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山西鼠疫!
崇祯七年,新春伴随着寒风,朱由检冻得需要将脖颈处,都用羽绒围着蜀锦套着,实在有些冷。
但他还得处理政务,但刚刚收到的第一份奏疏,就让他惊怒,手都哆嗦了一下。
是山西地界,地方官员报告了一则瘟疫描述。
让他惊惧的是报告里的描述,这不就是妥妥的黑死病吗?
鼠疫!一开始是几十人的村庄全部患病而死,随后扩展到数百人,数千人!
以至于很短的时间内,连长城沿线的屯民之间,各屯都爆发了疫病。
仅仅发生半个月,地方言官就开始报告了,随后是地方的兵备道和屯镇的军中千户,再加上民间的县令、州府衙门报告,疫情已经在山西爆发。
初期鼠疫蔓延的速度看着很快,令人悚然。
在接到瘟疫的第一时间,朱由检就参与进来,了解详情后朝廷第一时间觉察过来,这就是自己一直在严厉打击的鼠患,依旧爆发了。
李自成打入北京城的最大助力,就是这消灭了明朝多半京营的鼠疫。
山西呈文仅仅花了二十来天时间就到了南京,一切还早!
“这是鼠疫!该死!”
呈文奏疏重重地砸地上,几员重臣赶到,发现皇帝正在踱步,忧心忡忡的命令着太监。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一挥袖子,坐回龙椅,开口简洁,皱着眉看向众卿道:“卿等还是请起吧!大伴,赐座!”
来的几人是杨嗣昌、温体仁、韩爌、孙承宗和毕自严,五人彼此对视一眼,皇帝一般召见,可不会说让人准备坐椅,毕竟皇帝可一向是吩咐下来干什么,告诉你一声,再于细节处左右那么吩咐几句,就让你走了。
这次来朝见皇帝却是被皇帝赐座,可能还是有一些事情要详细描述的,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份奏疏你们看一看。”
太监从皇帝手中取过奏疏,小碎步的挪到为首的韩爌手中,韩爌也立刻就翻阅起来,翻看完了,神色变得稍稍不同,但并未太觉得惊讶,随之他又将奏疏递给一旁的孙承宗。
等五人看完,除韩爌老成持重,没有太变幻神情外,脸色都不算好看,踌躇皱眉。
朱由检看在眼里,等五人全部陷入思索后,主动开口道,开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道:“此次瘟疫绝不是小事,而是由草原鼠向南迁徙所致。鼠类于其身上的寄生跳蚤叮咬人体,跳蚤所携带的邪毒传至人体,所以重病。”
五位大臣已经习惯了朱由检的无所不能,就都没有提出异议,而是由韩爌主动问道:“陛下,此恶患来的凶险!可有救治的方子?”
朱由检陷入了沉思。
在明代的医理条件,想要仅靠中医的那些经验基础,来对抗鼠疫的病源,不能说痴心妄想,总之是不太现实。
中医对抗黑死病,他认为绝对是不大现实的,治疗那些患者只能靠给予隔离后,补充高营养食物来对抗鼠疫,这个花费在古代普通人家,也是很难的。
但是!
朱由检说道:“鼠患,想要彻底除灭掉,是很难办到的,但是灭鼠是当务之急!”
“韩爌!”
“老臣在!”
韩爌回应的很快,他倒是很期待皇帝能够将此事交由他来办,可谓是一大政绩。
明代文人怕死的不多,汉奸虽多,但是相比较,明代文官在面对国家将亡时,也是成片的自尽来回报朝廷,还是相当讲气节的。
朱由检对此很满意,他开口道:“大先生勿怪,只是此事重大,若由年轻臣工去办,恐有低下官吏懈怠不作为。若有您这般德高望重的四朝老臣,巡抚山西,妥帖地方大疫,朕也就能心安了。”
对于朱由检这番说辞,韩爌还是第一次感到了有幸能入朝为官,得到皇帝如此器重,将这般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去办。
如此,老朽无用之躯,值此艰难时机,虽死何憾?
他湿润眼眶道:“老臣得以为朝廷办事,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老朽之躯尚能为陛下尽忠,乃是荣身之事,老臣为此谢过陛下!”
朱由检露出欣慰神色,并着重强调道:“大先生虽然老迈,但满朝臣工多为您马首是瞻,威望最高。”
“此去山西,当先了解疫情严重程度,命人以土石木工搭建棚屋,将病患养在其中,命专门的差役和官兵把守,需严防其亲族沟通。进出给予吃喝之人,需要用浸湿过水的锦布防住口鼻,杜绝其屋内中的邪毒,吸入体内。”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山西全省灭鼠灭蚤,此事事关重大,需得首辅先生尽心尽责方可。务必要将山西所有鼠病扼杀于山西境内才是。”
朱由检吩咐着,并命一名太监将这些话记下来,将话由专人印刷数千、上万份可以发放民间使用灭鼠。
韩爌点着头,心中也是暗暗记下,将此事看得重要了许多。
随后朱由检又看向孙承宗,开口道:“孙阁老也得去一趟边关,有不少长城的边军役兵患了鼠疫,不可不防,由阁老亲去一趟,了解情况,朕能心安。”
孙承宗点头答应:“老臣记住了,陛下且宽心,老臣务必将边关牢牢看住。”
朱由检点头,且继续吩咐:“此事恐怕难以根除,朕刚刚也细细想过,觉得唯有一法可以杜绝此事。”
“孙阁老,朕会命人届时送去边关大量煤炭、石漆、石灰等物,届时由您安排士兵出关在草原沿线往深处五里。避开蒙古部落,用煤炭、石漆烧毁靠近这片范围的牧草,形成隔离秽土,避免鼠患南迁。”
“并沿着长城防线给朕细查,严防死守,可以用各种当地材料防堵鼠类。”
“还有,看看那些商人给朕重修的边城修的如何了,制份报告上来。”
孙承宗明白了,也回应道:“老臣遵旨!”
