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武夫

第63章 拜师蔡中郎

汉末武夫 奉天 3046 2025-04-17 14:31

  不等杨彦去找,蔡邕已经自己来了。

  得知杨彦遇刺,蔡邕很生气:

  “鼠辈安敢如此?!”

  “将军莫急,我蔡邕愿为将军出面,亲自追查这些刺客的下落。”

  杨彦十分感动且意外,因为蔡邕这是要为自己出头、站队了。

  杨彦以为蔡邕是个醉心儒学的人,没想到政治上也很敏感。

  他应该是看出自己的出身惹怒了豪门世族,因此才要帮自己出头。

  但杨彦还需蔡邕回京城帮忙,所以,他辞谢道:

  “不用劳烦先生,我自追查。”

  “另外,晚辈有事相求。”

  蔡邕很干脆,直接道:

  “将军但说无妨。”

  杨彦便带着蔡邕来到了锻造坊,拿出新锻造的炼铁刀,道:

  “这是我锻造坊改造炼炉和水排,更易炼制百炼钢,我想请先生帮忙向朝廷献术。”

  蔡邕不太懂兵器,但也知道百炼钢的珍贵。

  此时名剑青釭等皆是百炼钢锻造。

  但百炼钢造起来繁琐艰难,若有改进之法,再好不过。

  这时,蔡邕看到了锻造坊中曲轴连杆的水排。

  蔡邕立刻跑过去,满脸震惊道:

  “这就是你说的改进办法?”

  杨彦点头:

  “是的,而且此物还可用在其他机构上,比如纺车。”

  现在的纺车都是人力,若是换成水排,效率会高出几倍不止。

  提高了生产力,不仅促进经济进步,还能救活无数人!

  蔡邕脸色大振,回头拉着杨彦的手,激动道:

  “将军大义,大义啊!”

  “蔡某敬重将军所献,但无以为馈,不知将军有什么需要?”

  戏忠趁机道:

  “可否收我们将军为徒?”

  嗯?

  杨彦奇怪之余,明白戏忠这是想以蔡邕为自己提高身份。

  而且,一旦成了师徒,蔡邕会成为杨彦在朝中的助力。

  蔡邕却有些不好意思道:

  “可以吗?将军文武双全,诗才绝伦且擅机巧,老夫怕是不配啊。”

  杨彦立刻行大礼道:

  “晚辈懂得不过雕虫小技,岂能跟鸿儒相提并论。”

  “能得蔡大人做师父,三生有幸。”

  蔡邕哈哈笑道:

  “好,那老夫便厚着脸皮收下你了。”

  杨彦急忙行拜师礼。

  戏忠在旁恭喜了两句,正要说话,杨彦先开口问:

  “不知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可好?”

  袁隗乃如今袁氏代表。

  袁基则是嫡长子,他不死,袁绍、袁术永远是弟弟。

  所以,只要控制了袁基和袁隗,就能很大程度上削弱袁绍、袁术。

  袁术袁绍被削弱,或会减缓关东的战乱。

  毕竟之后的混战多是这俩兄弟搞的。

  而且,有这俩人为质,董卓也算手中有筹码。

  可惜,因为袁绍造反,董卓战事不利后,便把京城的袁隗和袁基杀了泄愤。

  必须遏制这一步臭棋。

  算算时间,袁隗和袁基应该还在。

  蔡邕也确认道:

  “尚好,为何有此一问?”

  杨彦忙把自己想法说了。

  蔡邕连连点头:

  “徒儿说的有理。”

  “为师离开京城时,相国因为军粮短缺,已开始针对京畿世族了。”

  “且对袁氏怨恨很大,为免相国冲动,我现在就赶回去。”

  杨彦忙道:

  “师父辛苦了,我送您南下。”

  蔡邕却摇头:

  “不用,我一介书生,无人害我。”

  “李榷性狭隘,你早些去找他吧,以免他日后针对。”

  蔡邕见戏忠似乎有话要说,便问:

  “先生有话,尽管说来。”

  戏志才深深一揖,道:

  “确有一事,蔡中郎可否为洪洞军将杨建平反?”

  嗯?

  杨建?

  蔡邕看了一眼杨彦,顿时明白了:

  “好!我必尽力而为。”

  杨彦和戏忠急忙齐齐道谢。

  蔡邕却摆手道:

  “你们在此苦寒之地对敌,该我和朝廷谢谢你们。”

  朝堂从不缺少有志忠臣,蔡邕便是如此。

  当日,蔡邕便告辞南下了。

  临走之前,蔡邕给杨彦留下了随身玉佩作为信物。

  杨彦则送了蔡邕两把百炼钢的短刀。

  略作休息,傍晚时,杨彦准备出发。

  杨翰和数十骑受伤,留在镇上。

  杨彦从辅军中选了几十人,补满四百骑赶往安邑。

  当杨彦赶到时,正有军队陆续进城。

  这是卫氏和裴氏号召下赶来的军队,且其中多裴氏族兵。

  远远往去,军马入城如蚁群入巢。

  杨彦遥望着庞大的安邑城,只觉得巍峨不可撼动。

  自己的四百兵在安邑大城面前,显得太渺小了。

  感慨之余,也激发了杨彦向上变强的决心。

  这时,卞喜带着一队兵将出来,远远的冲杨彦喊:

  “杨将军,我等代卫先生来迎接你了。”

  杨彦见到熟人也很高兴。

  正迎上跟卞喜叙旧,裴氏队伍中一个年轻小将策马过来,颇为不善的问:

  “你就是杨彦?”

  这小将年纪跟自己相仿,相貌英俊但年轻气盛。

  杨彦知道这种世家弟子的骄傲和脾气,也不想跟他冲突,便客气的回道:

  “正是,敢问阁下姓名?”

  对方却哼了一声,斥道:

  “一介村夫也想做我闻喜县令!?”

  卞喜急忙为杨彦说话:

  “闻喜县令乃是相国封的,你不服就去找相国。”

  “李榷就在城中,找他也行。”

  对方明显忌惮董卓和李榷,只是更加狂傲的哼了一声,鼻孔朝天的进城了。

  卞喜哼道:

  “欺软怕硬的货,他叫裴俊,是如今朝中尚书裴茂的侄子。”

  杨彦抱拳:

  “感谢卞兄为我说话。”

  卞喜摆手:

  “我知道你对他客气,是想结交裴氏。”

  “但裴氏骄纵的很,我看卫氏对你倒是青眼有加。”

  杨彦觉得卫氏中恐怕只有卫觊对自己好点。

  其他人够呛。

  果然,杨彦带兵进城时,留意到城内守军对河东铁骑态度冷淡。

  甚至听到有人嘀咕:

  “裴氏也有一支河东铁骑,且人数是他们的两倍。”

  “听说裴氏的才是正宗,应该会合并了他这支铁骑。”

  杨彦总算明白裴俊为何仇视自己了。

  原来是早就存了吞并自己的心思。

  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这时,卞喜一马鞭甩了过去,抽在了那说话的几人身上,喝道:

  “闭嘴,都去领五十军棍。”

  杨彦却拉住了卞喜,对那几个说话的兵道:

  “难怪派死士暗杀我,原来裴俊想收了我的铁骑。”

  那几个兵将顿时懵逼了:真……是这样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