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78从长影厂开始

第85章 表哥的前途

1978从长影厂开始 鹤城风月 3884 2025-05-27 08:51

  《闯关东》最终落在了李小琳的手里。

  反正李子成和上海文艺没有什么交情,当初之所以投稿,也是因为贝念书的缘故。

  要论感情,那也是从李小琳、贝念书这里论。

  再说了,收获的平台也不是上海文艺能比的。《伐木人》作为短篇小说,还不用考虑那么多。《闯关头》这样的鸿篇巨作,放在收获最贴切不过。

  “成子,只要《闯关东》质量过硬,我就做主放到下一期的头版。”

  巴老年纪大了,说了一会儿话就有些疲惫。李子成和贝念书一见,适时提出了告辞。

  不过临走之前,李子成腆颜跟巴老要了一幅字。

  巴老欣然答应,当场挥墨,送了李子成一句名言。

  【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这些老人已经随着历史的风雨而日渐凋零,掌舵这艘大船的重任,迟早要交到你们年轻一辈的手中。希望你始终铭记《伐木人》中的精神,全心全意地去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这番话说的李子成热血沸腾。

  一直都说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难道真要接班了?

  告辞离去的时候,李子成小心翼翼地捧着巴老的墨宝,已经决定要当场传家宝收藏起来了。

  收获是双月刊,今年一月份复刊的,所以下一期是在三月份。

  刚刚执掌收获,李小琳虽然很振奋,但要说一点惶恐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如果她虎父犬女,丢的可是巴老的脸。

  因此为了攒稿,李小琳真是用尽了浑身的本事。不但从上海文艺劫夺稿子,还给以前在浙江文艺的同事打招呼,希望能推荐优秀的稿子过来。

  余桦为何主要的作品都是发表在收获的?

  就是因为李小琳、程永欣和余桦都跟浙江关系密切。

  “我对《闯关东》有十足的信心,不过小琳姐也看到了,我很忙,如果要改稿的话,可能只好在工作的空闲时间,就怕赶不上三月刊了。”

  李小琳已经了解了李子成的情况,十分决断地道:“没关系,如果赶不上的话,我们就延迟到四月份发刊。”

  这么随意的吗?

  看到他瞠目结舌,李小琳笑着解释起来。

  “我们收获是双月刊嘛,第一期复刊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就没有想那么多。这段时间大家讨论后都觉得,既然是双月刊,在单数月份发刊总归有些别扭,早就想要改成双数月份了。”

  “那这样的话,我的时间就充裕多了。反正我在五月之前都会在上海,关于稿子的任何问题,小琳姐如果不方便的话,让表哥跟我沟通就行了。”

  他的提议很好,但李小琳很不满意。

  “呵呵,你这个表哥啊……”

  李子成知道为什么,笑道:“交给我吧。”

  贝念书在一旁稀里糊涂的,一直到告辞离开了还晕乎乎的。

  “表弟,我是上海文艺的编辑,你和收获的事情让我来负责,这不合适。”

  李子成停下自行车,转头看着他,一直看,看的他头皮发麻。

  “我……我说的不对吗?”

  看着贝念书清澈的眼神,李子成哭笑不得。

  “表哥啊,你觉得收获好,还是上海文艺好?”

  贝念书情知里面有事,小心翼翼地道:“有什么区别吗?反正都是在一起办公。”

  我一个做表弟的,真是为了你们操碎了心呐。

  奈何这是自家亲戚,李子成避无可避,还得苦口婆心。

  “表哥,咱们就不说收获是巴老的心血,在国内的文学期刊里地位如何。我就问问你,你是小琳姐招进来的人,从一开始你的身上就打上了小琳姐的标签。现在小琳姐走了,你在上海文艺不尴尬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贝念书其实也不是蠢,只是作为新人刚刚工作,还处于谨小慎微的阶段,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在他想来,刚刚进入上海文艺工作,还没稳定呢就要去收获,总觉得好说不好听。但经过李子成的分析,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继续留在上海文艺,他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他是李小琳的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李小琳都走了,别人怎么会提拔、重用他?

