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诚坐在椅子上喝茶,邓启文站在他面前,一脸便秘样子。
邓鸣谦进来时就是看见这么一副场景,他有些惊愕,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与柳诚干什么。
“你进来干什么?还不敲门,这么冒冒失失的!”
邓启文的表情一下子从便秘变成了愤怒,也是借着训斥儿子,舒缓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柳诚看他的样子,也未尝不是想要借着骂儿子指桑骂槐骂自己。
不过柳诚并不在意,尽管此刻手中的茶水已经有些凉了,他还是稳坐泰山。
邓鸣谦怯生生地说道:
“父亲,母亲那边已经将饭菜准备好了。”
邓启文闻言,看向了柳诚,柳诚也顺势将手中的茶碗给放下了:
“那就先吃饭吧。”
作为大明昌国卫的都指挥使,邓启文家的饭菜还是十分丰盛。
邓家也是人丁兴旺,邓鸣谦竟有着十几个弟弟妹妹,依次排队给柳诚行礼。
听着他们喊着柳伯伯,柳诚摸着自己那并不存在的胡子,感觉有些怪异。
邓启文坐在柳诚身边,语重心长,若有所指地讲道:
“柳大人,我这一大家子可都指望着我。”
柳诚也知道他是在讲些什么:
“邓大人,我是奉胡总督的命令。
你若是不信我,难道还不信胡总督?”
邓启文脑中还是天人交战,胡宗宪他自然是知道。
他作为昌国卫的主官,自然与每一任总督的关系处的极好。
但从来没有过这种派一个特使,领着一千多士卒没有提前通知就来到了城下,说要巡查城防的情况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怎么能不让邓启文多想呢。
尤其是柳诚的态度,面上表现的极好,但实则一步不让,一点不透露自己想要干什么。
邓启文只能是自己乱猜,但作为胡宗宪的特使,柳诚确实是有资格来巡查昌国卫,就算是接管整个昌国卫也不成问题。
接管,难不成这柳诚是想要接管这这昌国卫?邓启文在心中嘀咕着,倒是真猜出了几分柳诚的想法。
饭桌上的两人心思各异,饭桌上的气氛也是凝重万分,两人也在这种凝重的气氛中吃完了饭。
吃完以后,柳诚与邓启文又来到了书房之中。
这次还没等柳诚又端起茶来,邓启文就直接单膝跪在了柳诚面前:
“柳大人,我愿意听从你的派遣。”
柳诚看着半跪在自己面前的邓启文,眯了眯眼:
“邓大人倒是很识时务。”
柳诚虽然话是这么说,却也没有伸手去扶邓启文,还是让他跪在自己面前。
邓启文半跪在地上,也不敢自己站起来,他知道柳诚这是不满意他说的话。
他咬咬牙,又重新开口道:
“柳大人,我昌国卫上下六千人愿听您的派遣。”
他这话一出,柳诚的眼睛一亮,终于等到了这句话。
他一直在等邓启文这句话,这昌国卫与处州卫不同。
处州卫的都指挥使并没有在处州卫待多长时间,柳诚一刀将其给砍了以后,那些个指挥同知,佥事和千户们都干脆利落听了柳诚的命令。
可邓家世代经营昌国卫,自己要是还是那样做,恐怕很难轻易走出这昌国卫。
所以他才会如此行事,没有提前通知昌国卫自己队伍的到来,而是直接无声无息靠近,要的就是吓邓启文一吓。
显而易见,他真的被吓住了。
柳诚此次前来就是为了获取整个宁波府内的兵权,昌国卫便是他的第一站。
接下来还有宁波卫,定海卫,观海卫以及大大小小十几个守御千户所。
但这昌国卫是宁波府内最大的一个卫所,也是柳诚直奔这里的缘故。
若是能收服了昌国卫,那收服接下来的卫所就更为轻松了。
这也不枉柳诚费的一番心思,邓启文还是臣服在了他的面前。
若是换别人带着胡宗宪的令牌来,也绝不会得到邓启文这般的臣服。
全靠柳诚带着刀斩处州卫都指挥使,大破台州之围的倭寇的气势,又带着一千多精锐直接来到昌国卫外,这才促使邓启文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等邓启文做了臣服的姿态,柳诚终于站起身来,将邓启文给扶了起来:
“邓大人,还请原谅我这般行事,主要是军情如火。”
“军情如火?”
邓启文有点奇怪柳诚嘴中的话语,自己怎么没有得到消息?
倭寇不是刚刚被柳诚在台州打败,难不成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能再集结起来?
看着邓启文不解的表情,柳诚为他解释:
“邓大人,你可知现在的倭国有多少大名?”
邓启文一时回答不上来柳诚的这个问题。
柳诚也不等他作答,继续说道:
“岛津,武田,毛利,北条,织田,除了这些,还有很多。
如今他们之间互相征伐,就与战国时期一般。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我大明,纷纷组织船队来劫掠。
之前包围台州的便是岛津家组织的倭寇,而今我得到了消息。
织田家,织田信长将要起兵来攻打宁波府,到时候昌国卫便是第一战场。”
柳诚这一番话听得邓启文目瞪口呆,他以前都是被动防御。
要是有倭寇从昌国卫这里上岸,便出兵将他们给打回去。
从来没有考虑过这股倭寇背后会是站着什么势力。
不过他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有倭寇要来攻打宁波府?
他风风火火地就要走出去布置防御,这时他被柳诚给一把抓住:
“邓大人莫非忘了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话?”
柳诚的语气冰冷,脸色也沉了下来。
邓启文这才想起来,现在的主官是柳诚,自己怎么能够擅自主张。
他赶忙半跪在柳诚面前:
“柳大人,是在下不对,卑职一时听到了倭寇消息心绪大乱,还请柳大人示下卑职该如何去做。”
柳诚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又将他给扶了起来:
“邓大人,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去海边侦查情况。
若是倭寇前来,要能够第一时间得知他们的动向。”
邓启文点点头,记住了柳诚的吩咐,这才匆匆离去。
临走前,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邓鸣谦喊了过来,让他跟在柳诚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