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吕布,天降一本三国志

第18章 天子密诏

  陈宫府内。

  陈宫看着边让主动来寻有些奇怪,却也不能把人拒之门外,只能先把人引入府中。

  “公台兄,深夜来寻,实在冒$昧。”

  二人入了内室,边让主动开口。

  只是烛火映照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深邃。

  陈宫微微颔首,宽大的衣袖拂过案几:“文礼兄客气了,只不知此来有何要事相商?”

  边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顿了顿,才缓缓开口:“公台兄,可知朝廷诏令已下,使吕布为兖州牧?”

  陈宫本正端茶要饮,没想这边让直接开门见山来问,顿时手指开始在杯沿轻轻摩挲,做思量之状。

  明显也是在思考…想着如何应答。

  看来确实,这陈宫没什么急智。

  每次应对,都要好好计量一番才可。

  不过只要给陈宫时间,似乎倒是能想出应对的法子。

  却听陈宫道:“董卓霍乱朝廷,此时下的天子招令,如何能当真?”

  边让冷笑一声:“天子所在,安得不能当真?”

  说着,他忽然倾身向前,“公台,你我相识多年,今日只问你一句,你可曾后悔迎曹操入兖州?”

  陈宫的手微微一颤,茶水溅出几滴,在案几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他抬眼望向边让,只见对方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文礼兄此言何意?”

  陈宫放下茶杯,声音中带着警惕。

  室内一时静默,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边让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缓缓展开。

  “这是天子密诏。”边让的声音压得极低,“吕布已被任命为兖州牧,请吾等有识之士,早归吕布,早归朝廷!”

  陈宫猛地站起,案几被撞得摇晃,酒盏倾倒。

  “这…这不可能!”

  有没有天子诏书,那是完全两个概念。

  要是有天子诏书,那曹操就是反贼,自己就是乱臣贼子!

  “白纸黑字,天子印玺。”

  边让看陈宫如此表情,接着高呼。

  旋即将诏书推向陈宫道:“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兖州非其所治,其占此地,乃窃取国土!”

  陈宫的手指触碰诏书,感受到那冰凉的质地。

  他的脑海中闪过曹操初入兖州时的情景——那时他们并肩而立,以为找到了能够匡扶汉室的明主。

  “吕布…”陈宫喃喃道,眉头紧锁,“其人反复无常,如何能托付州郡?”

  边让忽然笑了,那笑声中带着几分讥诮:“公台啊公台,董卓暴虐,至少还知道侍奉天子。”

  “如今天子既然使吕布为兖州牧,我等身为汉臣,难道不该奉诏行事?”

  陈宫感到一阵眩晕。

  边让的话语像一把利刃,剖开了他长久以来的矛盾。

  他想起曹操前头全然信任荀彧的样子,又想起吕布背弃丁原的前科。

  “我需要好生思量…”

  陈宫最终说道,声音干涩。

  边让收起诏书,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踌躇犹豫,只会坏了大事!公台,兖州的士人都在看着你!”

  说着,边让大概也觉得不能说的太狠,顿了顿,又缓和了一句道:“吾等既为汉臣,自当为天子效力。古有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今日天下大乱之时,更要吾等忠汉之士,戮力同心!”

  说罢,便是再不多说,转身而去。

  …

  边让走的毅然决然,让陈宫的心思却安定不下来了。

  送边让离开之后,陈宫只觉得夜风凛冽,抬头望向晦暗的月亮,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巨石。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改变兖州乃至天下的格局。

  回到屋子里头,陈宫独坐案前,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想起初遇曹操时,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曾对他说:“愿与公共扶汉室,还天下太平。”

  可如今天下的不太平,某种意味上,也是因为军阀割据。

  脑子里,边让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侍奉天子…迎接吕布…”

  “哎!”

  终究,难以下决断的陈宫长叹一气,一夜过后,也未能决定该何去何从。

  只打算…再看看再说。

  结果却没想到,次日就接了令,曹操以其为使,要去潼关见吕布,打探虚实去!

  …

  陈宫搁那纠结的时候,吕布已经带军到了潼关。

  不过虽然吕布不纠结,但他心情不是太好。

  为何?

  因为长安传来消息,董卓还没把王允给杀了。

  这事吕布觉得就不对了。

  怎么还不斩草除根呢?

  直接杀了干净,才是应该做的啊!

  不过他也知道,董卓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如此做法,怕是有什么变故。

  这一下吕布就有些小慌了。

  所谓夜场梦多,可别到时候又出什么意外,王允倒是没死,相父却是死了。

  有心想去人劝说两句,叫董卓早日下手,却又担心董卓是另有打算。

  于是便找贾诩商量…

  吕布做事,向来说干便干。

  既然要找贾诩,自然不管黑夜白天,直就去了。

  幸好贾诩尚且未歇,这几日也习惯吕布时常来问计。

  看着吕布来造访,贾诩放下笔,脸上挂着惯常的淡然微笑道:“温侯深夜造访,不知可有何要事?”

  吕布直接坐在贾诩对面,压低声音道:“文和先生,我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

  贾诩为吕布斟了一杯温酒,示意他继续。

  “王允那老儿行叛逆之举被拿了,为何相国迟迟不动手?”吕布一口气饮尽杯中酒,眼中闪烁着困惑与不耐,“依着相国个性,早该人头落地了!”

  贾诩闻言轻笑,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温侯以为,太师为何不杀王允?”

  吕布道:“便是实在想不明白,才来寻先生相问。”

  贾诩自入吕布军中之后,的确发现吕布对自己极为信任。

  正如其所言,是有计必依。

  便毫无保留道:“太师乃是在测试群臣的忠诚而已,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军吏杨帛、宋果…朝中大小官员,与王允亲密者不知几何!”

  “太师不杀王允,也是看这些人如何表现罢了…”

  吕布听着倒愣住了,这怎么整了一波人,还有一波人啊!

  莫不是…杀都杀不干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