  这是办公室政治的基本逻辑,和人性好坏没有关系。

  相反去了收获,他依旧在李小琳手下。而且收获草创,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他又根正苗红,前景一片大好啊。

  “我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贝念书很快想通了,对这个表弟更是感激不已。要不是李子成点拨,他还要稀里糊涂的呢,说不定就错失了大好机会。

  递交稿件的事情完成了,还见到了巴老,李子成心满意足,回到剧组终于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

  战斗戏的准备漫长而复杂,一时半会儿没法开拍,但和平饭店的戏份必须得抓紧了。

  和平饭店业务繁忙,虽然必须得配合剧组的拍摄,但时间也十分紧张。

  剧组正式进驻和平饭店。

  许多人尽管考察场地的时候已经来过一次了,但重临这里,依旧还是被华丽和奢华给震撼的不轻。

  至于第一次来这里的陈肖伊,更是双眼放光,连呼吸都忘了。

  李子成没空去管她的感受,喊了王英过来。

  “宋焦英的服装准备好了没?”

  王英拿过一个大箱子。

  “都在里面了。”

  李子成只一看箱子就一清二楚。

  “借用这里的设备,赶紧把服装熨烫出来。”

  那箱子并不是很大,那么多的衣服堆在里面,肯定会有褶皱。

  王英连忙找到陈经理,自行去整理服装了。

  另一边,贝聿成还在照顾庞越。

  “小越啊,马上要拍戏了,怕不怕?”

  庞越人小鬼大,脑袋高高仰着。

  “婶子,不用担心,我肯定比方智丹那个小屁孩表现好。”

  你十岁,他八岁,你骄傲什么?

  不过看到庞越虎头虎脑的,贝聿成算是放心了。叫过来龚雪,吩咐道:“你带着庞越走一走路线,告诉他怎么演。”

  上海这边的剧情,是没有龚雪戏份的。但她是老实人,觉得借着这个机会躲在家里过意不去,依旧跑到剧组来帮忙。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贝念书下班之后往这里跑就行了,两人相处的机会更多。

  见她有心,贝聿成干脆带在身边,从基本的场务开始教她。

  李子成也乐见其成。

  “雪姐,演员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尤其是女演员,年轻时和年纪大时,境况那是天上地下。你要是有心的话,学些导演技术也不错,等将来说不定能开辟新的职业生涯。”

  龚雪本来没有心思,被李子成一说,心里就泛起了波澜。

  相比起剧团的工作,她更喜欢做演员。但她也知道自己的年龄比较大了,入行太晚,就像李子成说的那样,恐怕很难维持长久。

  要是能做导演的话……

  这么一想,她干活的时候就更加用心了。

  和平饭店的第一场戏,是在酒店外面的门口。

  不是按照剧情顺序,而是配合和平饭店的营业。

  拍戏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妨碍饭店的营业。尤其是门口的位置人来人往的,只能抓住时间尽快完成拍摄。

  “老茂,等下你从车上下来,站在门口的时候,凝视的时候目光里要有回忆的神采。”

  为了这部戏,朱石茂已经被李子成折腾的快要走火入魔了。李子成一讲戏,他就迅速进入了状态。

  各就各位后,李庚下达了开拍的命令。

  一辆汽车从远处开到饭店门口,穿着淡蓝色中山装的许灵均从车上下来。除了简朴的包裹之外,还提着一个篮子。

  篮子里面是茶叶蛋,李秀芝给素未谋面的公公准备的礼物。

  在遥远的林场,茶叶蛋可是很珍贵的东西。甚至那里的人们都不知道鸡蛋还可以这么吃,还是她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做法。

  只做了一次,大家就都喜欢上了。

  李秀芝朴素的想法里,公公应该也会很喜欢。

  下了车来,许灵均被和平饭店的大门所吸引,思绪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他年少之时。

  到了这里,朱石茂的戏份结束,接下来是庞越的。

  庞越已经换上了格子衬衫,外面罩着羊毛衫,下边穿了一条工装短裤。虽然在这个时节很冷,但是为了拍戏,也只能委屈他了。

  换成一般的小孩,说不定会哭出来。但长影的孩子到底懂得什么是拍戏,庞越表现的很自然。

  而他的样子,就是民国时期富家少爷的造型。

  得到命令后,庞越笑嘻嘻地推着和平饭店的旋转门,一蹦一跳地从里面走出来。

  而这一段,就是许灵均回忆的画面。

  等到后期剪辑的时候,李子成会将这一段的画面做旧,显得有年代感。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画面调成昏黄色。

  许多影视剧都是用这样的办法来表现过去,比如TVB的金庸剧、韩剧《信号》等等,效果非常好用。

  等庞越这一段拍好,饭店门口的戏就全部结束了。

  在李庚的指挥下,剧组将门口收拾的干干净净。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仅仅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陈经理一直在旁边看着,忍不住发出感慨。

  “和平饭店接待了许多剧组,只有你们的拍戏,效率是最高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