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学子园丁生活鲍博的美丽人生

第46章 历史-学业-成长-足迹3 新的征程

  “师院忽传来捷报,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父母情何甚,遍摆珍馐喜欲狂。

  一点天机实侥幸,几番辛苦不寻常。橙黄橘绿秋光美,共庆丰收乐未央。”

  时光飞逝,眼下已是2002年的秋天。这一年,鲍博同学喜获滨海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他兴奋异常,多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套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下了这首诗作。杜甫的诗作,传来的是军事斗争的捷报,而鲍博同学的诗作,抒写了学业成就上的突破。时空跨越千年,细细地品味一下,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滨海市,这颗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以其旖旎的海滨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热情拥抱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鲍博同学,手持录取通知书,踏上了滨海市港城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他的父母,年过半百,却不顾旅途的疲倦,陪伴他乘坐了八个多小时的夜间普快火车,一路护送至滨海市的新学府。这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如同他们旅途中的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令人感慨万千。

  陪同鲍博办理完成新生入学手续,恰好赶上周末双休。这天,鲍博同学陪同父母,漫步海边,共享着这份轻轻流淌的休闲时光。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金色的光芒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海景图。

  海风轻拂着脸庞,那是来自大海的轻吻;海浪轻拍着沙滩,那是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温柔拥抱;海鸥轻舞着翅膀,那是自由的使者在天空中绘出的诗行。人潮人海中,到处是那忙忙碌碌的身影,渔民们正忙碌地修补着渔网,工人们正忙碌着装卸着货物,孩子们正忙碌着在沙滩上追逐嬉戏,远处,冲浪者们在海浪中穿梭,进行着勇敢的搏斗。

  鲍博同学站在海边,极目远眺,金海岛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岛上绿荫如盖,西式建筑错落有致。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在他的脑海中一幕幕闪过。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国力日渐衰弱,群狼环伺,危机四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片土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在此建立了首个领事馆。随后,外国列强接踵而至,银行、洋行林立,经济侵略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甲午战争后,这里更成为外商争夺的焦点。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新式航运业艰难起步。岁月流转,历史的伤痕累累,却也承载着几分厚重,让人不禁唏嘘。“国正千帆顺,家和万事兴”,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和平与发展显得弥足珍贵!好男儿须奋发有为,正当此时!

  夕阳缓缓沉入海平线,天边被染上了一抹绚丽的红霞,在大自然的调色盘上,留下了最鲜艳的一笔。晚风轻拂,带走了一天的疲惫。鲍博的父亲鲍东风,坐在海边的餐桌旁,品尝着新鲜的海鲜,轻啜一口冰镇啤酒,心情愉悦之际,不禁诗兴大发。他微笑着对鲍博说:“孩子,让老爸为你赋诗一首,愿你的学业之路,如同这晚风般地轻松,如这红霞般地灿烂!”

  鲍东风轻轻伸手,从他整洁的上衣内袋中取出一支珍贵的派克金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空白页上,他以流畅而有力的笔触,写下了几行饱含深情的诗句:

  “送儿进修赴滨海,酸甜苦辣涌心怀。港城经济连国脉,师院沃土育英才。

  燥人暑气杯中尽,惬意轻风海上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切莫歧路空徘徊。”

  “真棒!”鲍博同学轻拍双手,面带微笑地赞叹说道:“老爸的诗,清新脱俗,自然流畅,不拘一格。相比之下,我写的诗虽然讲究格律,却往往因词害意。老爸,在这里,我就用你这首诗的韵脚,给我妈妈写一首,献给她。妈妈作为家庭的中坚,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忙于养花护草,苦心经营,辛勤维护着我们这个家,实在是难能可贵!”

  鲍博同学从书包里拿出签字笔,在父亲的笔记本上,也写下了几行饱含深情的诗句:

  “送子进修赴滨海,艰辛痛楚记心怀。养花护草持家业,早出晚归盼成才。

  寸草春晖情谊厚,书山学海弄潮来。男儿贵有英雄气,卒子过江不徘徊!”

  “写得好!”鲍博同学的母亲金兴芬接过笔记本来,端详了一番,轻轻拍手,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她轻声叹道:“我儿有出息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