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武道:从伐脉开始成神

第71章 密谈

  “这短短四句话,竟然直接道明了境界本质。”夏若至五指缓缓攥紧,眼中浮现不可思议之色。

  修炼第一境时,若能读懂这四句话,远胜名师千言万语,甚至可以收录进道经之中。

  此子什么情况。

  曹义也发现他错了,还是低估了姜执安的修道天赋。

  “咳咳。”姜执安不断咳嗽,不是说好了要人前显圣的么,怎的还没有人理他。

  既然如此他可就先动手了,配合不上不能怪他,姜执安故作高深,以指作剑,轻飘飘向前划出。

  夏若至连忙反应过来,偷偷掐了个指诀,瞬时一柄道剑横空,正好与姜执安划出指剑的轨迹对上,然后爆发出一道无匹的剑气。

  “哗!”

  这一剑直接斩开云海,使得太阳的光线能够投射下来,落在姜执安身上,仿佛沐浴金光。

  姜执安暗中点了个赞,发呆归发呆,配合还是很及时的嘛。

  这一剑的威力,真大啊。

  气氛都到这里了,他背着双手故作高深,便道:“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吾今日,明道矣!”

  再看向大坪上的弟子时,有人呆滞伫立原地,有人浑身颤抖如同筛糠,还有人已经惊呼起来。

  “这才叫人前显圣,可一剑可当显圣界魁首,我也要学!”

  “这便是悟道么,明明刚才还是个武夫,一朝悟道,竟然能发挥出这样的手段。”

  “简直是吕祖转世。”

  “吕祖转世,道门大兴,广修道法,证吾神通!”

  此话一出,越来越多的人看向姜执安,仿佛真的如同见了吕祖转世,先前短短四句,就直指境界本源,怕是真人都做不到。

  还有这剑仙之意。

  他还言“得道年来八百秋”,这不是吕祖转世是什么?

  再说转世也并非妄言,在道门体系中,本就有转世投胎,兵解重生的说法。

  “广修道法,证吾神通!”

  “广修道法,证吾神通!!”

  弟子们的修道热情彻底被点燃了,许多人就这么盘坐下来,静心悟道。

  不远处,两位监院和明玄子,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啊,弟子们修道的热情总算被点燃了。”

  见弟子们似乎误会了什么,夏若至犹豫道:“不过与我们的计划,似乎有些许出入,原本只是想通过人前显圣,激发弟子们修道的热情,让他们知道就算想显圣,那也得好好修道。”

  “可是现在,他们似乎把姜执安当成吕祖转世了。”

  “真没问题么?”

  明玄子忽然出声道:“那万一,他真的是吕祖转世呢?”

  夏若至和曹义都是一愣,看向那道沐浴着金光的身影,脑海中回想着他入境如喝水的画面。

  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曹义忽然痛心疾首。

  “我当初就应该顶着压力,强行将他掳到道庭来,然后求真人出面收下他,大不了和镇魔司撕破脸皮!”

  夏若至问后才得知,原来曹师兄当初下山时,便要将此子收入道庭,只是被岳靖一纸手谕拦下。

  “岳帅眼光,毒辣依旧。”他也只好这么感叹。

  不过话又说回来,万一姜执安真是吕祖转世,那可怎么办,堂堂道庭祖师,转世后被人忽悠去当武夫,这要是传出去。

  两人对视一眼,夏若至传音道:“好在积弊已经解决,既然弟子们已经重燃了修道的热情,我觉得我们得讨论讨论姜执安的问题。”

  曹义点了点头,这时他忽然发现明玄子不见了:“咦,我明师弟呢?”

  “刚才还在……”夏若至左顾右盼,抬手指着姜执安:“喏。”

  转头一看。

  明玄子正抱着姜执安的大腿:“小子,我劝你入我道门,否则……别逼我求你!”

  “诶诶,别拒绝啊。”

  “当我徒儿,为师定给你提供最好的资源,要不,你当我师傅也行啊!!”

  要是姜执安这时候答应下来,那岂不是也成他们的师傅了?

  “这混账东西。”曹义吹胡子瞪眼:“净丢我道门的脸面。”

  夏若至:“对!”

  “以此子的天赋,应该拜入我门下,明师弟竟越庖代俎,我这就去阻止他。”曹义大义凛然道。

  不是?重点是这个?

  眼看曹义踹开明玄子,正与姜执安攀谈上了。

  夏若至心态炸了。

  “师兄,此子与我有缘!”

  ……

  龙虎山后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幽静而神秘。

  静室之内,空空荡荡,仅摆放了两个蒲团,此时皆有人坐,老者身着代表法天之意的蓝色道袍,正与对面英气逼人的华服男子,对坐饮茶。

  老者身形高瘦,面容寻常,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散乱地披于肩上,头发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精气神。

  据传当代道教真人,已有一百八十岁高龄了。

  若不是这身道袍,单从面相来看,绝对是在大街上见过便会忘记的那种角色。

  而对面的男子身姿挺拔,眉目俊朗,一双星目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身着金丝绣边的紫袍。

  上绣有蛟龙图案,彰显着他的皇室身份,黑发用紫金冠束起,几缕刘海轻垂额前,平添了几分不羁。

  他的面庞轮廓分明,肌肤如玉,唇角常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微笑。

  “多年未见真人了,上一次来时,我才这么高。”三皇子伸出手比了比:“而真人十数年如一日,似乎未曾变过。”

  “虚度年岁罢了。”真人结指还了个道礼。

  “今日上山,偶见忘秋先生,闻他吟诵一首诗……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三皇子露出神往之色。

  “忘秋先生离开大乾文坛,我一直是不同意的。”

  真人张寂哑然失笑。

  “真人?”

  “让三皇子见笑了,这首诗哪里是他写的,据闻,是他下山时,偶在天泽县遇一小武者所做。”

  “武者?”

  三皇子微微动容,要知道他从小便跟随最顶尖的大儒学习,不说文采无双,那也是学富五车。

  年纪轻轻便随着父皇从政,只可惜,在十四岁那年,心智尚不成熟的他,遭胞亲陷害,从此被父皇疏离。

  自那之后,他闲了下来,便浸淫诗词之道多年。

  这诗……他敢说整个大乾文坛,如今都写不出这种绝句,一小小武者,如何写出这样的诗句?

  他不免有些好奇对方的身份,不过他此行来龙虎山,有更重要的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