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法统
二人唇枪舌战,陆焕明显落了下风。
他当然不甘心,想要找回场子,坚决不让对方牵着自己鼻子走。
“刘大人,有关勤王事宜,具体详情本使者并不太清楚,暂且不表。刚才本使者问的问题,刘大人似乎并没有正面回答,为何没有见到济南巡抚王公壁,反倒是刘知府不在莱州任职,反而来到济南巡抚衙门。”
刘崇德心里暗笑,到底放不下啊,转了一圈又回到这个话题。
其实老夫早已回答,只是你不想往深里想而已。
“你说的这件事啊,其实刚才的话说的足够明白,老夫不相信陆大人心里不清楚。有些话点到为止,说的太明显免不了影响个人声誉。”
刘崇德的话,相当于指责陆焕不懂官场规矩。
做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
你丫的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让王公壁名誉扫地。
既然你非要问明白,那就对不起了,此事非我所愿矣。
毕竟我这个代理巡抚是王公壁委任的。
“刚才说到登莱大军北上勤王之事,按理说,如果粮草充足,登莱大军会在李贼攻陷京城之前抵达,大明王朝根本不会遭遇今天这种局面。想想看,耽搁了北上勤王,导致大明王朝被灭,如此大事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
陆焕心里暗骂,麻痹的,又说回来了,能不能不提北上勤王这件事情。
如此简单问题还用我来回答,当然是王公壁的责任了。
不待陆焕回答,刘崇德继续追问。
“陆大人,你觉着在耽搁北上勤王这件事上,应该由谁来负责?山东行省责任很清楚,你知我知不必说的很明白,南京留守有没有责任?”
陆焕心里不是滋味,这种事情你问我?
问题是总不能不回答吧,那样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非要追究责任,王公壁当然有责任,至于南京留守嘛,当然有责任,但不能从我的口里说出来。
“应该是王公壁的责任吧,毕竟军队不能饿着肚皮行军打仗。”
玛德,也是个油条啊。
刘崇德心里暗笑,料定你不会让登莱大军负责。
“所以呀,王公壁也觉着这件事不太好交代,不得已提前告老还乡,让老夫暂代巡抚一职,等朝廷恢复正常再说。”
好嘛,原来在这里等着。
不管怎样,刘崇德已经回答他的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想用这个问题要挟对方,似乎挺可笑的。
陆焕觉着这般无休止的谈论无关紧要的事情,实在浪费时间。
玛德,老子开门见山,直接跟你讲明白了吧。
“刘大人,本使者此行目的,想必你已经清楚,大明王朝不可一日无主,南京作为留守,已经推举福王朱由崧继承大统,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登基,以次年为弘光元年。本使者带来了旨意,现在开始接旨吧。”
闲扯了那么多无关紧要的烂事,终于把要讲的话说出口,陆焕大大松了口气。
刘崇德心里暗乐,好像老子不知道你来干什么似得。
原以为你会知难而退。
现在看来低估了你的厚脸皮。
既然提前知道南京的意图,刘崇德心里早有对策。
承认福王朱由崧继承大统,山东就要受到南京的约束,沈度当然不愿意头顶上紧箍咒。
关键是南明朝廷那帮大臣的尿性,只知道明争暗斗,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南明成为短命小朝廷。
他们自己作死,不能把山东拖下水给他们陪葬。
“这件事情不妥吧,先不说福王此人是不是合适人选,想必南京留守官员争议很大吧,大家心里都有数,有关个人品行这方面的话本官不想说,南京方面选择谁与山东行省也没有多大关系,本官要说的关键在于不符合法统。”
刘崇德说话很含蓄,不会提福王此人的尿性,强调不符合法统,绝非针对福王。
福王的个人品行很差,陆焕心里很清楚,要不然南京留守大臣反对声音很强烈。
关键在于最后一句话,陆焕懵逼,怎么蹦出个不符合法统?
“刘大人,此话怎讲?”
“呵呵,这还用老夫说嘛,陛下不在了,太子继位,这是法统。大明王朝不光只有江南一地,天下有许多行省,朱姓王爷每个行省都有,如果各行省都效仿江南这般行事,天下将涌现出好多大明皇帝,岂不乱套了嘛。”
这么简单道理,难道陆焕不懂吗?
他当然懂。
关键在于形势需要,不得不仓促行事。
南京留守替代北京另立朝廷,他们这些大臣水涨船高,大家都有从龙之功,是最大的得利者。
还有一点很重要,首先南京是朝廷留守,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缺少皇帝或者太子而已。
其次,整个江南地区,其他行省完全没有竞争力。
当然,山东这边的理由也不能说错,福王登基做皇帝,难道其他王爷不可以做皇帝吗?
陆焕当然要坚持,毕竟是留守朝廷,这一点是所有行省所不具备的:“可是,江南毕竟是留守朝廷,与一般行省有区别吧。”
刘崇德心里冷笑不已,沈度早已料到南京小朝廷的说辞。
“陆大人,此话差矣,南京的确是大明王朝留守,但是,有皇帝在,留守朝廷合理合法,皇帝不在,南京永远是留守,而不是大明朝廷。大人请告诉在下,南京留守存在了多少年,什么时候转正成为大明朝廷?”
刘崇德一番驳斥,令陆焕有种无力感。
从法统上讲,福王朱由崧登基确实有不完美之处,他不是太子,而且德行也很差。
但是,是否符合法统,是由朝廷大臣说了算。
南京推举朱姓王爷符合江南大多数朝臣的利益,当然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
现在麻烦了,山东这边不认福王登基这件事。
最坏的结果是,山东也学着江南推举一位王爷登基,这天下有两名大明皇帝。
行省不光只有南京和山东,如果各大行省都有样学样,纷纷推举新皇帝,那才要命了。
陆焕暗想,必须阻止这种事情发生。
“刘大人,山东行省千万不要推举新皇帝,自家人有事好商量。至于南京与山东行省之间关系,本使者先请示一下南京留守,下一次再商量,你看如何?”
刘崇德心里暗想,你丫的脑筋也不慢啊,还知道害怕山东行省找一位朱姓王爷当皇帝。
其实沈度还真没有这个打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当前策略。
“陆大人要请示,老夫当然没有异议,毕竟是一家人,有事好好商量嘛。但是南京那边非要强行推举福王登基,山东行省具备同样条件,希望慎重。”
一句好商量总算留下活口,让原本很紧张的陆焕松弛下来。
陆焕长舒一口气,俩人谈的口干舌燥,就这一句话听着顺耳。
“好吧,本使者会尽快上奏本,不会让刘大人等太久。”
说完话,陆焕匆忙告辞,回去写信,把今天的谈话原原本本通知南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