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祖家的辽东铁骑!
而让洪承畴进兵试试看,也是考虑到应该先试试,看后勤撑得住多少军队作战,再看看当地商队能否供应的起西征大军的吃食,和饮水需求。
如果合适,还可以提前让洪承畴绘制西域地区的地形图,并查查水系分布的情况,这方便朱由检后续的安排。
明朝自从放弃了西域关西七卫及其当地卫所,已经过去上百年时间。
期间水系流动变化肯定不少,要收集这方面资料,只能说通过军事手段打通西域后,才能获得更多的详情资料。
而值此时期,大明朝在南亚,十一万大明天兵也终于过了缅甸区域,陆陆续续终于赶到了阿拉干地区。
十一万大兵中有大概四万人,是过来补充各总兵麾下兵马的,其他五万兵马则由贺虎臣、吴自勉、张应昌三位总兵统领,再其它两万兵马有杜文焕、左良玉等副总兵一级控制着。
另外还有祖大弼的四千辽东铁骑,已经调到了陈奇瑜麾下。
这祖大弼在辽东成名已久,是辽东镇拿来和曹变蛟对标的猛将,曹变蛟是武勇凶狠,那祖大弼的特点就是疯狂蛮横。
祖大弼最厉害的就是玩刀,包括长刀、马槊、倭刀等等,他都是武艺高强,有万人敌之姿。
他疯起来,凭借手中一口刀,能砍翻几十号人。
在他手上砍死的巴牙喇白甲兵,细数就有十七八个,至于普通鞑子,那就难以计数了。
这样一员辽东系猛将,自带提升士气的光环。
一路上马踏黄泥,几千骑兵都是一人双马,这些人大部分又都是一身胡服,仅随身带着一口近四尺的腰刀,南方百姓见到都知道不是南方的官兵,有蒙古气。
也就是源初蒙元鞑靼的辽东镇,才有这样的骑射风尚,像宣大官兵,在马芳提出火枪、刀弓射三种骑兵战术并行的配合体系之后,宣大骑兵的战力已经没了蒙古气。
他们的铁甲都搭在另一匹战马上,很少有人将弓、箭带在身上行军。
这些辽东骑兵从辽沈地区南下,穿越了整个大明朝赶到这里,即便一人双马,行军停歇比较少,也仍旧是姗姗来迟。
除了大明的五方、日月旗外,还有悬挂“辽”、“祖”“沈”三种字旗,这是皇帝在崇祯五年,对祖家的恩赐。
因为攻打后金过程中,祖家的功劳最大,祖大寿从锦昌伯,擢封至“沈庭侯”。
在改制后诸军中,独他祖家可以拥有三种字旗,在辽东,此时的祖家,比之隆庆、万历时的李家,都犹有过之。
他原本的锦昌伯爵位,则由洪承畴麾下的祖家同宗,祖宽承袭,后更名为锦胥伯。
达卡城外,各路明朝天兵云集于此安营扎寨,光是为之负责粮秣、火药的驮马就有四万匹,从阿拉干地区征集的民夫也有六万多人,专门供给大军。
祖大弼一到阿拉干,陈奇瑜就得了信,专门出了大营,在离营二十里处,在吴三桂陪同下等待。
两边相遇,吴三桂是以外甥辈之亲主动接迎,告知了陈奇瑜的身份。
当听到眼前这位大人就是征孟总督陈奇瑜,祖大弼的左右众将士都露出吃惊之色。
就是祖大弼也颇为意外,连忙翻身下马,给站在吴三桂边上的陈奇瑜前,半跪作揖道:“末将祖大弼,叩见总督大人!”
身后十几名高级将佐和上百家丁亲兵,也连忙下马,跟随主家给陈奇瑜跪拜,齐声高呼:“叩见总督大人。”
看着眼前这些精兵强将,一身大红罗衣的陈奇瑜大喜,弯腰就搀扶起了祖大弼这员猛将。
大明朝以文御武体系,早已年数久远,哪怕是副总兵,总兵,都是隶属文官系统之下,尤其是总督、巡抚、监军太监三驾马车体系完善后,武将更是权利极其受限。
武将讨好上司,以为常例,家丁、兵将也没有觉得不妥当,很配合的下跪,给征孟总督陈奇瑜作揖礼。
“哈哈哈哈,祖副总兵快快请起!”
陈奇瑜大喜的主动搀扶,十分热切道:“陛下是将辽东最悍勇的“祖二疯子”调到本官的麾下,我大明天兵这就是如虎添翼,如此一来,拿下西孟加拉还有何难?”
祖大弼站起身,听他陈奇瑜夸赞,面露喜色,也是立马表忠心道:“祖大弼这一身武艺,甘为大人阵前效命,莫敢不从!”
陈奇瑜笑道:“得赞宇,我大明何其幸哉!快快入城,本都督今日要与你祖二疯子以酒论英雄,走!”
