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吴三桂求救于满清
闯军头领周祚鼎、赵应元所率六百多人走到霸州境内时,遭遇到近五千匪徒围攻,虽奋力搏杀,终因寡不敌众而导致全军覆没。
此次河北行动结束之后,战训部做出书面总结上报将军沈度。
经沈度将军批准,全军对在河北行动中表现突出的辅助第一大队、辅助第三大队做出表彰,荣立集体三等功。
对于表现差的第七大队等并没有点名批评,而是希望通过表彰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达到促进目的。
只是在战报中提到战术粗糙,要求各部总结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是人都爱面子,虽然是辅兵军事行动,没有受到表彰的主战旅长都有些抬不起头来,太丢人了。
虽然接下来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小规模行动还是有的,河北部分“土匪”几乎迫近天津。
天津已经在大顺军掌控之下,只是大顺军队大多集中在京师,这里仅有小部分军队。
沈度自然不会放过天津,土匪嘛,抢你没商量。
重要的是,城内有大量粮草物资决不能便宜满清。
但是,他暂时不想节外生枝。
毕竟天津距离京城太近,李自成大军还没有离开京城,山东军队目前的实力还不敢招惹大顺军。
所以沈度在等时机。
崇祯下令天下兵马勤王,特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令率兵进京勤王。
吴三桂率军5万(吴三桂关宁铁骑4万,山海关总兵高第部1万)来援,16日抵达山海关抵达。
20日行至丰润时,突闻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而亡,遂掉转马头,回驻山海关,再做考量。
李自成大军进驻京师后,马上就派人到山海关去招降明朝的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山海关总兵高第。
吴三桂等人认为天下大势已定,况且李自成开出“许以父子封侯”的条件也算优厚,因此决定接受招降。
随后,吴三桂便奉李自成之命,率部由永平府前往北京朝见新主。
三月二十六左右,吴三桂率部行至河北玉田县时却突然改变主意,带着军队急速奔回山海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了李自成派到山海关接管防务的唐通(原明朝密云总兵,李自成攻克居庸关后投降)。
原因嘛,估计是得到了消息,刘宗敏把他的女人陈圆圆霸占了。
唐通兵力远不及吴三桂,再加上猝不及防,很快便落败,带着残部退到离山海关不远的一片石。
吴三桂则重新占据了山海关。
唐通兵败求援,李自成不以为意,并不召见刘宗敏等大将商议,仍旧只是派兵驰援而已。
而且大臣李岩上书:“不必兴师,只需遣官招抚,封侯拜爵。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
这人呐,一旦精虫上脑容易误事。
皇宫内美女如云,李自成太忙了。
包括刘宗敏、李过等人也享受了不少皇宫大内里的嫔妃美女。
李自成不上心,吴三桂却铁了心要反。
吴三桂率兵相继击败来援各军,4月12日,吴三桂大发檄文,遍布京师周围,”约士民缟素复仇“。
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重新拾起为崇祯报仇的大旗,誓与大顺为敌了。
到此时,李自成才感到事情的严重,但是,已经晚了。
于是,李自成决定率军亲征吴三桂。
至于河北南部闹匪患,李自成多多少少也会传到他的耳朵里,但直接被他无视了。其一匪徒只是疥癣,他不会重视,其二,大顺军有更重要的事情,光是一个吴三桂就够他忙的了,哪里还管河北匪患。
李自成带去山海关的兵力约为十万,这支军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多年,是大顺军中的绝对精锐。
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约有五万,但考虑到明末军中家丁制度盛行,真正能堪一战的只有少数家丁部队。
所以大顺军相较吴三桂的军队还是具有很大优势。
听闻李自成亲自带兵来讨,吴三桂惊惧,逐与当地士绅商议对策。
当地士绅皆劝其死战,并主动为吴三桂招募兵卒,提供粮草钱财,犒劳将士,歃血为誓,一致决心与李自成死战。
不仅如此,士绅们还主动请求“东乞王师”“西说贼缓师”。
意思就是士绅们去向东请求王师来援助(王师指清兵),而另外再派人去向西给李自成军使绊子。
李自成因此事果然在路上耽误了几天,为吴三桂等来清军赢得了时间。
山海关位于清、顺两大势力之间,吴三桂杀回山海关,显然就是与大顺政权决裂。
因此,摆在他面前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投降满清。
此时多尔衮早已听说大明京师陷落,崇祯自缢,在是否入关问题上犹豫不定。
洪承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兵之强天下无敌,将帅同心,步伍整肃,流寇可一战而除,宇内可计日而定矣······况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
作为资深剿匪专家,洪承畴比李自成还理解李自成。
洪承畴不仅准确评估李自成的实力,还预言了李自成的失败以及失败之后的疯狂举动。
这种恐怖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比李自成的智囊牛金星、宋献策之流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于是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多尔衮不再犹豫,快马疾风,铁骑奔驰南下,开往边关。
路上接到吴三桂来信,多尔衮更加心花怒放。
多尔衮让吴三桂探听山海关局势,待吴三桂书信再至,多尔衮率军连夜南下,驰援山海。
据记载,“三桂催促急,清兵日夜疾驰200里。”
清兵连续强行军,从4月9日出发,最终于4月21日晚抵达山海关外。
而李自成军在21日就已经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交战。
石河之战爆发,战况十分激烈,吴三桂一部被迫投降,余下各军也伤亡极大。
探知大顺军战斗力强悍,不易对付后,多尔衮决定慎重出兵。
22日,吴三桂军与李自成军再次交战,多尔衮按兵不动,率清军在远方欢喜岭观战。
吴三桂则精锐尽出,无不以一当十,但大顺军战斗力强悍,导致吴三桂兵力死伤过半,且三面受敌,局势非常不利。
吴三桂兵东西驰突,贼众亦左萦而右拂之,阵数十交,围开复合。
李自成按辔冈上,见有骑兵出三桂旁突阵而入者,李自成麾后军益进。
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昧,吴三桂军艰难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