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骑行客-园博奇遇 骑行客1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了20年。现在是2024年上学期的11月底。每周一的下午前两节课,是高三年级历史组的集体备课时间。这天,高三历史组迎来了一位令人瞩目的新成员——张圆君老师。
张老师今年五十六岁,是一位资深的历史男教师,他中等身材,梳着整齐的分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张方脸上洋溢着慈祥而温和的笑容。张老师承担艺体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今天刚刚走马上任。自高二学年结束以后,艺体班集体奔赴校外参加专业集训,张老师因为没有授课任务,在家休养生息。现在学生已经返校,张老师也开始了他紧张而充实的教学生活。
“今天的这节集体备课,我们不妨搞得轻松一些,把它变成一个欢迎张老师回归教学岗位的欢迎仪式。张老师这半年来在家休养,养精蓄锐,为艺体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个人的业余生活也十分充分。我们可以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对他进行一次访谈,活跃一下气氛,大家意下如何?”年级主任,也是高三历史组的学术指导员伊韧美两手抱拳,正襟危坐,微笑着提议说道。
“这提议太棒了!”张圆君老师脸上笑开了花,“正好借此机会,和大家叙叙旧、谈谈心,放松一下,岂不乐哉?”
“咱们学校历史组这个微信群,群名叫做‘通今博古’,张老你在这群里可是个活跃分子,经常发一些骑行的照片和视频,整天游山玩水,从暑假到现在,我感觉你得把整个升城区给游遍了。”高三备课组长鞠绽芳笑着调侃说道。
“人家圆君老师不但游遍了整个升城区,周边的区县也有所涉足。这么大年纪的人,也真是不容易!”伊韧美主任笑着补充说道。
“谁也不许说我贪玩!”张圆君老师故作严肃地说道,“作为历史教师,我要教艺体班的学生,我的旅行是将艺术品味、体育锻炼和历史体验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是为创意性的历史教学做好准备,还能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一举多得,不亦乐乎?”
“是挺有创意的!”覃翠竹老师两手托着下巴,略有所思地微笑说道。
“张老师,前些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你拍的那组佛像照片,真是太精美了!你这是去的什么地方?”鲍博眉头微皱,侧着脑袋轻声问道。
“哦,我那是去的升城区城南的陈庄丈九佛遗址,那佛像高一张九,宏伟大气,堪称杰作!”张圆君老师随口说道。
“感觉和我们升城区的建制历史有些联系。”鲍博咂了咂嘴,认真地品味说道。
“咱们升城区古称卢城,民间流传着'狮子红眼淹卢城'的故事,这事在92年版的县志里有记载,你可以查阅一下。卢故城在春秋时期是齐国的重要城邑,后来,黄河泛滥,被泥沙淤埋。卢故城的附近,原本有三尊大石佛,分别是丈八佛、丈九佛和两丈佛。水淹卢城之后,丈八佛先跑到了陈庄南的李庄,后来水越涨越高,丈九佛也沉不住气了,于是跑到了陈庄,但两丈佛自恃身高,最终被埋于地下不知所踪。咱们城区的园博园里,几年前建了个卢故城博物馆,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张圆君老师抬眼看着天花板,饶有兴致地说道。
“哎,我说张老,您博学多闻,您看那陈庄的丈九佛,该是哪个朝代的文物?”鞠绽芳老师微笑着探过头来,轻声问道。
“这肯定是唐代的佛像。你看它那面像丰满,体态丰腴,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颇具动态,与唐朝人的审美观念很是契合。而宋代以后的佛像,神情更加温和庄重,显得端庄儒雅,这应该受到‘三教合一’思潮以及理学的影响。”张圆君老师一边点头,一边认真地分析道,“我教的这帮学生,正好是艺体生,在讲唐代的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以及理学对宋代社会的影响的时候,我们不妨借用不同时期佛像的照片,让他们先从艺术的角度进行鉴赏,再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一定不错!”
“张老师,您这招太妙了!把艺术鉴赏和历史教学完美结合,很有创意!”级部主任伊韧美竖起大拇指,赞叹说道。、
“张老师每次游历结束,都要书写一篇游记,还要绘制一副铅笔素描作品,加上摄影、视频,点点滴滴,尽显教育情怀和生活情趣!”备课组长鞠绽芳眼中满是钦佩,由衷地赞叹说道。
“张老师还是我的‘内师’——我内人的老师。”鲍博轻松地幽了一默,微笑着提议说道:“之前我就听我的妻子说过,张老师的课堂非常幽默生动,善于把地方风土文物元素融合在历史教学之中,今天我也算领教过了。张老师和我,还有覃翠竹,我们都是古锋镇的。结合乡土文化,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发一个历史校本课程,这个想法也挺不错的!”
“领着班上的艺体生,组织个骑行队,到我们的家乡旅行,感受一下峰山的抗战英雄事迹,体验一下故乡的孝道文化,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还锻炼了身体,也迎合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岂不一举多得!”张圆君老师轻声笑道。
“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会立即向学校申请,尽快落实!”伊韧美主任用力地点了点头,拍手称赞道,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哎,鲍博,你怎么知道我老家也是古峰镇的?”覃翠竹老师微微皱眉,轻声问道。
“你忘了,我大学毕业时,在成功中学实习。五一期间,你去班主任于满仓老师家里补习功课,我们还一齐探讨了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了郭巨埋儿的传说和郭氏墓石祠的史料价值呢。那时候,我是实习老师,你还是我的得意门生呢!你是升本科有望的那种,‘七仙女’之中,绿衣仙女,就是你!”鲍博轻轻扶了扶眼镜,微笑说道。
“对,你比我高三级,是我的师哥,都是于满仓老师的得意门生。师哥好!”覃翠竹老师俏皮地打趣道,“你曾说,郭巨埋儿的故事是封建糟粕,实受宋明理学消极思想的毒害,与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背道而驰。地方政府搭文化空架子,搞装点门面的政绩工程,为害不浅!这些我至今记忆犹新。”
“鲍博的思想很有见地,跟我一样,善于思考,善于批判,这种精神用到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很有帮助!”张圆君老师轻声赞道,“看看每年区里、镇上,评选什么‘十大好人’、‘十大孝子’,这不是炒作是什么?与人为善不是人之本性所在,孝敬父母不是本分所在吗?用得着大肆张扬?越是宣扬什么,社会就可能越是缺少什么。在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本心!唉!‘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张圆君老师也真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啊!”伊韧美主任身体略微前倾,微笑着赞叹说道。
“我年轻的时候,教学就比较随意,上课爱用方言俗语,爱搞个小幽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虽然不合领导胃口,但教学成绩还是挺出色的;我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总是板着一副面孔,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能谈心的不批评,能批评的不惩罚,有时候陪着学生跑跑步,打打篮球,乒乓球之类的,也挺受学生欢迎的!不是我自夸,我虽然教历史,年轻的时候,也是区里赫赫有名的体育健将呢!如今渐渐上了年纪,那种冲击性、竞争性强的项目,已经不再适合我了,休闲体育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周末和节假日里,搞个登山,来个骑行,做做游泳,看看名胜古迹,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还给教育教学带来一些灵感。如今的我,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得轻松愉快哦!”张圆君老师两手轻轻按着办公桌,意味深长地感慨说道。
“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快乐是生活的源泉!张老师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这些永远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伊韧美主任轻轻鼓掌,赞叹道,“挑个闲暇的好日子,我们也组个骑行团,追寻张老师的足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快乐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