“哈哈,谢大人!”
祖大弼得到他陈奇瑜如此重视,心中也是松了口气,眼前这位新上司还算是颇为器重于他,如此一来,这在新领导的手底下混,也就好混些。
大明的将领最怕什么?
最怕的就是自己和上司间关系闹得太僵,像李如松和宋应昌那样,搞到上司想雇佣外国人,杀死己方大将的地步,是最可怕的。
而性格豪爽粗犷的祖大弼,便时常惹孙传庭的督促责备,各方面的指责都有,五十岁人了,还常常是请他吃军棍,毫不客气。
得到了十一万大军的支持,陈奇瑜麾下兵将暴涨至十七万众,这还不算藩兵,在大军经过半月的休整后,他立刻着手进攻西岸的作战事宜。
崇祯八年的六月三日,陈奇瑜以祖大弼为前锋大将,提辽东铁骑是渡江作战,郑芝虎以水师夺岸护航,吴三桂领兵三万接应,后续还有牟文绶、贺虎臣、吴自勉殿后支援,总计八万三千余大明天兵,开始夺岸。
首日作战,面对已经设防西岸的马哈巴特汗大军,祖大弼被岸上的莫卧儿重炮,打得有点怀疑人生。
莫卧儿人的火器,看着很犀利啊!
莫卧儿的铜炮虽然没有陈奇瑜的多,但威力却大不少,明军多配备的是十二磅炮,这种红夷炮用骡马,牵引一对轮毂来前行移动,这就是明朝陆军使用最多的重炮,小一点的则是六磅左右的佛朗机炮。
而莫卧儿却拥有超过三十二磅,乃至可能达到四十二磅以上的青铜火炮!
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炮,仅仅两三发就能击沉郑芝虎麾下中型战舰,而明朝舰队则很难对射程外的莫卧儿炮台,发动有效炮击。
打了一天时间,除了明军有六艘筏船被莫卧儿帝国军队以火炮击沉,打死三十四个明军外,双方没有什么有效战事发生。
火炮的劣势,让大明天兵很难跨越将河道,并且马哈巴特汗也观察到了,明军有大量的援兵抵达,在达卡地区拥有十二万明军的时候,马哈巴特汗就已经与奥朗则布王子沟通,由他那八万多兵马,去了北方浅滩地区布防。
面对明军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援兵越聚越多的情况,压力让奥朗则布与老将马哈巴特汗是都不敢大意。
他们的措施就是沿岸据守,从沙贾汗手中讨要了大量青铜大炮,并在离岸七百米的距离,修筑了十四个炮台,每个炮台都配有三十二磅火炮两到三门,其余小的二十四磅炮、十八磅炮也有五到八门。
除了炮台,马哈巴特汗还将手中的兵力,大量的分布到西岸险要处,方便随时可以调拨兵力,自己手中只掌握着几千名锡克骑兵,和两万精锐士兵。
这些兵力就是他手中的“预备队”,失去了大量战象后,马哈巴特汗可用于摧毁大明弓骑兵的手段,就是这几千锡克雇佣骑兵。
而为了制衡自己手上机动能力最强的锡克人,这两万精锐莫卧儿人士兵,也是不好轻易使用的。
双方进行十几天的攻守战,陈奇瑜在发现自己的水师舰队并不能压制敌方炮台后,便开始从其他地带找破绽。
陈奇瑜决定分兵,命牟文绶和祖大弼二部,脱离大营,前往原阿萨姆王国地区的更北部,给他想法子跨越浅滩,攻击那里的奥朗则布军团。
大明铁骑践踏黄泥田埂,祖大弼在休整几日的时日,是养的兵精粮足后,再出大营。
他亲自领兵北进,其后两日,牟文绶才带着两万兵马随同跟上,不敢耽搁陈奇瑜的军令。
相比较辽东铁骑一人双马的急行军,他牟文绶带兵虽然严厉,也不好意思让底下步卒们,有铁骑那么快的移动速度。
牟文绶的这些明军身上还披挂着布面甲,不少人是仅仅训练了一年左右的役兵,腿脚更是赶不上精锐的牟文绶家丁。
等到牟文绶的兵马在九日后赶到阿萨姆,与那的明朝驻兵会面,不见祖大弼部辽兵,才得知祖大弼仅仅在阿萨姆的明军控制区域修养了一日,便马不停蹄的带兵出征了。
祖大弼他们!是根本没等自己带的这帮步兵兄弟啊!
正当牟文绶愁眉不展,正准备带着疲惫不堪的麾下官兵继续进兵,遥遥便见到麾下夜不收小旗带着队伍赶回来,小旗大声喊着:“牟大人!是大捷!大捷!祖家大获全胜!”
听到动静的牟文绶先是一愣,随后显得大感意外,连忙拦下这些人,问道:“打赢了?祖副总兵这么快!”
众兵将也是个个露出惊讶表情,十分的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