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逐光电影梦:墨宇轩的成长之旅(2)
大一上学期的期末,墨宇轩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电影实践课程考核。他精心构思,想要以校园生活为蓝本,拍摄一部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短片。这不仅是对他这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他向同学们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为了完成这部短片,墨宇轩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他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图书馆的自习区、热闹的社团活动室、宁静的湖边小径,都被他纳入了取景范围。在撰写剧本时,他回忆起自己刚进入大学时的懵懂与憧憬,以及和同学们一起经历的欢笑与泪水,将这些真实的情感融入到角色和情节中。
然而,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设备租赁出现了问题,原本预订的高清摄像机被临时调走,只剩下一台较为老旧的设备可供使用。这台设备的画质和稳定性都远不如预期,让墨宇轩的拍摄计划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拍摄团队的成员们在拍摄理念上也产生了分歧,有的成员希望追求炫酷的视觉效果,而墨宇轩更注重影片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性,双方各执一词,拍摄进度一度陷入停滞。
面对这些困难,墨宇轩没有退缩。他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学习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提升老旧设备拍摄画面的质量,还亲自对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尽可能挖掘出设备的最大潜力。在团队内部,他组织了多次头脑风暴会议,耐心倾听每一位成员的想法,引导大家围绕影片的主题和核心情感达成共识。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努力,团队成员们最终理解了墨宇轩的创作意图,拍摄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拍摄过程中,墨宇轩还面临着学业和拍摄的双重压力。期末考试的复习任务繁重,但他不想因为考试而耽误拍摄进度。于是,他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表,白天利用课间休息和午休时间处理拍摄事务,晚上则熬夜复习功课。在那些日子里,他常常在图书馆复习到闭馆,然后回到宿舍继续修改拍摄方案,第二天又早早地起床投入拍摄工作。
在拍摄一场宿舍夜谈的戏份时,演员们的表演总是不够自然,无法展现出大学生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友情。墨宇轩亲自上阵,和演员们分享自己宿舍生活的点滴趣事,引导他们回忆那些与室友相处的温馨瞬间,让演员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经过多次排练,演员们终于找到了感觉,将这场戏演绎得生动而感人。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拍摄和一周的紧张后期制作,墨宇轩的短片终于完成。在课堂上展示时,短片中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视角,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老师的高度评价。老师在点评中说道:“墨宇轩的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电影制作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捕捉到了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梦想,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精神追求。”
这次拍摄经历让墨宇轩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他的电影制作能力,还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电影梦想。寒假期间,墨宇轩得知学校与一家知名电影制片厂有合作项目,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选拔,经过层层筛选,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
在电影制片厂,墨宇轩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一部古装历史题材电影的筹备。他主要负责协助美术团队进行场景设计和道具筹备。为了还原古代场景的真实风貌,墨宇轩和团队成员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古代建筑的风格、布局到家具、服饰的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还实地考察了多个历史古迹和影视城,汲取灵感。
在道具筹备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一些特殊的道具在市场上难以购买到,需要定制。墨宇轩主动承担起与道具制作商沟通的任务,他详细地向制作商阐述道具的设计要求和历史背景,确保每一个道具都符合影片的时代特征。有一次,为了制作一件古代的兵器道具,制作商对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按照要求制作难度太大。墨宇轩没有妥协,他耐心地向制作商解释兵器在影片中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说服了制作商按照原方案制作。
除了工作上的挑战,墨宇轩还面临着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地域,工作方式和沟通风格各不相同。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墨宇轩提出了一个关于场景设计的创意,却遭到了部分成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墨宇轩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墨宇轩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在会后收集了更多的资料和案例,向反对的成员展示自己创意的可行性和优势。经过多次沟通和讨论,他的创意最终得到了团队的认可。
在电影制片厂的这段时间,墨宇轩每天都忙碌而充实。他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积极向其他部门的前辈请教学习,了解电影制作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要点。他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在电影行业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寒假结束时,墨宇轩参与筹备的电影项目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拍摄阶段。虽然他因为要回学校上课无法继续参与拍摄,但这段宝贵的经历让他对电影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回到学校后,墨宇轩将自己在电影制片厂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分享给了电影社团的成员们。他组织社团开展了一次关于古装历史题材电影制作的交流活动,邀请社团成员们一起探讨电影中的历史文化元素、场景设计和道具制作等问题。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团成员们的电影知识,还激发了大家对不同题材电影创作的兴趣。
大一下学期,墨宇轩在课程学习上更加努力。他选修了电影美学、电影市场营销等课程,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自己的电影素养。在电影美学课上,他深入研究了不同电影流派的美学风格,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真实与自由,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这些经典电影的美学理念让他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美学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让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电影市场营销课上,墨宇轩了解到电影宣传推广的重要性和策略。他意识到,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要制作精良,还要有有效的宣传推广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他联想到自己之前拍摄的短片和参与筹备的电影项目,思考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通过创新的宣传方式吸引观众的关注。这一学期,墨宇轩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一次电影创作比赛。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团队,决定以环保为主题拍摄一部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深入社会,采访环保人士,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为了让微电影更具感染力,墨宇轩在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他巧妙地将环保主题与一个感人的故事相结合,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展现出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拍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资金不足、拍摄场地受限等问题。墨宇轩和团队成员们四处拉赞助,争取到了一些企业的支持。他们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在校园内和周边地区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为了拍摄一组反映环境污染的画面,他们不顾恶劣的环境,深入到一个废弃的工厂进行拍摄。在后期制作中,墨宇轩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影片的画面进行调色和剪辑,让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他还为影片精心挑选了配乐,通过音乐的渲染,增强了影片的情感氛围。最终,墨宇轩团队的微电影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这次获奖让墨宇轩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电影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他知道,自己离实现电影梦想又近了一步,但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他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生活,传递情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