在见安庆绪之前,他已经与严庄达成协议,事成之后,严庄主外他主内,二人共同架空安庆绪,瓜分大燕权利。

  “好!”

  早就对安禄山有了杀意的安庆绪终于点了点头。李猪儿说的没错,他现在只是晋王,还不是太子呢!但是今天事成之后,他可就是皇帝了。

  是夜,安禄山被三人所弑。

  严庄、李猪儿护送安庆绪到骑兵大营,拿着兵符诏书宣布禄山传位于晋王庆绪。

  安庆绪随即夺取骑兵军权,率军连夜东逃。

  董璜军团骑兵及郭子仪部骑兵立刻追击,本来就士气低迷的叛军大溃,大量骑兵求饶投降。

  得益于董璜先前的攻心之计,他们都认为投降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既然如此,那还逃个鸡毛啊。

  唐军追叛军到武牢关,武牢关却早已经向郭子仪投降。

  安庆绪无奈之下南奔,结果又被骑兵追了一阵,李猪儿死于乱军之中。

  安庆绪仓皇之中,只能够入山而逃,结果却被已经逃够了的手下刺杀,领了人头去向唐军骑兵投降。

  结果,这几个叛军骑兵却又被追击的唐军尽数斩首来了个黑吃黑——击杀安庆绪这样的大功,还是兄弟们自己掌握为好。

  另一边,混乱无比的叛军步兵大营,不知道何时潜回来的严庄,却打着安禄山的名义聚将,随即派兵将十几名赶来的安禄山心腹尽数诱杀,而后带着安禄山和这些将领的头颅,命人敞开营门、放下武器,向董璜投降。

  原来,不论是谋划刺杀安禄山还是诱使安庆绪逃跑,都只是严庄为了明哲保身而想出来的毒计罢了。

  严庄这个历史上唆使安禄山叛乱却又最终平安在大唐王朝上岸的谋主,从某些方面说倒也颇具贾诩的风采。

  董璜自然要千金买骨,厚待严庄,其余的将士,也大都没有苛待。

  对董璜而言,这些人哪怕是刨了李家祖坟,也完全可以原谅。

  毕竟,董璜又不是真正的李家人。

  况且,就算是真正的李家人,这个时候也知道该怎么做。

  总而言之,至此,一场董璜都做好了旷日持久大对峙准备的决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虽然没有酣畅淋漓战损率高达六七成的对砍,但是这才是最符合战场常态的。

  长平之战也不是正面砍翻了赵国四十万大军。

  真正的古代战争就是这样,对峙可能旷日持久,但决胜可能仅仅是一个瞬间、一场意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