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七海帝皇

第132章 明人工坊,科举第三场

明:七海帝皇 命运榴弹 2725 2025-07-27 01:01

  运河贪墨案处置结束,朱文奎的心思又回到了科举考试上。

  恩科科举第三场考的三道策论题,都是他出的,他也很想知道谁能答出符合他想法的答案。

  是以,当天他便再次微服前往考场。

  继续前一天未完的视察。

  ........

  辰时一刻,也就是上午7点。

  天色已大亮。

  装扮成巡考官的朱文奎在考场巡视。

  考场中,因为还未到考时,学子们有的在考棚中来回走动放松,有的端坐默念,有的躺在木板上休息。

  从神情看,经过两天考试的考生们,都是疲惫不堪。

  但相比在国内的科考,这里还是人性化许多。

  早中晚三餐都是官府供应,由锦衣卫放入考棚中食用。

  考完累了就在考棚中木板上睡觉,而需要出恭,则由2名锦衣卫带往远处旱厕解决。

  而国内,朱文奎可是听礼部尚书刘贞说过他参加科考的情况,还需要自己解决吃食问题,厕所就在考试点附近,附近的考生经常被臭得难以下笔。

  这也是朱文奎想体现皇家重视人才的一种举措。

  他可不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种论调。

  真正的人才,是需要好的待遇和制度来维系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到了辰时三刻。

  礼部尚书刘贞,拿出密卷,当众展示火漆未动,封皮完好,随后裁开,高声道:“策论三题,题目为.....”

  他特意将题目重复了三遍,学子们纷纷将三道策论题抄录在草稿纸上。

  随后开始。

  朱文奎特意巡查了下。

  他发现,学子们大都看着题目发呆。

  第一天他看中的考生‘温知临’,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动笔,皱眉苦思。

  但也有已经动笔的,比如那位老年考生,还有自诩杂学多有涉猎的那名狂生。

  朱文奎看完后,便离开考场,前往训练基地的办公区。

  那里有警卫把守,里面放着前两场的试卷。

  但对于皇帝来说,这里不设防。

  警卫让开,朱文奎走进其中。

  他拿起一份考卷查看。

  他看到,考卷上关于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已经用白纸糊上。

  朱文奎放下考卷,看向他处。

  有10名礼部官员,正在将这些糊上身份信息的卷子放在面前,用朱笔抄写在空白纸上。

  另有5名官员,拿着抄好的纸张,与糊名卷子上的内容一一对比。

  这叫说“弥封”“誊录”“对读”。

  既由专门官员将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再交由誊录官用朱笔誊抄成“朱卷”(原卷为“墨卷”),再由对读官需逐字逐句核对朱卷与墨卷,检查是否存在誊抄错误、涂改痕迹是否一致,以及卷面格式(如行文抬头、避讳字等)是否符合规范。若发现错误,需标注并退回誊录官更正,直至核对无误。

  这三个步骤,就是明科举对官员舞弊行为的防范,以防考官通过笔迹或信息徇私。

  当然,只要想作弊,肯定是有办法的。

  但这次的恩科,有朱文奎在,绝对不可以。

  朱文奎注视着考官们,开启了他们的心声。

  却没有发现一个心中有鬼的。

  他放下心来,随即询问跟在身后的礼部尚书刘贞:“刘爱卿,这些卷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评判?”

  “回陛下按规矩,是要等第三场考完,才能由六部抽调的审卷官来阅卷评分。需要三日时间,然后送陛下查阅,再决定放榜。”

  也就是说,想要知道结果,需要4天后才行。

  朱文奎可没有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这里,郑和舰队3月后就会抵达,蒸汽船的建造进度耽误一天都会有大影响。

  随即,他离开考场,前往港口区的造船厂。

  ..........

  苏伊士港口造船厂,原本只是一个为停靠商船维修的小作坊,后来明军占领苏伊士城后,扩建成了造船厂。

  而现在,随着数百明人匠户的加入,规模变得更大了。

  他们按照皇帝的要求,在厂区建造了数个明式铁料作坊。

  作坊里,工匠们正在辛勤的劳作着。

  竖炉炼制的生铁是初级原料,这些生铁会放进炒钢炉中经由高温熔化,工匠们会用特制的炒钢铲反复搅拌(炒),使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一氧化碳逸出,降低含碳量,最终得到熟铁。

  熟铁再放在铁毡上,经过工匠用铁锤反复锻打,才能成为百锻钢。

  虽然和未来的钢铁比起来,质量要差,但已经是目前时代的最优质钢材了。

  看着一块块百锻钢,朱文奎出声道:“鹤九山,这些百锻钢用来做蒸汽机,应该比以前的要好吧。”

  “回陛下,百锻钢材质精良,肯定是要比以前好的。”

  “那就去做,这个月底,必须做出船体和船用蒸汽机。”

  “是陛下。”

  鹤九山一口应下了这个大工程,随即召集各明人工坊的匠头,安排他们做事。

  蒸汽机这块,除了朱文奎,就他最懂技术了。

  .........

  四天时间过去,船厂还在紧张忙碌着,暂时没有大进展。

  科举考试的结果却出来了。

  这天,朱文奎暂停了朝会,专门在御书房等待阅卷。

  礼部尚书刘贞来了,身后的侍卫抬着一个上锁的大箱子。

  侍卫放下箱子退后,刘贞取出钥匙打开,将里面的卷子拿出。

  “陛下,所有考生试卷都在这里,可入进士卷有20人,请陛下定论。”

  竟然有20个达到进士资格的考生,朱文奎惊讶。

  他这次恩科,是没有乡试的,直接进行了会试。

  参加的考生中也良莠不齐。

  能有六分之一的比例获得进士资格,已经相当不错了。

  为此,朱文奎让牛旺德拿来符合进士资格的考卷查看。

  这些考卷,都是黑红两卷一起,但没有取下糊名,因此具体是哪20名考生,连考官都不知道。

  是时候揭晓了。

  朱文奎微笑道:“牛旺德,给你个好差事,把糊名揭了,看看都是谁。”

  “谢陛下。”牛旺德询问刘贞如何揭糊名后,找来一把裁纸刀,小心割开糊纸边。

  每开一个糊名,他都会高声读一遍名字。

  这些名字中,正好有朱文奎看好的‘温知临’。

  随即,他一份份试卷观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