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父女谈话第二弹
女儿的回答,没有让蔡邕特别满意。
眼下他又急切地追问:“你去送了些什么,可一一说来。”
蔡琰不敢迟疑,便是一一说了明白,只是话说了一半,顿时就见父亲脸色大变。
“什么?”
“你去送了《劝学》拓本?”
蔡邕闻言,脸色瞬间煞白。
他踉跄后退两步,扶住书案才稳住身形:“坏了...坏了...”
“父亲何出此言?”蔡琰连忙上前搀扶,“女儿送此书,也是愿温侯多学一些罢了!”
“你不明白!”蔡邕声音发颤,“吕布心高气傲,安得是你一个小女子,能要他劝学的!”
“你自视清高,却到底也应该清楚温侯府的厉害,那是能把你婚约都给毁的人物,如何是你能劝说的!”
蔡邕瞅着是被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给吓坏了!
这话说的,明显也是多多少少的有些失态了。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诧,随即恢复平静:“父亲是说吕布会因此生气?”
蔡邕沉重地点头:“吕布新掌朝政,心高气傲,你如此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
窗外,一阵风吹过庭前翠竹,发出沙沙声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蔡琰忽然轻笑一声,却道:“父亲不必担心,我与严夫人感情甚好,吕布只要听他夫人言语,自然不能为难我们!”
说着一顿,却终究还是说出了心里话道:“吕布...空有匹夫之勇,不足为惧。”
“琰儿!“蔡邕急忙制止,“慎言!那吕布耳线遍布长安,此话若传出去...”
“父亲怕什么?”蔡琰说着好像更是轻松了一些,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轻轻展开,“女儿不过一介女流,吕布再猖狂,难道还能强抢大臣之女不成?汉室虽衰,礼法尚在。”
蔡邕看着女儿沉静的侧脸,心中既欣慰又忧虑。
蔡琰自幼聪慧过人,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性格更是外柔内刚。但正因如此,他更担心她会因刚直而招祸。
“礼法...”蔡邕苦笑,“董卓废立天子时,礼法何在?吕布刺杀丁原时,礼法又何在?如今这世道,强权即是公理。”
蔡琰将竹简放回原处,转身正色道:“那父亲打算如何应对?”
蔡邕沉思片刻,忽然问道:“你与卫仲道近日可有来信?”
蔡琰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自退婚之后,自然再无消息。”
“这样...”蔡邕踱步到窗前,望着院中盛放的海棠,喃喃道:“或许该让你暂时离开长安...”
蔡邕敏锐的察觉出了一丝丝的不对劲。
然蔡邕敏锐察觉不对劲,蔡琰却毫无所觉,疑惑不解急步上前:“父亲,这事情真的到了如此地步?”
蔡邕转身凝视女儿,忽然摇头道:“为父无能,却不能叫你冒险...”
蔡琰连忙跪下:“父亲何出此言!天下乱离,非父亲之过。女儿虽不能如男儿般上阵杀敌,但也愿与父亲同生共死。”
“再说...只是误会而已,女儿几番示好,不至于如此。”
蔡邕扶起女儿,长叹一声:“罢了!眼下只有你与爹爹一同去一趟温侯府,看看吕布到底什么心思再说。”
“父亲不可!”蔡琰急道,“吕布若是有怨,如此正中吕布下怀。不如...”
蔡琰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不如女儿主动去见一见。”
“绝对不行!”蔡邕断然拒绝,“那吕布眼下不仅凶残,更是心机甚重,你一个女儿家...”
正说话间,忽听门外管家高声禀报:“老爷!宫中来人,说陛下有旨意!”
蔡邕与蔡琰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这个时辰传旨,绝非寻常。
“为父去去就来。”蔡邕整理衣冠,又低声叮嘱,“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要出面。”
蔡琰点头,目送父亲匆匆离去的背影,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
窗外,暮色渐沉,一场春雨悄然而至,打湿了庭前的青石板。
前院传来宣旨太监尖细的声音,蔡琰听不真切,只隐约捕捉到“匈奴”、“种大夫“等字眼。
不知是什么事...
但…应该是和今日朝堂之事有关。
而从父亲朝会回来的反应来看,今日朝会事情…怕是很麻烦。
她缓步走到书案前,展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却迟迟未能落下。
墨滴在纸上晕开,如同一只窥视的眼。
而就如这墨滴,蔡琰心里也是极为不安定。
…
蔡邕跪在府邸前冰凉的青砖上,额头触地,双手却止不住地颤抖。
天子诏书由小黄门诵读的声音在耳边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锤子般敲击着他的耳膜。
“...特命侍中蔡邕、议郎种劭共查匈奴内应一事,务必肃清朝纲,以靖边患...”
蔡邕的呼吸几乎停滞。
此事朝堂之上不是说完了么?
怎么又落到自己头上了?
“臣...领旨。”
蔡邕艰难地叩首,接过那卷沉甸甸的诏书。
丝帛入手,竟似有千斤之重。
他机械地站起身,耳边嗡嗡作响,连小黄门走到身旁都未察觉。
回过神来,蔡邕才反应过来,赶紧摸出一些钱财,递给小黄门道:“这陛下…怎么忽然就把此事又交了我手中?”
小黄门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才压低声音道:“公有所不知,此事...乃是朝议之后,温侯特地寻相国说的。”
说着,那小黄门的面上,竟然还显出了几分怜悯的神色。
却道:“此事...蔡公可要放在心上。”
蔡邕紧攥诏书,指节发白:“原来如此...竟是问候所言。”
小黄门言至于此,也不多留,那是拿了钱财就走了。
只留下蔡邕接了这烫手的山芋,只感觉一阵喉咙发涩。
眼瞅着吕布那是真没打算放过自己,蔡邕一想,那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若是逃不过…真也只能面对。
本不想叫女儿去见吕布…眼下却不得不去了。
若是不去,待吕布一旦出兵去找匈奴人,只怕就没机会再找吕布说说好话了。
而在蔡邕心里,终究还是没觉得吕布…会太过为难他。
眼下之所以如此,还是“劝学”惹出的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