皇帝起身,向诸臣道:“如此,朕便拜托诸爱卿了,此事众卿当众志成城,合心合力办事,保住山西一省万民之性命,全系于此。”
“臣,遵旨!”
诸多重臣全无异议,纷纷告退,去准备廷议此事的需备的财力、物力、人力了。
朱由检则是很快命人翻找在各地,有报告过石漆开采的县府,命人专门核实勘测开采的量。
既然决心要烧掉大片草原来阻断草原至明朝长城,石漆是最好用的。
他当时也在哈喇慎土地上使用了一次,大火无法浇灭,温度极高,石漆就是石油,一烧起来没完没了,足可彻底破坏土壤和当地,形成让草原鼠无法通过的油质焦土。
这个策略是短期有利,长期绝对的遗毒千年,毒性土壤会让大明和草原付出代价,但这不是朱由检考虑的事情。
他必须阻止黑死病!
这对大明是实实在在的巨大危机。
并且他第一次下令,给予卢象升和孙传庭,允许他们自己主张,向北出击,攻打后金。
……
大明朝的兵仗局马不停蹄,每一个匠人都在工作,他们薪水很高,吃的都是饱饭,所以活干的格外有力。
黄色的铜板在两台大蒸汽机传输的扭力下,轴承拉着滑轮组不断运动,让几台压床上下的工作。
第一台压床将压台上的铜板压出铜板嵌断下来,掉落的铜板有一箩筐,有人将这些再用下一台压床,这个压床需要压三到四次,将柔软的铜片中间拉伸下去,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方可。
人用肉眼观察铜板是否有泄露破损,再流入下一道程序,一枚圆柱会在压床下向铜板凹陷下方,再开一块凹陷。
这些都做完,下一个工匠在凹陷底部开一个小孔,并在凹陷位置垫一片圆形黄纸,刷一层蜡和糯米胶,就是下一道程序。
由专人将一小块灰白色固体,塞进固定三角形状的凹陷处,有米蜡胶粘粘住,用油纸按住一阵并观察是否容易脱落,最后流到最后装填颗粒状态的火药,和嵌入铁制弹头了。
这里的工匠有一千多人,有三十几条产线在不断的生产这种铜壳弹,最后会用一盒方形铜罐来装铜壳子弹,一盒大概能装三十六枚的数量,总体来说非常的沉重,一盒子弹就有一斤重。
每天这里的产线能生产九百多枚铜壳弹,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在第一次尝试,超越两个阶段跳转使用铜壳弹技术,朱由检发现凭借他的学识,只要开发出来雷酸汞,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设计使用简单的三种装填方式,朱由检也都能实现,左轮的旋转轮盘、内部机针结构,这样设计的武器是一杆超长枪管的左轮枪,整个枪身长度在一米一,一次弹仓装药六枚铜壳子弹,枪管总长度在五十厘米,有一段枪托。
为了确保密封性,朱由检在弹仓位置有突出的铁挡,整杆枪的铁料强度相当不错。
有了蒸汽机后,铁的锻造上,大明匠人的技术突飞猛进,现在燃烧温度是先前的大明朝无法到达的。
朱由检已经在大量订购民间商人改良的蒸汽机了,不得不说,他没有心思改良蒸汽机后,才注意到民间这些蒸汽机,已经比自己原先的设计,要领先许多了。
不仅在耐腐蚀性上有了多种改良措施和材料,效率上和蒸汽机的功率也有大幅的提升。
民间煤球和炭的价格开始日益攀升,但很快有人就开始使用石漆进行燃烧,提供热源。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则是北方孙传庭打败哈喇慎然后烧的一团火。
什么燃料能让蒙古草原烧上一整天?
石漆,居然如同历史上的一样,在崇祯七年的二月,一位福建的大商人第一次以石油为来命名石漆,他购买了高奴县油田,并用上了十台蒸汽机来开造地表,深挖下去攫取石油,每日都能攫取万斤的黑色石油。
现在的石油价格,每千斤都在八两银子左右,比煤炭要贵四到五倍,这样的价格在民间是用不起的。
但是对于那些使用蒸汽机的大工厂而言,燃烧温度更高、更稳定的石油,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煤炭替代物。
所以,朝廷要想买到石油,从民间大量购买,短期之内就买到了几吨油料,在十几天之后,开始向北方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