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热岛絮语 热岛絮语13
东坡实验中学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大江东去》这一闯关环节中,因为各种原因回答失误,被处以“沉江”的虚拟惩罚。惩罚的方式,均为卡通形象或神话人物形象,或是用器物敲击头部,或是卷起一阵飓风,将人沉入江底。体验馆内共有五十块电子地板,当系统触发惩罚机制的时候,地板就会被猛地抽去,游客就会顺着那10米高的旋转滑梯滑落下来。在与Ai智能机器人阿瞻互动的过程中,阿瞻出了一道题目:苏轼为什么如此向慕周瑜,请结合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后期的边疆形势,以及苏轼此时可能的情感和心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未得出正确的答案,系统默认为“全员沉默”,予以警告。步文明爆了一句粗口,触发了惩罚机制。学生们顿时感觉到一场地震般的剧烈摇晃,随即被全员沉入江底。那虚拟的场景特效都是如出一辄:杂乱的水草缠绕着脚踝,被溅了一身污泥。
早已等候多时的苏东波主任迎上前来,一边拍手,一边微笑着说道:“哈哈哈,我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我就知道,步文明这孩子的嘴巴不太干净,爱说脏话,这下报应来了吧!”
一旁的学生们,纷纷跟步文明开起了玩笑:“哼,都怪你这张乌鸦嘴,招得我们来此受罪!”
“其实,我也是早有预谋,让这Ai机器人阿瞻找了个由头,借此机会,对你们进行一番应试能力特训!看这里是什么地方‘御史台炼狱馆’,考试如同炼狱一般,只有拼搏进取,才能获得人生自由,收获鲜花和掌声!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苏东波主任轻轻地叹了一声,意味深长地说道。
“其实,就剩下最后的一个问题了。我感到非常紧张,要是这个问题有人能回答出来,就会全体通关进入下一站‘中秋望月’了。老师我也是用心良苦,借着步文明说脏话的机会,让你们‘全员沉江’,我要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应试训练!”这位苏东波主任,既是教育处的中层领导,同时也是这40个参与研学的学生的班主任。对于班里学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他显得格外用心。
这时,提前沉入江底的学生,以及刚刚落到江底的学生,站成整齐的四队,每队十人,苏东波主任拿着学生的花名册,按照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开始点名:
“边正法!”
“到!”
“刁文龙!”
“到!”
“薛提霸!”
“到!”
“索茂悦!”
“到!”
……
“贾小潮!贾小潮!贾小潮来了没有?”苏东波主任连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他轻轻地拍了拍眉头,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想起来了!这孩子答题的时候,悄悄地拿出手机,使用豆包求助,被系统认定为“作弊”,被Ai机器人阿瞻一道金光给请了出去!我刚才在电子监控里看得清清楚楚!不过这道也不要紧,他可以随着下一轮游客参与答题,跑不了他!”
学生们按部就班地坐在“御史台炼狱馆”的“1号监狱”的电脑桌前,戴上VR眼镜,先进行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沉浸式体验,然后复习基本的字词、文学常识、意象分析、主题思想体炼、整体鉴赏评析,再做两套复习题,每套有50道题,题型多样,全部是中考仿真模拟。完成复习后,要进行限时测试,满85分,获得“通关证”,返回“大江东去”闯关环节参与复活赛。延续前面的流程,通关以后,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站“中秋望月”。
“真是折磨死人了!”焦律中眉头紧锁,脸上直冒冷汗,电脑桌前那紧握鼠标的右手,在不停地颤抖着,他一边长吁短叹,一边不停地抱怨说道。
“玩个沉浸式体验游戏互动,也这么紧张,将来到了社会上,能成什么大器?”苏东波主任手持教杆,倒背着手,看了看那紧张兮兮的焦律中,露出一脸不屑。
学生们见到此情此景,轻轻摇头,默不作声,现场气氛,一时变得十分压抑。
20分钟过后,全体同学基本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沉浸式体验,苏东波主任做出一个暂停的手势:“同学们先停下来,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明年中考最新题型设计的动向。据权威消息透露:明年我们热岛东坡市中考语文的苏东坡文化类的考题,将会出现‘辩证分析类’这种新题型。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在刚才一轮的答题中,许多同学都答错了,启动了惩罚机制,被‘沉入江底’?就是因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作怪,要么对,要么错;要么说是,要么说不是;要么选A,要么选B。这种简单的思维方式,应对新的中考题型,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行为。