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有无异议?
反正作为人。
天个人非常支持荀子的人性恶论。
从来都是以最大恶意警惕所有人。
手足兄弟也好。
父母亲人也罢。
哪怕是枕边人都有可能突然背刺。
天心里面从来没有绝对信任的人。
所以。
天虽然同情且可怜中原六国的黔首,但不会认为这些黔首都是心善之人。
心善之人在这个残忍世道活不下去,能活下来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且天很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别拿利益考验人。
人是最为经不起考验的,人性亦是如此。
与其收拾烂摊子,不如提前打好预防针。
譬如现在。
在百越重甲士卒冰冷森严的秩序中,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琅琊港口的码头工人老老实实卸货,七国商人也跟在齐国官员和百越官员后面有序的排队。
十几万吨的货物,不是十几斤货物,自然是不可能一股脑乱卸,需要按照七国商人提交的采购商单,依序从大船上面卸货,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
不同于之前中原七国。
其实只有五国能采购。
韩国和楚国商人只能走地下黑市,从七国其他商人手里面高价购买。
如今随着天解除了通商禁令之后,韩楚二国商人也能买到第一手价。
“赵国商人赵氏,采购白盐五万斤,白糖五万斤,白纸三百斤,茶叶三千斤,水果罐头一千箱..........”
赵国商人是第一个,由于赵国缺盐又缺糖,在盐糖方面采购方面,一向位于七国之首,为了防止盐糖不够,所以也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位置。
至于白纸,赵国由于君王比较昏庸,对于白纸不怎么看重,足够王室和王公贵族的子弟用就差不多了,倒是对于茶叶和水果罐头情有独钟。
“请稍等,容我等片刻,核算总价!”
齐国官员和百越官员,各自都拿着一个算盘,正在摆弄手里的算盘,不停计算赵国商人的贸易总价,周边还有两排百越和齐国文官分别如实记载交易细节。
由于七国贸易之间的巨大利益链条,天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心下面人,他拜托法家之人设计了一系列,防止下面人用假账糊弄上面人一系列严苛的防范措施。
或许这样也不能完全杜绝贪腐问题。
但有规矩总比什么规矩都没有要强。
大约几十个呼吸过去。
齐国官员和百越官员都计算出了总价。
并当场让在场的文官如实记载了下去。
这些贸易账本。
回去都要入库。
一旦出事。
两国官员全都要掉脑袋。
还是一群人一起掉脑袋。
所以无论是齐国官员亦或是百越官员。
乃至记载的两国文官都十分小心翼翼。
“货物总价为五万万刀币,有无异议?”
齐国官员在账单总额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籍贯。
在周围所有人的见证之下封入了一张火漆的信封中。
“货位总价三亿天元通宝,有无异议?”
不同于中原七国总喜欢用万万代表亿,意喻无限大,天自然是怎么习惯就怎么来,直接把个十百千万后面的亿代替了万万。
百越官员对于百越共主天下达的决定,自然是没有任何异议,也不敢有任何异议,而且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七国有七国的文字。
七国有七国的货币。
百越自然也该有自己的文字和货币。
没必要处处都要跟着中原七国去学。
“二位大人,在下无异议,还请二位大人为齐国商队带来的五千汗血宝马和三千头牛,一万头羊估价,正式结算此次贸易。”
赵国商人再一次呈上了一份估价文书,由于七国货币不统一,自然无法互相交易,对方也不可能接受,所以只能以物换物。
不过即使是以物换物。
也得是估价之后才行。
只有双方都满意对方的估价,才能继续以物换物。
总不能用一口铁锅,就想换走草原十几头牛羊马。
这种不对等的暴力生意。
除非有绝对的暴力压制。
否则。
最多只能做一次。
长期根本做不久。
“又是五千匈奴战马,你们到底在草原抢了多少马?”
齐国官员有些没憋住,五千战马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已经是第三次上千数量级的汗血宝马了,而且都是凶悍的战马。
赵国怕不是一直都有大军在外面疯狂掠夺那些草原部落的战马吧?
汗血宝马,又名大宛马、天马。
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好,行动敏捷,步伐轻快灵活。
只是汗血宝马,性情执拗、暴烈,只是不太容易驯服。
不过。
汗血宝马一旦成功驯服之后,性情温顺,特别忠实于主人。
同时汗血宝马比较适应干燥炎热的气候,很适合南方气候。
最重要的是。
汗血宝马可以长时间不进食、不饮水,尤其适合长途奔袭。
后世蒙古人之所以一路杀到欧洲,最大功臣就是汗血宝马。
其汗如血。
其马性烈。
“大人误会了,一直抢.......没有那么多马,我们只是让那些草原部落帮我们养马。”
赵国商人不可否认,初期确实是抢了不少草原部落的马,但这种事情不能一直干。
一直在草原抢东西。
人怕是都要跑完了。
如今赵国只是利用一部分的盐糖茶,再加上亿点点武力威胁,控制草原部落给他们养马而已。
甚至于赵国还会主动保护这些被控制的草原部落,免得他们一不小心被草原其他部落掠夺了。
“牛羊也不少,怕不是匈奴遭了殃,东胡那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百越官员也感叹了一句。
春秋战国时期。
草原部落从来就不是威胁。
且一直都是被掠夺的对象。
如今燕国虽然衰弱了,但赵国的脊梁骨也被杀神白起打断了,但只是掌控草原部落问题还不大的,远没有成长为后世大汉帝国那不可无视的威胁。
所以这个时候草原威胁论,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尤其是在赵国王室心里面,草原就是自己后花园,没钱没粮了就可以去找草原部落借点粮草回来。
至于长平之战为何没去借。
那时候赵国为了抵抗秦国就已经倾尽国力。
真的已经没多余力气去找草原部落借粮了。
如今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距离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十八年是一个轮回。
也是一代人的更替。
恰好赵国新一代人成长了起来,要不然如今的赵国怕是也没能力三番两次去找草原的朋友们借战马。
只是。
四十万青壮死后断掉的脊梁骨。
十几年一代人还远远不够愈合。
如今的赵国。
很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