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第20章 更换兵器

陛下莫慌,我来勤王 小鱼山 2639 2025-04-17 14:50

  他这是用后世军功制度取代明朝军功制度,也是一种简化。

  战场上忙着割脑袋,毕竟浪费时间,影响军队作战。

  而且战后衡量军功以及奖赏工作量极大。

  设立集体战功则可以弥补取缔单兵小战功的不足,也不必为了一颗脑袋去忙着割敌人首级。

  设立单兵功勋奖,目的是设立标杆,鼓励士兵勇敢作战。

  比如攻坚战,第一个登上城头的人无疑功劳最大,给他记功理所当然。

  在困境中能挽救战局的人功绩突出,当然应该表彰。

  技战能力突出,杀敌无数,英勇无畏当然也应该表彰。

  这种立功受奖的人毕竟属于少数,与以往割脑袋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为中队督战员尤为关键,他们接触基层,熟悉大部分士兵,比如某小队士兵作战勇敢,战功突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被埋没了,上报的受奖名单没有他,督战员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勤王大军力求公平公正,这关系到军队士气,关系到战争胜负,也是保障军队强大的基础。”

  可以说沈度对军军队建设的改动非常大,很多内容大家闻所未闻。

  改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一点毋容置疑。

  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验证。

  当初吸收那么多文职人员,沈度也没有想到会在今天发挥作用。

  督导更多的体现在文职功能,比如写战报,战后总结,这些工作丘八肯定干不了。

  仅凭现有的文官肯定不够用,满足不了扩军之后的需求。

  沈度早有打算,借助此次大扩军,他准备从少年护卫队员中挑选出合格分子,插入勤王大军之中。

  督战员要与士兵接触,要做好士兵的思想动员工作。

  当然不能与后世那样讲政治,讲各种主义。

  高谈阔论这种形式主义要不得。

  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缓慢改变人们的意识。

  沈度要把在少年护卫队干的那些活复制过来。

  这类事情靠他自己一张嘴巴肯定不行。

  让这些文职官员通过讲故事方式,引导士兵了解民族大义,崇拜历史英雄。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就比没有强,沈度希望给这支军队注入一股灵魂。

  在大明朝时期,普通人对国家、民族意识并不那么强烈,倒是宗族意识更强一些。

  缺乏国家民族意识,人民如同一片散沙,很容易被外来势力侵略、同化。

  不就是洗脑嘛。

  只要天天讲月月讲,在他们大脑中总会留下痕迹。

  刚好沈度在少年护卫队那边看到效果,而且培养了一批不错的苗子。

  那么,从护卫队抽调一部分到卫所这边充当基层督战员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出征之前要给大家更换兵器,但不是全部,现在没有那么多新兵器。”

  听到这话,在场的大队长们眼珠子瞪得老大,要换削铁如泥大杀器吗?

  上一次练兵之后,前三名更换了兵器,其他百户可都记在心里。

  他们也只有眼馋的份,目前还是持有旧兵器。

  当然,炼制宝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全天下军队早就装备了。

  需要花费多少钱众人不清楚,反正连朝廷军队都没有,这都是沈度自己掏钱供给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百户们好意思催促吗?

  刘方希他们在想,三个百户提前更换了兵器,也不过一百套而已。

  现在扩编了,是不是也要给新加盟的士兵更换啊。

  总之,大家心里各有想法,等待沈度接下来怎么说。

  “范勇大队是骑兵,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整个大队全部更换兵器。”

  我靠,让这小子占便宜了。

  大明军队骑兵不多,属于少数兵种。

  这世上大凡稀缺,不管是何种事何种东西,总归比大路货重要。

  所以他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好吧,不是全部更换也不要紧,总归要更换一部分吧。

  那么,能给更换多少?

  “剩下九个大队,目前只能给每个大队替换一百套兵器。至于如何使用这些兵器,是集中在某个中队,还是分散配置,各有利弊。自己回去研究吧。”

  大家都有份,而且数量均等,免得各大队之间争吵。

  一百套啊,其实也不少,各大队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毕竟是神兵利器,你还要怎么样?

  这一次一下子拿出一千多套新兵器,且都是无价之宝,所动用的财力应该是天文数字吧。

  刘方希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是沈度自己制造的兵器。

  沈度也不会告诉他们实情。

  其实,在刘方希他们眼里所谓的神器,放在沈度眼里不算什么。

  为军队更换装备,不过是把旧兵器重新回炉锻造,并不会浪费沈度手里的材料。

  所消耗的不过是一点人工以及时间成本。

  最满意的是刘方希他们三个已经装备一百套兵器,再来一百套整个大队有二百套神兵利器。

  玛德,看看哪个倒霉蛋不长眼,碰上咱简直大刀片子砍西瓜。

  好钢用在刀刃上,刘方希他们自不会将这些兵器分散使用,而是选拔强悍士兵组建一支强力分队。

  在沈度做完出征前的所有部署之后,接下来各大队开始忙碌。

  在临近中午时分,第一批调拨士兵已经抵达,参谋部安排人员登记造册,而后分拨给各大队。

  这其中不乏有一些滥竽充数的老弱,被参谋部不客气拒绝。

  哪里来的哪里去,缺额要尽快补充。

  至于那些卫所里还有没有合适人选,就不是他们操心的了。

  其实可以理解其他卫所的小心思,把所有青壮都抽调走,只剩下一批老弱士兵,万一遇到点事情还真的抓瞎了。

  但是,有皇帝下达的勤王诏令,命令必须执行。

  能蒙混过关当然好,被人鉴别后退回来,那也是没办法。

  到了下午,各路人马相继抵达,真正的忙碌开始了。

  参谋部那边压力骤增,不得已增加人手,凡是识字的都来帮忙。

  一批批人被刘方希他们领走。

  属于骑兵编制被范勇领走,若是火枪手则划归火器建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