答案是复杂的、丰富的,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运用不同的材料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体验馆设置的题目,设问并不很严谨科学,就是为了给你们挖坑,让你们往里面跳,好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苏东波主任轻轻伸出一个手指,开始了“科学家讲种子——举例(粒)说明”:比如,第一轮闯关中的第4题:苏轼先生笔下的赤壁,是不是东汉末年的赤壁古战场?题目并没有明确是从地理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意象的角度来分析,那我们就不妨多设计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得分机率,你也可以多蒙几个角度,例如从政治学的角度、苏东坡心理感知的角度,甚至是数学的角度、物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都不要紧。得不着分,多吹嘘点,无伤大雅。若是因为考虑不周,‘大意失荆州’,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可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真正的中考题型,题目设计,一般比较严谨科学,设问的限定词也往往比较规范。不过,万一要是出现类似体验馆设计的这种不规范设问的题目,同学们,尤其是那些尖子生们,也得多长个心眼才是!”苏东波主任长长地嘘了口气,明显地露出一副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的样子。
“好了,不打扰你们了,继续认真地复习做题吧,争取全员顺利通关!”苏东波主任轻轻地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地说道。
苏东波主任继续就“传统类”、“学术争议类”、“批判性思维类”、“发散思维类”“非常规设问类”等新题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导,哪种题型该套用什么样的解题模板,答题的技巧和格式,应该注意的细节,点点滴滴,讲得真是头头是道,听课的学生们,也都在不停地点头称是。
听到隔壁“1号监狱”苏东波主任这番热情洋溢的训话,鲍博忍不住苦笑了一声,轻轻地摇了摇头。鲍博禁不住陷入沉思,勾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他不由地想起在就读鲍家山乡村小学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尉迟连环老先生。
那天,尉迟老师讲解小学一年级关于加减法的数学应用题,教给孩子们解题技巧,他一脸得意地传授自己的经典秘笈:“看见‘一共’两个字,你就用加法;看见‘还剩’两个字,你就用减法。”鲍博那时候是个有名的调皮鬼,刻意自创了一道应用题刁难老师:小明买铅笔剩下2分钱,小红买橡皮剩下3分钱,这两个同学一共还剩几分钱?这下可把老师给整懵了。好半晌,老先生才吞吞吐吐的说道:“认真学习,不要抬杠!数学应用题,不可能这么出!”想到这里,鲍博心里在想,这“投机取巧”的本事,可真是“从娃娃抓起”啊!他忍不住捂嘴偷笑起来。
“我作为一个高中历史教师,不也是个更精致的‘教学痞子’吗?”鲍博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心里在想。这一学年,鲍博所执教的班级,是个“B类班级”,班上的后进生占绝大多数,学习内驱力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纪律性松弛,自制力不够,有的还违反班规校纪。这样的学生,我该怎么办呢?如若不来点“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引导他们“多蒙几分”,我这个老师,还会有什么威信?还会有什么存在感?
鲍博在历史教学中最为得意的“创意”,就是他的“三说咒语”,高中历史题目经常考查历史观点阐释,鲍博教给学生:题目若考查中国古代史领域的相关历史事件,需要回答事件的背景、原因的时候,教给大家三句话:“政治说专制,经济说小农、文化说儒家”,需要注意:这句“三说咒语”是有“区间”限制的,“专制集权”上限一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最早不能早于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儒家学派的创建,也都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之前”,是这则“三说咒语”的“取值范围”。当然,这个“三说咒语”也并非万能公式,一套就灵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你多得2-3分,最多甚至能够多得6分!要知道,在关键的考试中,“多得一分,干掉千人”,也可以“逆天改命”啊!想到这里,他不由地觉得有些好笑,却又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无奈。
最为“不要脸”的事情,鲍博认为,那就是自己教给学生,“要善于揣摩出题老师的心思,他为什么这么问,而不是那么问?他为什么呈现这类材料,强调这些数据,他这是要诱导你写出什么样的答案?虽然说“人心隔肚皮”,可我们为了“多得一分,干掉千人”,也需要勇敢地把那出题人的肚皮用手术刀给划开!
