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武夫

第60章 李榷之谋

汉末武夫 奉天 3087 2025-04-17 14:31

  这闻喜县令有些玄妙啊。

  闻喜乃是裴氏的地方,县内基本都是裴氏说了算。

  这些年闻喜县令一直未设,即便有也是空职。

  因为,外人根本就抵不过裴氏在闻喜的势力。

  且如今裴氏族长裴茂,正任朝中重臣。

  谁敢得罪?!

  杨彦咂舌:

  “这县令……”

  李榷知道他想什么,便道:

  “贤弟,你要往好处想。”

  “闻喜城数次面对贼患都未失陷,说明裴氏族兵精锐。”

  “正可辅助你收服县域领地。”

  “而且,闻喜县有城七座。”

  “就算分给裴氏一个闻喜城自治,又怎么了?!”

  之前,杨彦和徐晃争夺的左邑城就属于闻喜县。

  而且左邑城曾改名闻喜,后新建闻喜城,又改回了左邑城。

  杨彦去过左邑城,也很喜欢这地方。

  杨彦若是攻左邑,还可以请求裴氏援助。

  而这也是李榷的想法,他做了河东太守后,便要拿出成绩。

  所以,促成杨彦和裴氏合作,向北驱杀贼寇就是他的计划。

  杨彦引着李榷入城,一边询问:

  “太守的意思是让我向北出击?”

  “那杨奉韩暹等人呢?胡才也还在安邑城附近,不管了吗?”

  李榷道:

  “给你闻喜县令,但没让你现在就去打。”

  “我们还是先对付杨奉和韩暹。”

  “我斥候得到消息,杨奉带精兵来攻夏县了。”

  “所以,我来找你商量如此击破杨奉。”

  “另外,卫觊和蔡邕是不是在你这里?”

  看到杨彦点头,李榷忍不住问:

  “他们为何来找你?”

  杨彦很直白:

  “应该是我魅力大!”

  李榷啐了一口,却不由想到了卫觊所说“杨县杨氏”的事。

  他问道:

  “你确定是夏县人?而不是杨县人?”

  杨彦未置可否,因为他也不知道。

  他问过大哥杨翰,杨翰却只说搬来的,不知原籍。

  见李榷盯得紧,杨彦便干脆摇头:

  “我也不知道。”

  李榷的脸色就变得深沉了。

  进城之后看到镇上穷困凄惨的样子,李榷颇为惊奇:

  “这么艰难?夏县没有援助你?”

  杨彦反问道:

  “我河东铁骑隶属朝廷,夏县为何援助?”

  “倒是太守大人是不是给点军粮啊。”

  “实不相瞒,新收了两千贼兵后,粮食不够吃了。”

  李榷踌躇了片刻后,竟然同意了。

  杨彦顿时警惕起来,李榷这么大方,肯定有事。

  果然,下一刻,李榷就道:

  “粮食给你了,之后的军事行动,你要带着四百铁骑助我!”

  杨彦道:

  “可以,你给我四万粮食。”

  李榷一口答应。

  杨彦不免奇怪:

  “难道相国在京城劫掠世家、筹到粮食了?”

  杨彦知道,前段时间董卓和牛辅等人都缺粮。

  毕竟董卓入主京城后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抵制。

  而朝廷早已国库空虚、世族拒绝供给粮草后,董卓着实紧张了一段时间。

  如今,董卓应该是熬不住了,便纵兵劫掠了。

  李榷见他一下猜中,不免惊奇:

  “贤弟未卜先知啊。”

  “但不能说相国劫掠,是惩罚那些有钱但吝啬的大族而已。”

  杨彦没跟他争辩,他觉得董卓劫掠那些大户,总比劫掠平民好。

  至于说对不对,那就太上升高度了。

  毕竟这就是个劫掠的世道,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杨彦带着李榷来了议事厅,然后派人去请卫觊和蔡邕。

  李榷看议事厅简陋,正唏嘘时,卫觊和蔡邕到了。

  李榷见俩人同来,且关系亲近,疑惑之余快步上前迎接行礼。

  几人相互行礼后,杨彦便引着他们在厅中坐下。

  蔡邕是个实诚人,因此直接开口:

  “李太守是为何事而来?”

  李榷忙道:

  “自然是为了军事,杨奉兵峰回转,直指夏县。”

  “末将欲联合卫氏和杨彦,联手破贼。”

  蔡邕连连点头:

  “我自是赞成的,伯觎,你的意见呢?”

  蔡邕此来就是为了促成卫氏帮朝廷出力剿匪。

  所以,卫觊也要给他面子。

  况且,剿匪也是河东郡内所有人的事。

  因此他当仁不让,道:

  “卫氏必大力支持,将军可有计划?”

  李榷沉吟道:

  “计划自然是有的,不过破贼需要兵力,我兵力不足,希望卫氏能多帮衬。”

  卫觊也很直接:

  “如何帮衬?”

  李榷看了杨彦一眼,道:

  “请卫氏号召河东所有世族出人出资。”

  “我需要一万河东军。”

  卫觊问:

  “这一万人谁领?”

  李榷很直接道:

  “自然是我统帅,卫氏只需在安邑和夏县凭城据守便可。”

  “我自野战破贼,战后军队归还你们。”

  卫觊没接话,因为这数量太多了。

  李榷继续道:

  “牛辅将军在运城牵制韩暹,我只有五千兵。”

  “而杨奉有两万精兵,若河东无法支持我万人军队,此战难胜。”

  卫觊有些为难道:

  “闻喜裴氏乃大族。他们的意见呢?”

  其实,如今河东族兵最多的是裴氏。

  毕竟裴氏是正宗的官宦世族。

  卫氏耕读传世,清名更大而已,军事力量并不强。

  李榷忙道:

  “裴茂大人已号召河东族人,来我帐下集合了。”

  裴茂如今尚在京城做官,必须给董卓面子。

  所以,只要卫氏再答应,河东其他士族必然附和。

  只是卫觊仍然有些为难,

  因为他担心李榷会拿河东军当炮灰。

  一万军给他,最后能剩下多少呢?

  相比来说,卫觊更相信杨彦。

  但他不好推荐杨彦,否则会给他惹来麻烦。

  李榷见他犹豫,便有些不耐烦道:

  “此次剿匪乃是朝廷大义,卫氏想推诿?”

  卫觊正要妥协,杨彦及时开口道:

  “河东军不如有卫先生和太守派人共同统帅。”

  见李榷要拒绝,杨彦便冲他道:

  “卫先生也知兵。”

  “而且,卫先生和末将都愿听从太守调遣。”

  李榷面带犹豫,显然是不太乐意。

  蔡邕便开口道:

  “正好,老夫欲给将军做军师可好?”

  李榷自然求之不得了,他不需要蔡邕出谋划策,只需要他的名声就好。

  李榷当即道:

  “甚好甚好,那河东军就由卫先生统帅了。”

  卫觊俯首领命,并感激的看了杨彦一眼。

  李榷长吁一口气,道:

  “如今杨奉军就在盐池,我们即日启程,于盐池旁边破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