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天启崇祯是我崽

第29章 国事奏对(七)

  心情不错。

  朱常洛看向六部中,最年轻的五十岁工部尚书刘荣嗣。

  “刘爱卿,你上奏何事?”

  “启奏陛下,先帝二十五年(1597年),三大殿和乾清宫以及坤宁宫接连发生火灾;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在火灾三年之内就修复完毕,但三大殿经历二十多年才修复了近六成;之前辽东战事之时已全部停止,现在陛下登基,不知何时重启修复?”刘荣嗣说道。

  听着刘荣嗣的话语,朱常洛的心思却是有些飘忽。

  莫名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少年。

  那时候。

  在书店偷偷看损友‘极力推荐’的小皇叔‘白鹿原’,对里面的‘借-种’很是批判。

  夫妻之间没孩子,怎么就一定是妇女同志的问题?

  还必须让婆婆,亲自带着儿媳妇去参加什么‘棒-槌会’,让儿媳妇用布盖着头,然后就会被陌生的健壮男子拉倒偏僻处。

  这种‘借-种’之法当真是愚昧不堪!

  自己就立马又在网上寻找了一番,竟然看到了个类似套路的,只不过是‘寺庙-求子’。

  义愤填膺的详细批判了一番。

  很清楚的记住了,打击这种‘邪恶做法’的正义人士,其就叫做刘荣嗣。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

  是其对于邪恶的处置方式极为经典,那就是‘炮打红门寺,犁耙和尚头。’

  用大炮把寺庙轰平,在把和尚们埋在地里用犁耙来回‘耕种’。

  你花和尚不是喜欢‘开炮’,喜欢‘耕田’吗?

  就让你死在此法之下!

  而自己当时。

  就把能想出如此创造力、如此经典打击手法的主角,把其名字‘刘荣嗣’的谐音与‘邪恶窝点的罪孽方式’记成了‘留下容易得子嗣’。

  大概记得其是明末清初的人。

  也不知道,和眼前这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

  当然。

  自己作为皇帝,又是在如此郑重的国事奏对之上,是绝不能询问这种涉-黄问题的。

  “陛下?”

  “嗯?”

  看着工部尚书刘荣嗣疑惑的眼神,回过神的朱常洛故作感慨。

  说道:“哎!朕也在回忆此事,记得当时朕才刚刚十五岁,夜间突然听到这紫禁城里有许多人大声呼喊,得知皇考和嫡母孝端皇后的寝宫也失了火,第一时间就想要去帮忙施救,可最终,在大伴的提醒下才知道不能再去添乱。”

  “大伴,这件事你应该也记得吧。”

  “老奴记得,当时真是觉得整个夜空都好像着了一样,现今想来还是一阵心悸。”王安一副后怕的说道。

  捧哏配合完毕。

  朱常洛说道:“刘爱卿,三大殿剩下的四成多,如果修缮完毕,不知还需要花费多少?”

  “一千万两。”

  “多少?”

  “一千万两是预估的比较富余的数目,具体完成的话,会有一定的减少。”也许是怕吓到朱常洛,工部尚书刘荣嗣解释道。

  “一千万两……”

  朱常洛心中暗道:朕也是当过老板的,会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还富余,不再超支一半都是良心了!

  记得自己旅游最后一站故宫之时。

  导游讲到。

  万历不上朝除了足疾之外,三大殿毁于火灾,因为需要银两太多,直到其驾崩都没有完成,所以也就没地方去开大朝会和日常朝会。

  而被落水而亡,庙号被定为‘熹宗’的‘木匠皇帝’天启朱由校。

  也是因为想要修复,这代表大明朝廷的‘门面’。

  毕竟。

  召见各国番邦使节,以及举办各种大型活动会需要;更因为,总是被大臣和民间诟病‘不上朝’‘怠政’。

  因此。

  为了既能有‘面子’,又不被诟病‘不上朝怠政’。

  在忙碌国事之余,就亲自操持。

  紧盯防止贪腐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用改良工程方法,效率大增之下,不到两年总共花费不到六百万两就把三大殿修建完成。

  其中天启所用的法子,不少还是被称为明朝‘建筑大家’的‘省钱小能手’,出身‘建筑之乡获嘉县’的工部营缮司郎中贺盛瑞。

  导游讲到这还说,其最经典的就是,乾清宫和坤宁宫两处皇帝和皇后寝宫的修建。

  朝廷内廷和外廷各个部门的势力大佬,给出的预算是一百六十万两,时间是三年。

  可这位‘省钱小能手’,不但出色快速的完成修建,竟然还剩余九十多万两,也就是说,实际花销只有预算的四成,一下子节省了六成。

  而时间,也只是花费了两年,提前一年完成。

  万历皇帝很高兴,很是夸奖了一番,职位小小的晋升了一下。

  可屁股还没坐热。

  就被多人弹劾‘冒销供料’,并且还有‘实锤’。

  其确实为了省钱省工期,把一些材料没有按照‘规定’处理,被人拿住了把柄,从而被贬,之后就再无出头之日。

  哎!用心做事的人结局这么悲催。

  等国事奏对完成之后,让大伴派人去查一下,看此人现在情况如何,毕竟这样忠心又有能力的工程人才,对自己以后有大用。

  下意识的看了下户部尚书李汝华。

  只见其仿佛有感应一般,立马叉手就要开口。

  朱常洛赶忙抢先开口说道:“刚刚李爱卿说现在户部没钱,朕的內帑也不宽裕了,再加上辽东之事,这重启三大殿的修缮还是再过些时日吧。”

  这要是让户部尚书李汝华开口,必定又是:户部没钱,请陛下开內帑!

  现在朕自己先把这个口子给堵了!

  虽然自己也很想修缮,省的被造谣说怠政不上朝,可实在是现实不允许啊!

  除非自己立马就征缴辽饷、练饷、剿饷这‘三饷’,可其造成后果的农民起义烽烟遍地,自己也就麻爪了。

  朱常洛喝了口茶,无视了户部尚书李汝华那意味深长的眼神。

  “微臣遵旨。”工部尚书刘荣嗣说道。

  “爱卿可还有奏本?”

  “启奏陛下,因为工部还有其他的一些工程,如今铜料严重不足,支付工钱的宝源局已经无法铸造铜钱了。”工部尚书刘荣嗣说道。

  “宝源局制造铜钱?”朱常洛疑惑的说道:“据朕所知,我大明铸造钱币,不是一直是户部的宝泉局来负责吗?”

  工部尚书刘荣嗣说道:“回禀陛下,最早我大明的所有钱币铸造都是由工部的宝源局负责,后来才归属的户部宝泉局,只因为是祖制同时又可以节省一些损耗,工部才保留了一部分权力,用以支付工程的工钱等费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