还有“更不要脸”的事情呢,鲍博教给学生:大型的正规考试,阅卷教师的压力特别大,每天要批阅成千上万份试题,人家那个“伯乐”,来不及去寻找你这匹“千里马”!只要试卷字迹清晰漂亮工整,语言表达合乎逻辑,行文结构条理一些,再抓住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主观题目的得分,就会稳拿“中等以上”的分数!那写得像小狗爬、蝇子扎堆、一团乱麻的那种试卷,你再有真知灼见,阅卷老师找不到得分点,也是白搭!唉,我还一个劲地在嘲笑人家世故,相比来说,我这个“教学痞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鲍博心里在想:学生们到底是为何而学呢?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这些宏大叙事,他们听不进去,根本不会买账;说“知识改变命运”,可这“清北学子送外卖,学渣做了大老板”的反例,又当作何解释?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原动力,可学生不爱好学习,对学习又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对电子游戏的痴迷与狂欢!这又当如何是好?责任在谁?国家?社会?家庭?教师?个人?还是教育体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鲍博禁不住想起了他在就读初三时的一场励志班会:班会上,班主任吴玉刚正在给学生们热情洋溢地讲着《狮子与羚羊》的故事。
“茫茫的大草原上,狮子和羚羊们,都在拼命地奔跑。狮子如果不拼命奔跑,就会被饿死;羚羊们如果不拼命奔跑,就会被狮子吃掉。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残酷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又是多么触目惊心!”
坐在后排角落的两个高个子男生,凌阳和施志,肆无忌惮地有说有笑,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吴老师瞬间脸色变得铁青,罚他们站了起来,厉声喝道:“你们两个有没有认真听讲,我讲的故事,体现了什么道理,说一下?”
施志调皮地搂了搂凌阳的肩膀,露出一脸坏笑:“兄弟放心,咱们是铁哥们,我就是饿死,也不会吃你的!”
凌阳一脸顽皮的耸了耸肩,露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两手一摊,微笑说道:“被吃了就被吃了呗,总比整天活着吃苦受罪强得多吧?”
想到这里,鲍博禁不住用力地摇了摇头,发出一丝无奈的叹息。
鲍博心里在想:苏东坡晚年贬居儋州,在这片荒蛮之地,开办学堂,教化育人,传播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这又图的是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图,而是一种经历过大苦大难之后,心灵深处的超脱与升华!这些,我能够做得到吗?不能!常言说得好,“教书育人,百年大计”,可是,现实中的教育教学,为什么却是从“育人”沦为“育分”?经济生活的压力、职称晋升的考量、考核量化的约束,这些都是无形的枷锁!然而,最为要命的,却是自己的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啊!鲍博想到这里,忍不住落下几滴眼泪。
鲍博坐在“2号监狱”的电脑桌前冥思苦想,也没有心思去进行“沉浸式体验”“解题通关领证复活”。一旁的妻子夏小薇,撒娇撒痴地偎依在他的怀里,娇声娇气地戏仿着宋代女子的腔调说道:“官人,您在想什么呢?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跟个精神病似的!抓紧戴上VR眼镜体验学习嘛!我们还得领通关证参加复活赛,继续我们的精彩旅行呢!”
鲍博目光呆滞,表情木讷,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轻轻地戴上VR眼镜,触摸了一下手中的鼠标。这时,隔壁1号监狱的苏东波主任微笑着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拍鲍博的肩膀,说道:“鲍哥,先别忙着答题通关,炼狱馆的会议大厅里,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创意产品展销会’,听说相当精彩,我们也去看看!”
鲍博轻轻地点了点头,缓缓站起身来,在夏小薇的陪伴下,与苏东波主任一起,从‘2号监狱’里走了出来,奔向展销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