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拓元年十一月初,郑和舰队已在海上航行了两月。
当庞大的船队驶入马六甲海峡,满刺加国的王城轮廓逐渐清晰时,甲板上的水兵们开始准备靠岸。
船队在此停靠补给,同时还有一个任务是护送满刺加国王下船归国。
然而国王并未急于回城,而是在码头找到了舰队钦差总兵太监郑和,神色犹疑地说道:“三宝大人,两月前也曾有一支船队从此经过,船舰模样与您的颇为相似,足有十艘。我国臣民当时出城相迎,他们却未曾停留,径直扬帆而去了。”
听了通译的翻译,郑和眉头骤然拧紧:“那些舰船,正是我等要追剿的敌人——他们曾是大明水师的战舰,如今已成叛逆。此事与你无关,你且回去吧。”
等幕满刺加国王离开,郑和立即召集舰队将领,将情况说明。
僚官马欢道:“大人不必过虑。那些水兵离开水师已近二十载,如今多半已是暮年,血气早不如当年。咱们船多人众,一旦接战,只需将其包围,登船厮杀,定能一举拿下。”
这番话引来了各船将领的附和,众人望着舰队中密密麻麻的舰船,脸上都透着稳操胜券的神色。
却也有将领持不同意见:“大人,属下以为不可轻敌。我舰队沿途威慑诸国,动静早已传开,那些建文余孽怎会不知?依属下看,他们或许会避战于海上,据城死守,甚至在岸边架设炮台以拒我军。”郑和点头赞同:“此言有理。从今日起,各船即刻展开演练,丝毫懈怠不得。”
“遵命!”众将领齐声应道。
一日后,舰队拔锚起航,驶过马六甲海峡,沿着南亚西海岸缓缓前行。
前方是阿瑜陀耶王国——也就是俗称的暹罗(今泰国)。
该国虽表面向大明称臣,暗中却多有小动作,为免生事端,舰队并未停靠,径直驶过其海域,在白古国(今缅甸南部)短暂停靠补给后,继续向着榜葛剌国(今孟加拉)进发。
舰队驶离白古国的达光城港(今仰光)不久,几名身着便服的明人悄然出现在码头。他们迅速登上一艘小船,一路向南而去。
小船航行了一日,抵达安达曼群岛的一处补给点。待他们将舰队的行踪报上,补给点旋即向苏伊士城发出了电报。
.............
苏伊士城,皇宫。
朱文奎看着从安达曼中转点发来的电报,脸色凝重。
他心中思索,如今郑和舰队应该已经抵达榜葛剌国,随后将会沿着大陆海岸线航行,估计一到一个半月就能抵达红海。
时间越来越紧迫。
如果没有足以抗衡郑和舰队的海上力量,那就只能退入沙漠,与郑和军队打持久战了。
那样虽然能够依靠对本地的掌控,拖到郑和舰队退走,可不是朱文奎想要的结果。
毕竟一旦情况变成那样,运河的建造,以及在3座城市建立的威望都会被影响。
但还好,他主持建造的蒸汽舰船已经完工,是时候下海测试了。
随即,他出宫前往城南船厂。
在那里,上百工匠正在用龙门吊将船头吊起,然后在船下铺设滑轨。
滑轨塞入船底,然后由奴隶劳工们拖动绳索,将整个船体拉上滑轨。
就这样大船上到滑轨上,滑轨前端有一个卡栓用来顶住船体不能继续前滑。
随后,鹤九山前来报告:“陛下,已经妥了。”
“那就现在下水吧。”朱文奎道。
鹤九山取出旗帜挥动,远处工头看到,让工匠转动木轮,将滑轨上的卡栓起出。
没了卡栓,船体在倾斜向下的滑轨上滑行,先是船头入水,随后在浮力下漂起。
成功下水后,试航开始。
船舱中工匠将一铲铲煤炭送入锅炉,点火启动了蒸汽轮机。
转轮转动,带动连杆,连杆再带动传动齿轮组,最终让桨轮转动。
(蒸汽轮机运行原理图)
这种船型,朱文奎将其起名为‘炮台船’
内部船室有七个,轮机室,转向室、水兵室,弹药室、舰长室,厨房、就餐与休息室。
船体上层就是火炮台,左右各五,一共十门火炮。
可以说,这就是专门为了火炮而设计的纯火力军舰。
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机动性,在逆风和无风的情况下与郑和舰队进行炮战,利用己方火炮的射程优势,远距离对敌人进行伤害。
现在就是检验它的时候了。
朱文奎登船,权当试航的船长。
............
炮台船缓缓驶离船厂码头,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在湛蓝的海面上拖出一道灰黑色的轨迹。
皇帝朱文奎在舰长室内观察外面的情况。
考虑到以后舰长的操作,他没用鹰眼,而是拿起直筒望远镜观察远处海面。
东边,有一艘靶船,正在海面上漂浮。
想要去那里,船体需要转向。
朱文奎放下直筒望远镜,下令道。
“往东转30刻度。”
牛旺德拿起墙边的传声筒大声道:“陛下有令,东转30刻度。”
“不要用传声筒,要考虑战时,炮火声影响,直接派人过去传令。”朱文奎制止道。
“我去。”鹤九山充当传令兵,出了舰长室,快步来到轮机室隔壁的转向室传达了命令。
7名水手合力转动横向转轮,通过齿轮装置的带动,让桨轮转动方向。
他们只转了30刻度便停下,尾舵那边也完成了舵向。
船身微微倾斜,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原本朝向正东的船头慢慢转向东南
当船向偏转完成,新的舰长指令下达,舵向和桨轮又回正。
随即,船体向着目标行驶而去-----那里,几海里外的海面上,一艘破旧的阿拉伯单桅帆船正随着海浪轻轻摇晃,正是此次试射的目标。
等到了距离目标一公里外的距离时,朱文奎下令船体侧向。
在水手一番操作下,船体一侧面向一公里外靶船,试炮开始。
水兵们迅速转动这一侧的火炮基座,将五门火炮炮口对准远处靶船。
第一轮火炮射出,炮弹飞过海面,落在靶船周围激起了一道道水柱。
命中率不行,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需要靠发射量来换取命中,所以才会有炮台船这种一船10炮的设计。
炮击继续着,第二轮,第三轮。
海面上水柱不断出现,终于,有三发炮弹击中了目标。
撞击下爆炸的开花弹,给船体造成了巨大破坏,船身出现3处破口,还有火焰燃起。
“停止射击。”朱文奎下达了命令,火炮顿时熄声。
他指挥下,船只继续航行,寻找下一个靶船目标,但这次,用上了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